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的康复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yu0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20
  
  关节镜技术因其创伤小,简便,快捷,受到许多患者,医生的青睐,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而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8月~2007年8月11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例,男8例,女3例,年龄27~56岁,均为肩关节疼痛伴肩关节运动障碍,经保守治疗3~6个月无好转,影响日常生活,术前已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术前肢体功能训练:手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行肘、肩、腕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操练钟摆运动,爬墙运动,外旋活动练习,滑轮练习,使患者掌握手法要领,为术后正确功能训练做准备。①钟摆运动即:健侧手臂扶住桌子,弯腰,患侧手臂笔直下垂,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然后从小到大绕圈子。②爬墙练习,面朝墙,双足离墙站立,患侧手指爬墙,在疼痛允许范围内尽量往上爬。③内收外旋活动练习,患者用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对侧的耳朵,以练习肩关节内收,外旋活动。④内旋练习法即为患侧在健侧的帮助下逐渐触摸对侧肩胛骨。⑤滑轮练习用健侧手臂把绳子拉向自己,尽量抬高患侧手臂,重复10次以上。
  术后体位管理:患者取仰卧位,患肢用腕,颈带悬吊,肘与胸之间垫枕垫,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局部冰敷72小时,24小时后,白天祛除悬吊带,晚间入睡时仍予以制动。维持1~2周。
  术后康复训练:①早期(术后1~7天)麻醉苏醒后,可进行掌指关节,腕关节的主动活动。指导患者最大限度握拳,持续5~10秒,然后伸掌指关节,2~3次/日,同时行肘关节的主动伸展运动,每次15~20分钟,术后1天可在护士协助下行肩关节的被动练习。每次5分钟,3~5次/日。②中期(术后7~14天)继续以上练习,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开始做钟摆运动,0~90°屈伸外展,内收外旋练习2~3次/日,每次15分钟,防止在外展位外旋。行爬墙练习,在疼痛允许范围内尽量往上爬,每次5~10分钟,3~5次/日。③后期(术后3~6周)继续按中期功能锻炼方法练习、并开始力量恢复性练习,肘、肩关节被动上举和内外旋应达到最大限度,至第4周,肩关节活动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开始行对抗肌力锻炼[2]。术后4周增加辅助下的主动运动性练习,用橡皮管帮助进行主动的力量练习,包括上肢紧靠躯干,肘关节屈曲90°,进行抗力行外旋练习,肘关节完全伸直,利用在身体前方的橡皮管进行外侧三角肌的力量性练习,患肢完全伸直,上抬至胸部水平,练习三角肌、肩袖、肩胛肌的力量,辅助运动和等长运动,常需持续6周。为了保护肩肘下肌,必须在术后6周末开始肩关节主动内旋活动。在此之前避免这块肌肉的活动。在滑轮器上进行滑轮练习,每天2~3次/日,10~15分钟/次,功能锻炼早期缓慢,不可操之过急。
  出院指导:在主动活动早期,会出现患肢疲劳感、僵硬感、肌肉酸痛,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上述症状减轻,手术后4~6个月开始适当的投掷运动,恢复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肩关节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进行大范围的活动。
  
  结 果
  
  1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最长为24个月,最短为7个月,所有患者肩關节活动范围正常或基本正常,尤其疼痛明显减轻,效果满意。
  
  讨 论
  
   肩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肩关节病的有效方法,而术后康复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各个康复护理过程中,经常与病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宣教,调动病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的最大限度的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程序,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环,牵伸挛缩组织,松解粘连,防止术后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周炎,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者粘连尚未完全纤维化锻炼难度不大,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可较快改善和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术后康复训练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
  
  参考文献
  1 韦民,middla riccardo,张仲元.肩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峰成形基肩袖修补.上海医学,2003,26(2):113.
  2 朱红云,李云.肩关节手术的护理38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46.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