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故事化叙事方式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于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进行了综合简要分析,具体解析了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原因、叙事方式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侧重点放在电视新闻故事的叙事方式上。对于叙事方式的具体分析,本文从叙事技巧如冲突、悬念设置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叙事方式;叙事技巧
  一、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成因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说:新闻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通过电视传播媒介来“讲故事”的新闻表现方法。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它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于消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和乐趣。对于信息产品市场来说,初级的物质性需求即有信息及信息是否可靠,而更高层次的需求则是能否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达到某种共鸣,从而满足审美需求和获得乐趣。
  其次,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是电视新闻产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媒体必须通过赢得受众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大的利润,媒体传播策略开始关注受众,以受众为中心。新闻故事化,一方面必然要求记者进行深入调查和现场的采访,并准备大量的相关資料,这样可以将新闻事件的全貌比较全面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是对受众负责、以人为本的体现。另一方面“讲故事”的形式更能够打动受众。
  第三,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是媒介竞争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媒体竞争中,在时效性上电视媒体明显处于劣势,电视新闻必须在节目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电视新闻故事这种明显更易得到大众接受的电视节目形式,获得电视媒体青睐也就在预料之中了。另一方面,而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讲故事”的方式,绕过了对于新闻源的竞争,避免了在及时性上与其他媒体相较时的相形见绌,变被动发布信息为主动加工信息。
  二、电视新闻如何讲故事
  美国CBS《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强调要像好莱坞包装小说一样包装事实,实际上是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在明确选题后如何讲述故事的问题,就是强化冲突,体现人物命运和情感,构筑引人入胜的悬念或未确定信息的提供等因素。①简而言之,讲故事的关键在于用冲突结构故事,用人物填充故事,用悬念推动故事。
  (一)用矛盾架构故事
  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契尔认为“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裕戏剧性的成分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事实上都以某一冲突作为对象”。②电视新闻故事也通常会以决斗的形式来构筑基本框架,并在编排上从复杂的事件中找出两个或以上的对立方作为决斗的实践者,而这种决斗的基础是大都是善与恶、强与弱的对抗。
  (二)“以人为本”讲故事
  首先,以人为切入点解读新闻。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然而,事件的主角是所涉及的人物,因此,从人物出发解读新闻,不仅使新闻更加真实可感,贴近事物本质,而且人物化的表达方式更具人情味,更能调动受众情感。
  其次,利用动作、表情表现人物性格。黑格尔曾说“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动作、表情是人的真实性格的外在表现,要达到把握人物本质的目的,必须得从表象入手,人在不经意间的一些表现最能反映真实态度和想法。所以,用画面捕捉人物动作、神情是使受众把握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第三,用语言反映人物情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想、态度和想法的最直接表达媒介。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很能反映语言的重要性,想要表达自己并让人了解自己的想法,使用语言最为直接和清晰明了。
  (三)悬念的设置要讲究技巧
  注意抓事件或人物的重要转折点。人的一生是有很多转折点的,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一个故事的发展也是由一个个转折点构成的,这些转折大都是生活的偶然,人不可能提前预测到,因此,在这些转折点上下功夫制造悬念,能够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观众对节目有更大的期待和兴趣。
  另外人们对不寻常不可知的事物更具好奇心,因此,抓住反常之处设悬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说冲突是结构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语言、动作及各种细节就是填充框架的最基本元素,而悬念则可以说是框架中联结基本元素的一个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的存在,使得故事以一种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而正是这些关键点,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观众的疑惑,并形成一定的预期,在这些疑惑被解决之前,观众多少会保持对事件的关注。
  三、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中需注意的问题
  故事化的新闻叙事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优势同样也带来新闻报道的不利因素。所以要合理适当地运用这种叙事方式,在报道中争取趋利避害。
  首先,从选题上来看,过分注重娱乐化,媒介责任缺失。为故事而故事,使得一些不适合做成电视新闻故事的新闻事件,也被电视台拿来配些无意义的画面做成故事节目。这不仅削弱了原本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使新闻信息在这种长篇赘述中不能得到有效传达,造成信息流失,而且多而杂的无效信息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另外,选题过分追求趣味性和故事性,会使节目流于低俗化和导致新闻娱乐化。
  第二,故事化叙事手法会导致真实性的流失甚至出现报道失实的问题。电视新闻故事,是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讲述新闻,其本质是新闻,所以,一定要把握其客观真实的原则。新闻故事追求情节的曲折和矛盾的突出,最好能有大起大落和复杂激烈的情感表现,为了追求这种效果,很容易引起在采编过程中的人为安排和主观介入的问题。一些新闻事件本身素材不充分而导致缺乏情节,或者为了追求时效性记者并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和充分的采集访问,也会导致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观点来“补全故事”。
  第三,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容易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由于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更受观众青睐,各家媒体竞相模仿。前文提到过,我国从1998年到2009年,共有200多档情感故事节目,且节目的定位、题材和形式都很类似。这样会导致媒体市场的恶性竞争,出现利用虚构情节、夸大新闻事实的手段来吸引受众的现象。类似的节目形式、情节设置,完全激不起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在看开头时已经能够猜到结局,而相同的题材也使得观众缺乏新鲜感和导致审美疲劳。
  四、结语
  从1993年讲故事的新闻形式进入大众视野,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年头。在发展中,电视新闻故事的主题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分类也更加细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不断的实践中运用也更加纯熟、有技巧。但是,媒体必须认识到,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有利也有弊。媒体应该充分利用电视这一媒介的报道优势,把握具体的叙事技巧,让新闻故事更加精彩吸引人,但同时,要尽量避免故事化倾向中存在的问题,承担应有的媒介责任,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至沦为电视新闻故事类栏目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复制品和有碍观瞻的不雅俗物。(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注解:
  ① 刘宏宇:《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分析》,载《电视研究》2003年第9期
  ② [英]威廉·阿契尔:《剧作法》,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第28页
  参考文献:
  [1] 王首程著,《电视新闻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9月版
  [2] 杨新敏著,《电视剧叙事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 刘东华编著,《当代电视报道理念和技巧》,新华出版社,2004年8月版
  [4] 金丹元著,《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版
  [5] 叶子著,《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2日22点,网友“电梯人2009”在天涯杂谈上发出一则题为的帖子.这一帖子在网站上迅速走红,在短短几天之内,点击量就超过了45000次.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单位的方方面面,既是各项工作和全面建设的综合反映,也是职工素质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要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与管理,才能更加合理
旅行社是旅游产品设计、组织和销售的渠道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旅行社对旅游业具有重要影响,旅行社之间的价格竞争日益严重,盈利率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日益突出.在政府投资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监督,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热力工程施工管理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进行管控的全过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热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市政热力管道设备工
本文对我国已有的银行并购活动以及银行并购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银行并购对于我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治理机制的建设、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提升,风险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不断推进,煤炭企业正向着大集团、大跨区形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充实到企业中,只有注重人才在公司成长中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被誉为中国“华尔街”的北京金融街的成形和壮大来源于金融街房地产一期和二期的开发。在金融街一期开发中,政府力量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起到了主导作用;在二期开发中,市
摘 要:现在手机在通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他娱乐功能,更加關注于手机运行的速度,而忽略了手机功能与形态的创新,几乎是清一色的方盒子形象。以至于消费者审美疲倦,对于手机操作方式也是大同小异。我们更应该把设计的关注点转到手机的使用性与功能性的创新上来。以这种方式来创造手机,才可能走的更远。  关键词:手机;功能;形态  1.功能性处理  手机的功能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与心理需求,功能性作为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