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586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青年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的特殊个性,无不向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双重挑战。以问题为导向,尊重课程与群体的特殊性,注重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整合教学、人才、学科、制度等资源,建设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是高等艺术院校回应诸多挑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形势与政策 课程体系 教改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43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student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and the special individuality of the students' thought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ut forward a double challenge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 oriented, respect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curriculum and groups, focus on the system, overall, collaborative effort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alent, discipline, system resources, build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art college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norms and effective response is a key to the many challenges of Higher Art academies.
  Key words art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必须大力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创新。这不仅为高等学校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创新发出号令,也为艺术院校加快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创新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拟将思考从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院校中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以试图由此及彼整体推进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1 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亟待体系创新
  2004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对艺术院校来说,这一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一方面来源于“形势与政策”课本身的课程特性,另一方面来源于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的独特性。“双重特殊性”的存在,使得艺术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无形增加了难度。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创新不仅是解决当前这门课程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也是适应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点,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1)“形势与政策”课程鲜明的特性需要通过体系创新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课程,具有很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和政策属性。虽然从形势的走向来看,它是客观的,但是在经过了代表不同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人们分析与评价,特别是在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判断和推理后,客观的形势在主观的阐述中无不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的意志。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变动性和针对性。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每年都需要根据当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相应的教学要点编写,且在施教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作出针对性的教育。由此,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必然会带来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诸如师资队伍组成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复杂性等,对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艺术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体系创新去突破。艺术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一般偏向重专业轻理论,特别是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这样一门不固定教学内容和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应有的地位会被无形弱化。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常会以讲座、报告形式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草草结课。同时存在教学组织管理主体不明确、教学实施大纲不清楚、课程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实效性不强、师资队伍力量不足、考核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加之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不受管教,对国际国内形势关心甚少的特点,无不成为教育教学棘手的问题。即便是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均也会以理论教学讲授为主的多,缺乏教材和系统的教学设计,也没有形成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且授课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学生到课听课率也低,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的创新,需要立足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长效机制。①所以,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代表的高等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创新要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1)提升工作平台和师资队伍,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制度和人才支持。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党政领导机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之间的协调,也涉及到教学过程中人、财、物的保障等各种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的联动和配合。因此,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第一,学校层面需要给予课程改革的大力支持,出台有关“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有关的专门文件,文件要对课程性质、课程要求、教学管理、经费保障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提供制度性的依据。第二,明确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主责单位,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地位和明确主责单位责任。第三,组建跨部门、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并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负责,学工、团委、科研、教务、保卫、院系等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与组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可以通过特聘校外资深教授充实这支队伍力量,解决师资匮乏问题。
  (2)整合学科成果和教学内容,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和资源支撑。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学科支撑和教学内容设置。艺术院校是以艺术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单位,人文教育相对薄弱。但是,艺术技能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文化素养的提升上,培养“德育双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艺术院校社会责任的担当所在。所以,在进行青年学生,特别是艺术大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时必须要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主的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相关学科理论的补充。同时,要注重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第一,要在不违背中央、地区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知识要点的情况下,根据国情、区情、校情等大的方面进行专题性编排,并发挥不同教师的知识所长,形成专家式授课;第二,根据不同年级和院系专业的学生特点,有选择地增加艺术教育前沿信息的专题教育,开展与本年级或本专业学生相关的授课,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层次性;第三,整合校内讲堂资源,如琢玉大讲堂、博雅讲堂、建苑讲堂、美术与人文讲堂、创客学堂等,形成联动机制,增加形势政策教育的动态性和专业性。
  (3)改善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方法和评价保障。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综合考评机制的健全。特别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方式方法是关键的。更何况,当前,在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信息量远大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只要智能手机在手,便可随时查阅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把课堂向网络推进,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对真理的考验,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多元教学方式。同时,在强调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否则多变的教学方式有可能会致使考核缺乏公平性。由此,要完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在每一环节的评比中要尽量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量化和质化的统一。
  注释
  ① 中华人民教育部网站,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2015-07-30/2016-05-03.
其他文献
摘要 新闻英语取材广泛、内容贴近生活、时事性强,是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新闻英语,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格。  关键词 新聞英语 高职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i.cnki.kjdkx.2016.07.034  新闻英语(journ
期刊
摘要“教师口语”课程是诸多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技能课程,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职业口语能力,为走上基础教育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传统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转换思路,对“教师口语”课程进行改革,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师范生
期刊
摘要 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巩固知识、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媒介。然而,受中国农村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及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小学数学作业中大量的机械重复、缺少个性化的作业,大大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教学有效性的促进显得事倍功半。目前,小学生数学作业已经成为困扰师生教与学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四川省邛崃市的三所农村小学进行调查,分析了作
期刊
摘 要 人才培养是大学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  关键词 校城融合 城市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24  Abstract Talent traini
期刊
摘要 在对235个高职生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情况、教学效果及课程本身的调查分析中发现,高职生普遍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接纳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并期望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主体性和参与性,心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只局限于课堂讲授,呈多样性发展,但对学生的实效性不强,在教学设计环节还需更多的投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课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
期刊
摘 要 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话》主要从德智体美三方面阐释如何培养“绅士”的问题,健康教育被认为是最基础的教育,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以及知识技能教育是最实用有价值的教育,同时,教育的地位、教师的责任和家长的教育都是影响“绅士”培养的主要因素。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殊性,笔者认为应从“绅士”教育中受其启发,立足于首先解决思想品德的问题,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关键词 绅士 品德 知识技
期刊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指引大学英语发挥实效的关键,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依托于大学英语完备的体系结构。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正处于全新改革与探索时期。改革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局限性,完成目标重构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所在。首要步骤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局限性分析,确定目标重构方法,进而提出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策略。最终实现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目标重构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将“互联网+”引入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在进行教学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促进互联网+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德育课程 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26  “互联网+”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如何将“互联网+”与中职德育相结合,做好中
期刊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围绕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以期提高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远程教育 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35  Abstract Teacher
期刊
摘 要 教学法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降低了,而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各司其职,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参与者、鼓励者、管理者和解惑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本文探讨教师期望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旨在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预期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皮革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 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