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清学危险分层方法在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PG)(ABC法)、血清PG联合胃泌素-17(G-17)(新ABC法)和新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简称新评分系统)3种危险分层方法在人群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评价3种方法的一致性。

方法

对浙江基层人群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所有受试者先行血清学检查,再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3种血清学筛查方法均将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计算3种筛查方法各危险分层的比例和胃癌的检出率,评价筛查方法的优缺点和一致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G-17和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共纳入30 126例受试者。ABC法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15 368例(51.01%)、13 246例(43.97%)和1 512例(5.02%);新ABC法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20 584例(68.32%)、8 990例(29.84%)和552例(1.83%);新评分系统中,低、中、高危组受试者分别为20 810例(69.08%)、8 059例(26.75%)和1 257例(4.17%)。通过血清学初筛,最终1 263例受试者接受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胃癌22例(1.74%),其中早期胃癌19例,占86.4%。ABC法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1例(0.35%)、14例(1.84%)和7例(3.21%);新ABC法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7例(1.68%)、10例(1.38%)和5例(4.10%);新评分系统中,低、中、高危组胃癌检出分别为5例(0.66%)、9例(2.22%)和8例(7.84%)。3种筛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差。新评分系统的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拟合ROC曲线分析G-17和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8和0.729。根据本研究拟合模型确定的最佳临界值(PGR<4.135),低、中、高危组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94%、1.97%和6.31%。当以PGR<3.890为临界值时,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0.880,特异度为0.409;当以PGR<4.135为临界值时,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0.855,特异度为0.545。在这2种PGR临界值下,高危组患者胃癌检出率均高于低、中危组。

结论

3种血清学筛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差。新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有较高的价值,其高危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低、中危组。

其他文献
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疾病(CVD)一级预防作用存在争议,既往临床试验及汇总分析提示其获益大于风险。然而随着人群CVD预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阿司匹林的获益-风险比趋于缩小,最近发表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结果再次引发各界热烈讨论。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解读这三项研究,以及对比我国和美国的CVD流行趋势及预防现状,认为阿司匹林仍可用于我国人群CVD一级预防,并就如何适当应用阿司匹林提出了若干建议。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评价与肌肉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及心内科住院治疗、年龄≥65岁的冠心病患者,共122例,年龄65~85岁。运用老年综合评估,评价患者的并存疾病及老年综合征。衰弱的评估采用临床衰弱评分。测量患者手握力、步速等肌肉功能指标。对评估发现手握力下降(男性<26 kg、女性<18 kg)或步速减低(<0.8 m/s)的患
目的分析并研究循环中microRNA-29b表达水平变化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共160例,其中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无左心室肥厚)80例,即单纯高血压组(HBP-NLVH组);以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80例,即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HBP-LVH组)。随机选取此段时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无高血压患者80例
期刊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进步,脓毒症的ICU住院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远期预后不佳。脓毒症患者远期病死率高,生理功能差,存在认知功能、心理功能障碍,远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深入了解脓毒症患者远期预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改善脓毒症患者远期预后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血糖稳定达标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2018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及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针对基层医疗卫生现状,提出了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血糖测量方式,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规范科学开展血糖监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反应的预测。方法选2006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pSS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对治疗反应进行分层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评估临床指标及骨髓穿刺结果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30例pSS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20例具备有效骨髓穿刺资料。完全缓解者14例,部分缓解者7例,未缓解者9例。20例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6组核心症状中嗜睡及急性间脑综合征在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1例以嗜睡、发作性意识丧失为突出表现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病例。
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沉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患者再发血管性事件的风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石,问世至今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被国内外脑血管病权威指南推荐。本综述拟就抗血小板单药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展开探讨,以期供临床参考。
患者产后2个月逐渐出现双手背散在水疱,光照后加重,避光后减轻,伴瘙痒,无疼痛。发病时尿色发红,常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缓解期尿色正常。检查结果显示,尿胆色素原(PBG)试验阴性,尿曝光试验阳性,尿卟啉试验阳性。基因检测发现编码原卟啉原氧化酶(PPOX)基因发生突变(c.471G>A),诊断为变异型卟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