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结合本园童谣课题《童谣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运用与研究》,我们老师通过寻找童谣在欣赏性、运动性、表现性一系列游戏中的应用,我有以下观点。
二、童谣的教学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客家童谣我们客家特有的传统文化,而且客家童谣的内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的形式多样,童谣的语言丰富,朗诵的节奏活泼,非常容易学唱,老少都皆宜,富有音乐节奏韵味。如《月光光》《缺牙耙》《阿妹妹》《唱山歌》等等一些熟悉的童谣在民间传唱。
三、挖掘各种形式的客家童谣素材
在围绕本幼儿园课题下,想把客家童谣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收集和整理各种民间或客家童谣。收集客家童谣的途径有:首先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帮助收集童谣。我们通过各种班级微信群,幼儿园宣传栏,家长会等宣传途径,让家长了解我们正在开展童谣课题的研究工作,知道童谣内容可以渗透在幼儿园教学中,把知道的、听到的童谣记录下来,再以图片或者照片展示在幼儿园走廊和班级环境创设墙面上。其次是拜访当地老一辈的老人,收集老人以前传唱的童谣,并把它记录下来;再次是教师要到当地图书馆或者网上购买及查阅童谣资料。
四、研讨童谣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适合幼儿园童谣教学,比如图片、动作、实物还有多媒体课件,特别是是动作直观法。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把童谣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童谣内容。
(二)游戏法
《指南》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我园尝试以幼儿活动区游戏为平台,探索将童谣融入到幼儿表现性游戏、欣赏性游戏和運动性游戏中,充分挖掘童谣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感受童谣文化节奏美,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玩童谣游戏的乐趣。
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的童谣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将童谣内容融入于日常游戏中,幼儿一边玩游戏一边传唱童谣,这样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达到寓教于乐。
1.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很多童谣具有游戏的特点,可以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来进行。
案例1《编花篮》(体育游戏)
我幼儿园中班段本学期的子课题是《童谣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最近我班就在开展《编花篮》的体育游戏。记得当时很多小女孩不但会用手玩编花篮,还会熟练用脚编花篮,或者好几个人用跳大绳的方式,在唱童谣《编花篮》时,幼儿主要是练习单角跳或者双脚跳绳,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脚不能掉下来,边唱边玩游戏,乐在其中。我首先是教会幼儿唱《编花篮》的童谣,在熟悉童谣的情况下,游戏从简单到难。
编花篮游戏从开始三人玩到多人玩“编花篮”游戏;从简单的练习单脚跳或者双脚跳的动作,到单脚能做下蹲动作和起立的动作;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玩法1:三个幼儿双手侧平身,双手搭在旁边(左右两幼儿)的肩膀上(也可以先练习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圈,单脚绕着圆圈转。一边念编花篮,一边跟着儿歌节奏单脚跳或者双脚跳。(这主要练习幼儿单脚或者双脚跳,游戏比较简单易学)
玩法2:三人以上围成一个圆圈,开头一个幼儿抬起一只脚(膝盖处要自然弯曲成u形),第二个幼儿的脚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脚腕之间,后面的幼儿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最后一个幼儿的脚搭在最前面幼儿的脚腕处,就变成一个大圆圈,这样大花篮就编好了。大家就可以开始游戏唱编花篮: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向同一方向转跳)重点引导幼儿要念着童谣有节奏的一起跳,才能编出大花篮。其次在幼儿都熟悉,会玩的情况下,游戏中加大难度,大家在编花篮声中的“蹲下,起来。”大家一起单脚做下蹲动作和起立的动作。如果游戏途中,有哪个幼儿的脚掉下来或者摔倒了,就出局。剩下的幼儿可以继续游戏,直到最后剩两个幼儿为胜利者。当然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幼儿,大家要一起有节奏的跳,跳的速度要均匀,也可以大家跟着念童谣的节奏跳,跳的速度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而且告诉孩子要不怕困难,合作游戏,游戏时要坚持,做个勇敢、有毅力的孩子。
2.幼儿在问题情境中学习
问答歌、连锁调是童谣中常见的形式,大班幼儿比较适合此类童谣,大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去积极思考,理解童谣的内容,理清童谣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它们的特点。
3.幼儿在表演情境中学习
在客家童谣中,有不少讲述我们客家特有传统技艺的内容。我们对此童谣,创设了表演的情境,让幼儿在演一演中得以体验感受。如《羊子咪喵》《砻妈挤谷》中,我们提供了砻妈(旧时砻谷的工具)这一道具,通过教师表演朗诵、师幼表演朗诵的形式,不仅让幼儿仿佛回到了以往的年代,感受旧时客家人劳动的艰辛,而且让幼儿在看看、动动、演演中顺畅地掌握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
总之,把童谣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索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但是在日常童谣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说明把童谣内容渗透在幼儿园教学中是可行的。新《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在幼儿园日常游戏活动中,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发展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智慧,而且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因为童谣的内容比较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语言丰富,生动形象、易学有趣。所以,把童谣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
结合本园童谣课题《童谣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运用与研究》,我们老师通过寻找童谣在欣赏性、运动性、表现性一系列游戏中的应用,我有以下观点。
二、童谣的教学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客家童谣我们客家特有的传统文化,而且客家童谣的内容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的形式多样,童谣的语言丰富,朗诵的节奏活泼,非常容易学唱,老少都皆宜,富有音乐节奏韵味。如《月光光》《缺牙耙》《阿妹妹》《唱山歌》等等一些熟悉的童谣在民间传唱。
三、挖掘各种形式的客家童谣素材
在围绕本幼儿园课题下,想把客家童谣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收集和整理各种民间或客家童谣。收集客家童谣的途径有:首先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帮助收集童谣。我们通过各种班级微信群,幼儿园宣传栏,家长会等宣传途径,让家长了解我们正在开展童谣课题的研究工作,知道童谣内容可以渗透在幼儿园教学中,把知道的、听到的童谣记录下来,再以图片或者照片展示在幼儿园走廊和班级环境创设墙面上。其次是拜访当地老一辈的老人,收集老人以前传唱的童谣,并把它记录下来;再次是教师要到当地图书馆或者网上购买及查阅童谣资料。
四、研讨童谣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适合幼儿园童谣教学,比如图片、动作、实物还有多媒体课件,特别是是动作直观法。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把童谣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以直观的动作来表现童谣内容。
(二)游戏法
《指南》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的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为此,我园尝试以幼儿活动区游戏为平台,探索将童谣融入到幼儿表现性游戏、欣赏性游戏和運动性游戏中,充分挖掘童谣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感受童谣文化节奏美,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玩童谣游戏的乐趣。
因此,在幼儿园日常的童谣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将童谣内容融入于日常游戏中,幼儿一边玩游戏一边传唱童谣,这样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达到寓教于乐。
1.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很多童谣具有游戏的特点,可以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来进行。
案例1《编花篮》(体育游戏)
我幼儿园中班段本学期的子课题是《童谣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最近我班就在开展《编花篮》的体育游戏。记得当时很多小女孩不但会用手玩编花篮,还会熟练用脚编花篮,或者好几个人用跳大绳的方式,在唱童谣《编花篮》时,幼儿主要是练习单角跳或者双脚跳绳,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脚不能掉下来,边唱边玩游戏,乐在其中。我首先是教会幼儿唱《编花篮》的童谣,在熟悉童谣的情况下,游戏从简单到难。
编花篮游戏从开始三人玩到多人玩“编花篮”游戏;从简单的练习单脚跳或者双脚跳的动作,到单脚能做下蹲动作和起立的动作;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玩法1:三个幼儿双手侧平身,双手搭在旁边(左右两幼儿)的肩膀上(也可以先练习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圈,单脚绕着圆圈转。一边念编花篮,一边跟着儿歌节奏单脚跳或者双脚跳。(这主要练习幼儿单脚或者双脚跳,游戏比较简单易学)
玩法2:三人以上围成一个圆圈,开头一个幼儿抬起一只脚(膝盖处要自然弯曲成u形),第二个幼儿的脚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脚腕之间,后面的幼儿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最后一个幼儿的脚搭在最前面幼儿的脚腕处,就变成一个大圆圈,这样大花篮就编好了。大家就可以开始游戏唱编花篮: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向同一方向转跳)重点引导幼儿要念着童谣有节奏的一起跳,才能编出大花篮。其次在幼儿都熟悉,会玩的情况下,游戏中加大难度,大家在编花篮声中的“蹲下,起来。”大家一起单脚做下蹲动作和起立的动作。如果游戏途中,有哪个幼儿的脚掉下来或者摔倒了,就出局。剩下的幼儿可以继续游戏,直到最后剩两个幼儿为胜利者。当然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幼儿,大家要一起有节奏的跳,跳的速度要均匀,也可以大家跟着念童谣的节奏跳,跳的速度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而且告诉孩子要不怕困难,合作游戏,游戏时要坚持,做个勇敢、有毅力的孩子。
2.幼儿在问题情境中学习
问答歌、连锁调是童谣中常见的形式,大班幼儿比较适合此类童谣,大多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去积极思考,理解童谣的内容,理清童谣前后句之间的关系,感受它们的特点。
3.幼儿在表演情境中学习
在客家童谣中,有不少讲述我们客家特有传统技艺的内容。我们对此童谣,创设了表演的情境,让幼儿在演一演中得以体验感受。如《羊子咪喵》《砻妈挤谷》中,我们提供了砻妈(旧时砻谷的工具)这一道具,通过教师表演朗诵、师幼表演朗诵的形式,不仅让幼儿仿佛回到了以往的年代,感受旧时客家人劳动的艰辛,而且让幼儿在看看、动动、演演中顺畅地掌握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
总之,把童谣内容渗透到幼儿园教学中的探索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但是在日常童谣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说明把童谣内容渗透在幼儿园教学中是可行的。新《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在幼儿园日常游戏活动中,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发展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智慧,而且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因为童谣的内容比较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语言丰富,生动形象、易学有趣。所以,把童谣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