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选项课对男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amire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要组织方式。显然选项课教学加快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步伐,然而选择不同运动项目课程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否存在差异性,不同类别运动项目课程的锻炼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引导大学生选课等问题均需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本研究以不同运动项目选项课程对促进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研究足球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程度,更好发现足球项目的锻炼效果,为学生正确选取运动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兰州城市学院2010级足球选项课的120名男大学生,实验时间为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实验地点:兰州城市学院足球场。实验对象选定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实验对象进行身体素质和机能测试。
  在实验前和实验进行中没有告诉和暗示受试者任何有关实验的情况,使实验对象完全处于自然无知的状态下进行教学,保证实验的可信性、有效性。实验前统一教学大纲,对任课老师进行培训,争取把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验的影响控制到最低。所有受试者准备活动,训练时间完全一样,在选项课程结束后,由体育部3名老师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进行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择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类内容中测试指标为评价的基本数据,从不同视角全面反映男大学生的體质健康实际状态,实验结果如下。
  (一)实验前后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16周教学实验,学生的身高、胸围没有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参加测试的大学生基本都处在19—20的年龄阶段,身体发育基本定型,即使通过参加训练,身体机能得到提高,但是身高和胸围并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在身高和胸围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性,也有可能是因为练习的时间比较短,足球运动对学生身高体重的影响还没有显示出来。学生体重变化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对改善学生体重有一定的作用。可能是因为足球运动需要不断的奔跑,从而使肥胖学生消耗掉多余的脂肪从而改善身体成分构成,使瘦弱学生通过锻炼增加肌肉成分,对体重造成一定的改善。从维尔维克指数来看,足球选项课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足球运动需要进行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和相应的专项素质训练,从而改善了学生形态。说明在大学期间开展足球运动有利于男大学生体形的发展,所以对于喜欢塑造自己体形的大学生来说,足球运动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二)实验前后学生身体机能的比较分析
  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肺活量指数、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对促进学生呼吸系统机能的发展提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足球运动过程中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高了学生呼吸肌的力量及呼吸运动的能力,因而肺活量增加。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实验前后台阶实验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男大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可能是因为足球运动需要学生大量的跑动,提高了学生的耐力水平,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呼吸系统和心脏功能。
  (三)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后,学生的1000m跑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所以选项课前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耐力素质较低的同学参加足球运动,从而整体提高学校国家测试标准合格率水平。50m、立定跳远实验前后存在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在改善促进学生下肢速度力量素质方面作用明显,由于足球运动过程中也有瞬时加速跑,因而也会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握力主要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时也与其他肌群的力量有关,而且还是反映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握力体重指数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足球运动在改善学生力量素质方面作用不是太显著。
  三、结论和建议
  (一)足球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男大学生的体质,但改善和提高的侧重点不同,有明显的项目特征,与其它教学运动项目相比,足球课教学能较好地降低大学生的体脂含量,增加瘦体重,并能使速度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维持。
  (二)足球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对促进学生呼吸系统机能和下肢速度力量素质的发展提高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三)本研究主要从纵向方面对足球运动对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不同项目对学生体质影响的横向研究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应根据学生身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运动项目,促进学生身体键康发展,选项课应根据转向特点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素质练习,以弥补选项课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雷芬芳等.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3:317-321.
  [4] 张冰雨.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4:2342-2343.
  [5] 丁维维等.足球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68-69.
  [6] 任平社.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6:35-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2  摘 要 青春期的初中生特别喜欢美的事物,但他们对美的理解往往肤浅而主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感悟,总结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会审美判断,进行正确的审美感受,学会较深层次的审美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体育美的创造和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审美场的策略,以期培养出既健康又健美的学生,使其成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3  摘 要 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mittent hypoxic training or 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 IH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教学辅助训练方法,通过对间歇性低氧练方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的研究和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其它低氧训练方法的比较研究,
期刊
一、前言  蹴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它是千年古书上记载的‘蹴鞠’的新生。蹴球运动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在1999年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  二、蹴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  (一)独特的自身特点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  1.简易的场地器材  蹴球运动场地为长1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全方位的开放,体育得到空前的发展,体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其体现出来的深层文化意蕴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钟情。体育交往日益频繁,其规模、范围更加扩大,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现代礼仪也广泛地渗透到体育这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体育礼仪文化,进一步认识体育礼仪的本质特点,将有利于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礼仪教育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体育
期刊
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应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如
期刊
一、前言  健康是人类的追求。俄罗斯的兹马诺斯基经过长期的研究,列出了这样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 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  懒惰+嗜酒+嗜烟  由此,促进健康之要素和损害健康三杀手已一目了然。众所周知,行为与结果是密切相关的,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了解和剖析,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发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的理解和自身在锻炼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揭示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的
期刊
顾名思义,“体教结合”是“体”与“教”的结合,体是指运动训练,教是文化课学习,体教结合就是体育运动与文化课上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运动员教育与培养模式。在高校培养运动队的应用中,体教结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自“体教结合”这一模式提出以来,我国高校的“体教结合”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在这个过程中褒贬不一。在责怪声中,听到了类似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的感慨:“体教结合十几年来没有什么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0-000-01  摘 要 新课改下的体育有效教学应从内涵入手,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中职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如何使体育教学更有效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职体育 有效教学 理念  中职生的体育课并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要让学生掌握
期刊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其中,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迅猛发展,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已广泛地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更是因为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国综合实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必然受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是发展体育事业,全民健身,提高运动成绩的强大杠杆和物质力量。分
期刊
本文仅就个人体操教学的实践体会谈谈粗浅看法,对体操教学中部分学生厌学心理及其消除措施进行浅探,为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提供一些个人浅见。  一、厌学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体操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流露出紧张,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练的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紧张  体操的动作多,技术的差异大,每个动作,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既有节奏快慢、幅度大小之技术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