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安徽美食“一品锅”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合肥工作的几年中,安徽的菜系基本上都尝过。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特色,刚到合肥就爱上这种风味。如今虽然离开了那里,但徽菜还留在我记忆深处,让我常常想起那里的佳肴,尤其是想念安徽绩溪的“一品锅”,吃在嘴里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实在是人间美味。绩溪素有“徽厨之乡”之称,当地人每逢红白喜事,四时八节都流行吃一品锅,又称“三层楼”、“五层楼”、或“七层楼”、“九层楼”,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不管去哪里,遇上好吃的美食,我总会想办法打听美食做法,并记录下来,空闲之余自己也会尝试做做,享受劳动的快乐。虽然我曾做过“一品锅”,但味道还是比不上酒店美味,大概是火候控制不太好,经验不足吧。做“一品锅”得把各种原料、配料先调制,再用一只两耳大铁锅,分铺成若干层,最底层是萝卜丝、干豆角、笋衣、冬瓜、冬笋等,底层配料称为“垫锅”,“垫锅”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鸭子夹、肉圆、鸡块、野味等。一种菜一个花样称为“一层楼”,楼数越多、层次越高越好。每层依次铺好后必须猛火烧,使其全锅滚沸几分钟,再用温火慢炖三四小时,并不时用勺将原汤从上而下浇入,以渗透其味,美味诱人。
  如今的“一品锅”因胡适先生得名,故名“胡适一品锅”。民国时期,胡适先生出任美国大使期间,经常用家乡的“一品锅”来招待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外国朋友,得到众人的好评,从此“一品锅”在海外得到流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一品锅”改为“胡适一品锅”。
  “一品锅”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途经今天的绩溪境内,见天色已晚便到一农舍借宿,好客的村妇热情款待,将白天剩余的菜肴按先素后荤的顺序,逐层铺在一口两耳铁锅内热后端上。乾隆及随从饥肠辘辘,吃得津津有味。乾隆一边赞不绝口,一边问此菜何名。村妇随口答道:“一锅熟。”乾隆嫌其名不雅,略作思索后赐名“一品锅”,兼有“此美味佳肴值得一品”和“与万岁爷同享此佳肴者,堪为一品”的含义。经过后人多次改进,如今的“一品锅”变成美味佳肴,已成为绩溪徽菜中的宴客佳肴。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农资市场格局在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农资产业中产、供、销等各环节的关系被压缩,渠道和市场空间更加趋于扁平化,正
短期来看,国际尿素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在国际需求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国际尿素市场仍将疲软,后期重点关注美国市场启动情况以及印度尿素标购进程。尿素价格经过连续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