父亲手记:教女儿阅读和写作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启蒙篇
  
  女儿上小学后,能使用汉语拼音,会写简单的汉字了,从此她从我这里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易地得到玩具、零食和学习用品了,我说:“爸爸年纪大了,记不住事,你要买什么,必须写在纸条上给我,说了没用。”
  女儿写给我的第一张纸条只有两个字:铅笔。纸条给了我两天,我没有去买铅笔,像是忘了一样。女儿提醒我:“爸爸说话不算数!”我说:“你让我买铅笔了么?我还以为你已经有许多铅笔了,谁叫你没写清楚!”
  女儿重新写来一张纸条:“爸爸,请为我买铅笔。”我买回了一支铅笔,女儿大叫:“爸爸小气,就买一支,妈妈都是买一盒的!”我说:“你写了吗?我本来还打算明年才给你买呢!你没有写清要我哪天买、买多少、买什么样的,怪谁?”
  就这样,渐渐地,女儿知道如何写清自己的意愿了。我尽可能及时地满足她的愿望,使她产生一个印象:只要写,写得准确,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想,在写作上培养她一点小小的功利心也无妨。
  2004年初夏,女儿已上二年级。一天,她妈妈在院里洗衣服,她很调皮地把花池里的小蜗牛放进洗衣盆,看它们爬行。她妈妈嫌瘆人,为支开她,就给她布置作业:“快去把小蜗牛写下来,多可爱啊!”
  那时女儿已经能写一些简单的日记了,所以一挥而就。她妈妈看还有新意,加上一个标题,投了出去。2004年6月5日,女儿这篇题为《小蜗牛》的小作文在《扬州晚报》登了出来,这是女儿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这时候女儿刚满7周岁。
  女儿身上也许具有写作的潜质!我们决定有意识地引导她、开发她的潜能。
  
  二、读书篇
  
  我们喜欢陪女儿进图书馆。她从上幼儿园起就有自己的借书证了,现在她每周至少借阅一本儿童书籍。因为她一年内借的书超过了100册,上个月图书馆奖励她一张爱国主义影片的电影票,她兴奋得像得了宝贝似的。现在,她能和我们一样,怀着休闲的心态进图书馆。
  我们为女儿买的书也不少,从图画书、带拼音的书买起,只要是她看中的,我们尽可能让她如愿。
  女儿迷书,我们也有苦恼。上二年级起,就有老师向我们“告状”,说她在课堂上埋头偷看《儿童文学》杂志。晚上在我们的监督下上床睡觉,待我们离开后,她会偷偷打开床灯,趴在枕头上看书看到深夜,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她总是不能先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才去看课外书,惹得老妈一次又一次地冲她发火。
  从书里得来许多知识,女儿还不能识别好坏。一次在课堂上,她讲了一个近乎“黄段子”的成人笑话,差点没把来听课的众多老师笑岔了气。
  我们有弹性地管理她,既不让她太迷恋书,又不想打击她读书的积极性。一个人从童年时代起即养成阅读习惯,肯定不是坏事。
  因为读了书,她的笔下就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种风景,用词很大胆,句子很“老腔”。
  看了不少大书,她想自己写一篇“长的作文”。向我要去稿纸,真的学章回体写下去。我看了前面两部分,觉得还不赖,但妻子制止了——毕竟才是10岁的孩子,白天还要学习。
  
  三、见识篇
  
  若是将来自己写不出名堂,我会归咎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面见得太少。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说法,如今读万卷书是有可能的,而对于像我一样的大多数人来说,长期工作于一个地方,出差的机会极少,便与行万里路无缘了。我希望女儿不要有这方面的欠缺,尽可能地多见见世面。
  我们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如果成天带着孩子满世界颠,没有那经济实力,也没有那时间。我有一个原则:没有见过的,能见见就好。所以,我们尽量为她创造见新东西的机会。
  自上小学起,每年暑假她妈妈都要带她出去遛一趟,不在乎多远,不在乎花费多少,只要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就行。有时自己出去,有时跟旅游团走。我们有机会参加笔会时,只要方便,也带上她。乡下奶奶家是个很利于孩子成长的广阔天地,寒暑假我们都放她回去住一段时间,玩成黑不溜秋的乡下小丫头再回到我们身边。平常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带她逛超市、逛公园、逛马路,我想她已经和我们一样熟悉这座小城的大街小巷了。
  孩子自小看得多,经历得多,留在头脑中的感性知识多,这些知识一旦有机会相互联系起来、爆发出来,就能产生不小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见多识广吧。
  我一直疑惑,现在城里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被关在水泥建筑里,童年千篇一律地在幼儿园度过,心灵的白纸被复印上了雷同的东西,这样的童年对他们是好还是不好呢?至少,是不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作家的。作家在他童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作家了,将来的区别只是,他是否有兴趣、有必要、有能力用文字作为生存的方式。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在有意识地为女儿开小灶,加强她的营养。至于她将来是否一定要成长为作家,那是她的事。她自己选择,我们只是在引导,在为她做适当的准备。有备无患的好,万一她将来真的想成为作家呢?
  有一个感觉,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离我们却一天天地远了,她不再像幼儿时那样清澈透明,她的言行中已经有一种叫做“创造”的成分。那是她个体生命力的展现,是我们做父母的无法控制的。
  
  四、稿酬篇
  
  写文章有没有功利目的?说没有,那是假话。
  文学作品的积极教化作用,特别是引导人向真、向善、向美的功用,是写文章的最大功利目的。
  写作能得到稿酬,这是写文章的又一个功利。
  稿酬不应该成为写文章的唯一目的,但写文章入了行,想拒绝稿酬都不可能。稿酬是自己劳动价值的体现,稿酬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写作水平的体现。多写多得,优稿优酬。
  这是我希望女儿树立的稿酬观。
  第一次收到稿费,女儿幸福得疯狂,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结果稿费全部被我们“敲诈”掉:我们建议她请我们吃饭。女儿欣然同意。事实上,那一顿饭,不仅花去了她的20元小稿费,还贴进了我们不少钱,但名义上是女儿请我们。
  随着小稿费渐多,我们为她在邮政储蓄所单独立了一个户头,对她如何支配稿费提出了限制。买书的钱,大部分是我们出的,但我们记在她的账上,告诉她是用稿费买的。
  去乡下奶奶家,给奶奶买营养品,我们也动用了她的部分稿费。当她告诉奶奶:“我是用自己的钱孝敬你的!”奶奶就乐得合不拢嘴,她也就骄傲得真把自己当成了大作家。
  她过10岁生日,要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吃肯德基,我们也要求她花自己的钱。
  女儿很关心自己储蓄卡上还剩多少稿费,我们不允许她掉进“钱眼”里,但会借机鼓励她多写。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好笑,我们是在充当她的经纪人么?
  我从身边许多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例子发现,一个人将来发展得如何,跟他是否有个崇高的、值得他奋斗一辈子的理想有关。我见过许多聪明的人,他们的终极理想是“考上大学”,考上了,就放弃了继续努力,也就“泯然乎众人矣”。多挣稿费,这不是我引导女儿树立的“远大理想”,我只是想告诉女儿:劳动,以及通过刻苦学习培养成的技能,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更多的技能和努力,得到的也会更多。
  
  五、基础篇
  
  我们不断地向女儿灌输一个思想:要想具备常人没有的技能,就必须吃常人没有吃过的苦。作为她的父母,我们一直在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帮她打牢读书写作的基础,让她练好“童子功”。
  也不是逼迫孩子非要做成什么不可,只是尝试着发掘她各方面的潜能,只要她有兴趣,我们就尽可能地满足。我们送她进过舞蹈班,帮她买过高档的电子琴,现在她还在上一个绘画班,又刚刚去一个跆拳道班报了名。不为什么,只为增加她各方面的“营养”。
  女儿比同龄孩子提前一年入学,我们看她能阅读了,就放手让她留在了那个学习群体里。连孩子都知道,我们这样做有点自私:“我能看书了,爸爸妈妈就解放了。”那当然了,早点让她去干能消耗她时间和精力的事,省得我们烦心——最适宜的事自然是自由阅读了。我曾经把常见的汉字打印在A4的白纸上,贴在墙上,要求她每天记住8个。当时的想法很明确:一天记8个,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脱盲”了!
  她老妈也“残酷”,一看她闲着,就叫她背两首“唐诗三百首”,背了忘,忘了背,就像她喜欢吃的零食,吃完了买,买来了吃。
  现在这段时间,我正在摘录百字左右的简明文言文故事给她看,要求她看懂、读熟,计划两个半月读完60篇,算一轮。
  10岁左右是对语言最敏感的时期,女儿已经接受汉语言教育,根据学校课程的统一安排英语也已启蒙,古诗词差不多和英语一块儿开蒙,我们想再给她增加一点古文的底子,打通她学习汉语和英语、白话文和古诗文之间的思维通道,丰富她对语言的理解。
  尽管这样,对女儿我们的总体原则还是“放养”,我们只是引导、提供条件,给她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孩子活得有点累,我担心还没等到小学毕业,我们就不得不服从于应试教育的进程了。到那时,我们还能为她做什么?她还能做什么?不如趁早为她点下一粒理想的种子。
  孩子只有一个,我们是她的父母,更愿做她健康快乐成长的导师。
  (编辑:大山)
其他文献
谭铠,一个美丽善良的广东女孩,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西部的号召,放弃了城市高薪工作和舒适生活,成为一名西部支教志愿者。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车祸中,她陷入昏迷,至今未醒。这件事牵动了每一位有爱心的人,大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感天动地的爱心接力唤醒活动。    志存高远,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谭铠1981年出生于广东肇庆一个教师家庭,父亲谭图坚是小学教师,母亲是家庭妇女,哥哥2002年毕业也成为
期刊
毛孔粗大是肌肤粗糙的祸首,那么让红遍韩国的明星们用最HOT的方法给你支招。  毛孔粗大真相一:缺水。当肌肤的真皮层缺乏水分,表皮细胞就会开始萎缩。毛孔及皱纹等问题会显得分外明显,所以给肌肤保湿相当重要。  明星支招:李英爱一一多喝水。要给皮肤提供水分,全天至少要喝十杯水。  毛孔粗大真相二:角质层。如果长期不彻底清洁皮肤,会影响老化角质层的脱落,毛孔便会扩张起来。  明星支招:河智苑——去美容院做
期刊
儿童与伴侣动物  ■李忠东    英国剑桥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养的小动物越多,他的社交承受能力就越强。饲养伴侣动物,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性格的多方面发展很有益处。  喜欢和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的眼里,伴侣动物是最亲密的朋友,如同兄弟姐妹一样,在和它们嬉戏、在把悄悄话告诉它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期刊
身陷绝境,苦难女孩偶遇爱心爷爷    今年20岁的仲书芬出生在河南省襄城县汾陈乡仲庄村一个贫穷的农家,她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仲书芬6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去世,母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常年浑身疼痛。然而,一家人的生计仍然要靠母亲拖着病体耕种田地来维持。  2002年8月,仲书芬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南省重点高中襄县一高录取。当她上到高二的下学期时,母亲实在无力供她读书了,含泪说道:“
期刊
冻乌鱼  ■呵气如兰  人生宛如一场盛宴,所谓饮食男女就是一群男男女女年年月月吃吃喝喝情情爱爱悲喜苦乐的俗世生活。这一年,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段俗世生活。    她知道他喜欢吃的菜里,有一道叫冻乌鱼,还有一道是炒薄蚵。同为经典潮洲菜,两者都保持着精致和清淡的口味,前者采用冰冻的做法去除腥味,突出鱼肉的甜美;后者是用潮洲人称为金不换的香菜炒一种薄皮小贝壳,贝壳的鲜美在金不换的特殊香味点拨之下,跃然于
期刊
小女雪儿今年7岁,虽不如邻家女孩乖巧可人,却古灵精怪,伶牙利齿。  我爸这个人比较重男轻女,从小我就备受歧视。雪儿出生后,他对这隔了一代的女孩却溺爱有加、有求必应,但根深蒂固的旧思想稍不注意便会流露出来。雪儿对此深恶痛绝,毫不姑息。前几日,大家去江边散步,谈笑间,雪儿忽然停下来,指着旁边的防洪墙,板着脸对我爸说:“外公,你好好看看吧!”大家闻声一齐扭头,只见墙上一排鲜红的标语:“男孩女孩都一样!”
期刊
2006年6月13日凌晨,江西萍乡市发生了一起名人坠楼身亡事件,死者是享誉马来西亚的“美容皇后”李如云。个人事业如日中天的她为什么坠楼?这起爆炸性事件是怎样引起的……    一    1964年10月,李如云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华人家庭,其祖籍是广东潮州。李如云的祖父年轻的时候就到马来西亚闯荡,凭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在商海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李家的辉煌到李如云这一代达到了巅峰。李如云10个兄弟姐妹
期刊
翻身“房奴”  ■舞月飞    单位无房分配,租房太亏买房太贵,现在很多年轻人面临着房子的压力。怎么解决问题,减轻压力,最重要的,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编者    起初,我对房子只是观望,对爱情只是守望,因为我相信只要好好奋斗,房子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但是,当房价越来越高,爱情也离我越来越远时,我有些坐不住了,整天想房子,聊房子,晚上做梦也都是房子。  我理想中的房子是这样的:南北通透
期刊
【栏目留言】父母和子女的隔阂,要用父母和子女的亲情来打破。  人到中年烦事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  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  
期刊
2008新春,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一年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生活着的女性,无论主流与非主流,她们都构成了这变化万千的世界的一处景致。    2007十大名女人之 中国女首富杨惠妍    像父亲一样低调,像贵族一样神秘  杨惠妍的父亲杨国强——房地产公司“碧桂园集团”的老板,将倾尽半生心血营造的资产归于女儿名下,自己则默默地继续做“老黄牛”。他那80后出生、年仅25岁的女儿靠继承家产,以高达160亿美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