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前后华裔学者的特殊贡献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振宁迈出开创性的一步
   在中美僵化已久的关系正处于松动的微妙关头,在若明若暗、扑朔迷离的时刻,有人敏锐地洞察了这种可能发展的前景,并且大胆地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那就是1971年7月20日杨振宁的首次回国访问。
   难能可贵的是,在杨振宁决定访华之时,曾受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科学顾问戴维之托,以私人身份探询中美两国科学院之间进行有效接触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方式。杨振宁在京转达了这个意愿,鉴于当时两国尚未正式建交,中国政府认为两国科学院正式接触为时尚早,但是愿意考虑美国科学家的个人访华。
   而这次访问,在人文荟萃的华人知识界尤为引人瞩目,无数电话打来,他们中有著名学者陈省身、林家翘、任之恭……
  访华的美籍华裔学者络绎不绝
   1972年春,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关系呈现缓和趋势,访华的美籍华裔学者开始增多。同年6月,以任之恭(著名物理学家)为团长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12人来到中国,其中包括当年和钱伟长、郭永怀一起考取庚款留英名额,如今是麻省理工教授的林家翘。
   1972年9月,另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访华。他提出搞基础科学的人要少而精,特别提出要从十二三岁就挑选人才进行培养。他的建议在1972年当然不可能引起太大反响,不过到197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讨论了少年大学生问题;1978年,该校出现了“少年班”,并逐渐推广到若干院校。
   同年,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访华。陈省身不僅看望亲朋好友,而且还带来了一封美中科学交流委员会委托他携带的信。当他会见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时,转交的是一封邀请中国科学家访问美国的信。这封信件完成了在官方道路尚不通畅、民间迫切希望沟通时代的信息传递;这也是早年留学生、如今的美籍华裔学者在学术成就之外的又一贡献。
   在那些年月里,还有许多化学、生物学、地学及其他学科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络绎不绝地来中国访问。
  中科院邀请旅美学者来华讲学
   1977年,中国结束了10年动乱局面,人们更多地关注国家建设与发展,为了适应科研工作“大干快上”的需要,并考虑到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为祖国服务的迫切愿望,中国科学院决定邀请一批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旅美学者来华讲学和短期工作。
   1978年,第一批被邀请的有陈省身、邓昌黎和吴家玮等20人。他们在相关研究所进行讲学与合作研究,一般为期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这和他们以往的短期访问有所不同,他们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学者及科研机构。在讲学结束、离开中国前夕,或是回美以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据各人不同的感受,向中国提出了种种建议。
   1979年初,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在华裔学者归国讲学中,令人瞩目的是1979年李政道进行了为期七周的讲学活动。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和63所高等学校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近500人,在上海科学会堂听了“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两门课程。李政道夙兴夜寐,两学年课时在短短七周内完成。
   1980年召开的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可以看作是华裔学者归国进行学术交流的高潮。5天的会议,到会的100多名代表中有海外学者49人。
   这次讨论会是中国在中断了与国际学术界多年交往后,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以后再在中国举行国际交流会提供了经验。尽管以后类似国际学术会愈来愈普遍,也不再限于华裔,但最早和国内科学家接触的这批华裔学者,以及这次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讨论会,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重彩。
   (摘自《回首百年路遥——伴随中国现代化的十次留学潮》)
其他文献
一场惨烈车祸,甜蜜瞬间成苦涩   许志礼与黄翠云的故事,发生在偏僻而宁静的长沙市岳麓区含浦街道干子村里。   “她是湖北来凤县人,当时20出头。我那时差不多30岁,除了在家里种田,还在外做点木工活儿。”许志礼回忆说,1992年春天,他俩经人介绍见了一面,当时都觉得比较满意,很快订了婚,还商量好去黄翠云老家办结婚手续。   然而,命运却跟这对恋人开了个“玩笑”。回娘家路上,车行至湘西慈利
期刊
金杜是70后,湖南人。在广州读完研究生之后,就一直在这座城市生活。十几年前,她在南方报业工作,在公司里认识了6个女性朋友。大家都是从小城镇来大城市打拼的,成长背景差不多,所以就比较聊得来。更加难得的是,7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很相似。那个时候,大家常常开玩笑说,等年纪大了,一定要找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住在一起养老。   后来,她们中有人结婚生子,也有人创业,大家纷纷离职,甚至有2人离开了广州,搬去北
期刊
在张闻天的外孙女张秀君眼里,外公的一生都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他极为反对铺张浪费,对贪污腐化更是深恶痛绝。从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以看出张闻天的廉政情怀。  主动降低工资   1951年3月至1955年1月,张闻天担任驻苏大使。驻苏使馆是新中国派驻国外的第一个大使馆,张闻天以巨大的热情领导使馆的内部工作,把驻苏使馆建设成朝气蓬勃的友爱集体。   在张闻天大使任期内,主动降低过一次工资。新中国成立初期
期刊
分阶个税折射的社会公平体系   作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调节民众实际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日本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缴税收入0~195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5%;195万~33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10%;330万~695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20%;695万~9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23%;900万~18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为33%;1800万~4000万
期刊
毒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极大伤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容易诱发其他犯罪,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当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现“犯罪主体以低龄、低学历为主”“贩毒方式网络化”“零包贩卖现象突出”“运毒方式集中化”4大特点。记者选取了几起典型案例,提醒读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抵制各类毒品,远离涉毒人员,谨慎交友。  女主播线上禁毒 私底下微信贩毒   DJ云某工作之余,还经营
期刊
最近,在四川凉山的很多山村,数以万计的村民倾巢出动,只为一种山珍美味——野生菌鸡枞。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产生了一门新的职业——捡菌人,西昌市磨盘山乡铁匠村的村民严明毅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村里捡野生菌的人特别多,每天至少上百人,男女老少都在捡,场面十分火爆。”因此,严明毅每天很早就出發,希望能比别人多捡一点。严明毅说,他捡鸡枞卖已经10多年,每年捡菌子大约两个月,多则收入1万多元,少则八九千元,“今年已
期刊
肖光盛是湖南省涟源市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28年来,他累计募集善款845.5万元,帮助1112名贫困学生、重病重伤重残人员和五保老人。在他的感召下,有近100万人加入声势浩大的“爱心大合唱”。  10年募百万善款   肖光盛出生于1930年,14岁时离开家乡,在颠沛流离中讨生活,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夜安稳觉。新中国成立后,他有幸考入军校,从此“翻身”改写命运。再后来步入退休生活。   退休那年冬
期刊
无聊时刷下抖音,是当下很多人的习惯,有时,还会通过抖音下单购买商品。  不过,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不断接到投诉,一些电商广告代理公司以高流量、高业绩为噱头,招揽电商商户在抖音平台上开抖音商店,电商商户们光保证金和广告费就交了好几万元,但不仅没有实现预想中的业绩,连交的钱,也很难再退回来。  抖音小店广告费有的比商品价还高   在诸多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网红”的粉丝量動辄几百万,有的甚至
期刊
游历半年之后,梁某华和谢某芳落脚在杭州千岛湖,遇到了生在湖边村落的9岁女童章子欣,那时,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  两人是广东化州同乡,2005年在东莞经人介绍相识,当时,梁某华不到30岁,抛弃一儿一女离开家乡,比梁某华大两岁的谢某芳经历过两段无果的恋爱,大龄未婚,多年未与家人联系,靠骗钱维持日常开销。  很难说清两人的人生是何时以及如何一起“失控”的,两人虽共同生活,但未登记结婚,名下无房产
期刊
“美国之音”网站称,美国副总统彭斯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在2024年以前再次将航天员送到月球表面,其中重点强调了月球南极“重要的科学、经济和战略价值”。中国也宣布,将在探月四期工程中,派出“嫦娥六号”探测器进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嫦娥七号”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等。欧洲航天局甚至计划于2024年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打造首个月球基地。   为何多国都对月球南极大感兴趣?全国空间探测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