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榜样教育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新时期,高校如何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榜样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榜样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榜样教育,是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和发扬高校榜样教育法的优良传统,增强榜样教育的时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之一。
  一、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
  榜样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我国教育者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下来。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宣传部门树立了众多榜样,高校也大力组织学生学习榜样的事迹,倡导向榜样学习。榜样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青少年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等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然而,从当前高校榜样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其投入和成效不成比例,时效性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榜样与偶像并存,偶像崇拜超过了榜样学习。
  榜样,指对人生发展有所启发或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树立的榜样是英雄模范和优秀学生,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人物大多为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榜样教育与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很少重叠。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已经达到疯狂和痴迷的程度,但他们对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却毫无热情,甚至厌恶和痛恨,榜样的光辉形象在偶像面前暗淡无光。
  (二)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降低。
  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表明了他们在心理上对榜样价值观的肯定,在行为上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反之,大学生对榜样的不认同则表明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认可。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普遍较低。
  二、原因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但在当前却出现时效性低下的状况,这其中的原因在于:
  (一)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对榜样价值观的认同困难。
  高校榜样教育的关键是大学生对榜样价值观的认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的榜样价值观大部分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榜样很少或者没有个人利益,心中全是集体和他人。他们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这种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公平价值观有一定距离。大学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对榜样教育所宣传的重集体、轻个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易接受,更不要说去认同和模仿。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主体化是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低下的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独立意识增强,个性鲜明,创新意识活跃,自我判断与自决能力提高。这一系列变化对榜样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认为我就是我,没有必要学习别人;另一方面,他们随着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会进行自我设计,寻找自我发展的楷模以发展自我。
  (三)榜样形象高、大、全,使大学生难以从心理上接受。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的榜样大部分都是大公无私、生活简朴、只讲奉献、不讲索求、见困难就上、见利益就让的典型形象。其实,榜样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的各种需要。当大学生一旦发现教育者宣传的榜样形象与其实际形象有一定距离时,大学生就会对榜样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他们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取荣誉,是对大众的欺骗,不值得学习。
  (四)大众媒体的负面教育作用过于强大。
  当前,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以不同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作为广泛接触媒体的群体之一,易受媒体宣传的影响。相对于大众传媒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宣传正面榜样人物时所采取的方式或载体,则显得十分微弱。
  三、增强高校榜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展,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的新变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增强高校榜样教育的时效性。
  (一)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就需承认其主体地位,尊重其主体尊严,提升其主体意识,重视其主体能力的培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學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品质与能力,是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自主选择榜样的权利。
  (二)善于树立榜样。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时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1、注重榜样的层次性。社会多元化背景下,由于人们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生活条件等的不同,造成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的多元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教育中树立不同层次的榜样。以道德教育为例来说,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分为三个层次:必须层次(现阶段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即道德底线)、弘扬层次(以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目标)、追求层次(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道德教育体系)。
  2、注重榜样的时代性。模范是时代的产物,榜样的价值在于时代的需要。不同时代不同的榜样,能引起不同的共鸣。当前随着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榜样崇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时应注意时代精神与时代需要,要突出时代性,使榜样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更要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注重榜样的真实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塑造榜样形象时要真实,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把榜样无限拔高,更不能无中生有添加事迹。要善于在大学生身边发现榜样,使他们觉得榜样就在自己身边。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大学生个体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榜样可能就是他们自己,从而增强其学习榜样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三)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在运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榜样教育。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传播真理的工作,更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高校教育者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自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最真实榜样。切忌“说起来必须,做起来随便”的言行不一致现象。
  2、运用文艺作品强化榜样的宣传效果。好的文艺作品,是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钥匙。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增强其知识性与科学性,更要增强其趣味性。运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高尚道德与精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避免“直、铁、硬”的空洞式说教,起到点滴入土、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可使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文章,国内外优秀的童话、寓言故事和人物传记,还可以创新性地讲授一些旧的道德故事。这样,榜样的力量、规则与戒律的重要性、行为道德的程序均可蕴含其中。生动的情节与故事性的内容相结合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修养和道德意识的提高并转化为优良的道德行为。
  3、组织参观访问、调查访问和事迹报告会,增强榜样教育的真实性。在实施榜样教育法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观英雄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展览、纪念碑等各种教育场馆和教育基地。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访问和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榜样现身说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消除思想疑虑都有好处。□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雪,何勇平.新时期榜样教育:问题与策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王晓燕.青少年心中的榜样—— 江苏省扬州市青少年榜样崇拜的调查分析.青少年研究,2O04(1).
  [3]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7).
  [4]陈立新.浅议道德典范人物问题.道德与文明,1998,(4).
其他文献
在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核心部分,此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油田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先进的ERP系统.本文对油田财务管
期刊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当前,北京正处于中度老龄化时期.“十二五”末,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老年人
期刊
现阶段我国“营改增”政策的深入推行,在这关键时刻我国各行各业各领域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大市场中.文章主要围绕着营改增对公路工程预算编制及
摘 要 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本文从职业幸福感的定义入手,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的职业幸福感现状,提出提升其幸福感的方法,这对民办辅导员管理、民办高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职业幸福感 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独立学院开始脱离母体院校,转设成为普通
期刊
9月6日,历时4天半的第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落下帷幕.经过国家商务部、国务院东北办和吉林省政府等多方努力,本届博览会实现了一届比一届更好、“办出一流水平,争取一流成果。树立一流形象”的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中国北方第一展会的目标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一是会议规模和层次创历史新高。本届博览会有关规模和层次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5、6、7、8”的任务均超额完成(即国内外各类参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