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结核病诊治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结核病是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结核病变,是一类较特殊、罕见的儿童结核病。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易误诊、死亡率高。目前国内对先天性结核病的报道和研究较少,许多医生对该病临床认识及诊疗经验不足。该文通过对先天性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进行简要总结,并结合现有研究对先天性结核病的快速病原学检测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为提高我国广大结核病防治人员的临床诊治和防控水平,7月21—25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的"2021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鉴史明今,防治结核",旨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为提高我国结核病的防治能力、终止结核病流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而不懈奋斗。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深入交
期刊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获得诊断。随着疾病发展,成年后可出现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尽管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已经明确,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发现,基因突变和相关信号通路异常与BAV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相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由情绪应激或运动诱发的一种高致死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可突发快速多态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并可能导致晕厥或猝死,预后不良。基因检测是确诊该疾病的方法。目前已发现该病与RyR2、CASQ2、TECRL等基因异常有关,其突变会影响钙稳态导致心脏正常电生理活动异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一种不伴有结构性心脏病和明确诱发因素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儿童中发病率较低,且总体预后好,但发作时间长可导致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根据IVT的起源、对药物的反应和心电图形态特征,可将IVT分为不同类型,其电生理机制也不尽相同。目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适应证及具体治疗方案尚缺乏明确的指南。该文通过回顾IV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少见且致命的并发症。迄今为止,已经探究了许多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及免疫机制等,但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影响全身多器官系统、临床症状危重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MAS需要尽早诊断并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目前国际上尚缺乏KD合并MAS(KD-M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组复杂的心脏解剖学畸形,为常见的出生缺陷,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9‰,并且仍呈现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方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是单纯基因因素、环境因素或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其中,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很大程度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以DNA甲基化、组蛋白及RNA修饰等方式影响心肌的
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儿科医生对儿童坏死性肺炎认识的加深,NP的报道也逐年升高。NP系在肺组织实变的基础上,随着疾病的进展,累及的肺组织出现液化、坏死,最终形成多发囊腔或多发空洞,临床主要依据影像学诊断。既往研究显示NP多见于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坏死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一种生活在宿主巨噬细胞吞噬体内的细胞内细菌,其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一部分Mtb可经机体免疫作用消灭;但仍有一部分可经免疫逃逸机制存活,引发机体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或结核病(tuberculosis,TB)。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