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上半年,江西省上饶县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五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起好步”。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因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而得名。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曾旅居于此,并留下脍炙人口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千古佳句。该县系国家“十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城位于上饶市城区规划区内,为江西省省级卫生城。2001年以来,先后荣获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省、市委“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工业翻番先进县”、“全省工业对财政贡献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勇立潮头,聚力打造明日新城西
“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是上饶县发展城市经济的总体思路。他们认为,上海有个后来居上超过浦西的浦东,上饶也应有个后发优势超过城东的城西。
以崭新理念“进城”。县城就是上饶城西,要以区域中心城市的标准,用上海开发浦东的理念建设城西。即人文上融入,素质上进城,要培育信誉最好、环境最优、市民文明素质最高的创业城西。
以科学定位“建城”。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塑造精品为特色,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城西、实力城西、生态城西、和谐城西”。主动与中心城市加快规划对接,实现城市资源一体化;加快交通对接,实现公交一体化;加快城西与中心区拼盘接轨,实现联动开发的格局;加快城市管理对接,实现文明城管、科学城管,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
以产业支撑“强城”。依托市园区(经济开发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城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依托西郊公园、灵山景区、三鼎农庄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做旺城市人气。依托汽车城、家具城、物流园和京都宾馆,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现代物流、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发展,注重发挥公务消费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努力拓展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家政等消费市场。
以中心集镇“旺城”。中心集镇是城市经济、城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制定和完善中心集镇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城西与周边中心集镇的关联度,寻求城乡联动的利益点和结合点,打造一批与城西遥相呼应的中心集镇。
负重奋进,合力掀起崛起新高潮
200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五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起好步”。1~6月份,全县完成GDP15.5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增长25.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7亿元,增长18.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5.68%。
工业经济快中谋优。1~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20.8%;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20.8%,在全市排名第4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2亿元,增长48.3%;增加值3.39亿元,增长40.81%;全县工业用电量8515万度,增长10.25%;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56.7%;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752万元,增长26%。
开放经济难中求效。该县较好地克服了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成功地举办了北京项目推介会,上海乡友会和城西基础设施项目推介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上半年,全县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2.05亿元,同比增长46.1%;新签合同项目112个,合同资金22.6亿元。其中,过千万元项目40个、过亿元项目7个;目前,投资过亿元的一舟电子现已正式开工,华丰公司投资3亿元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已顺利破土动工。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企业共实现税收6055万元,同比增长34.3%,占财政收入的37%。
民营经济扶中变强。在不断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有效推进“四优先”、“五放宽”、“六不限”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有效地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效益明显提升。截止6月底,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073户,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4.8万人增加到6.3万人;完成总产值25.83亿元,同比增长32%;上交税金9153万元,同比增长22%,对财政贡献率达到58%。
城乡面貌锦中添花。今年以来,该县强力唱响“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主旋律,进一步加快市县拼盘接轨的步伐,滨江西路(上饶县段)、旭罗大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取得新突破。该县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政府购房补贴”新举措,推行了“购在城西、申办在城西”的公积金贷款改革试点,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起色。本着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以六个中心乡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效应。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全县农业生产总体运行平稳,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7.8%。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基地 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模式向纵深发展,农村经济基础得到夯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增收73元。全县各类农业企业累计达到69家。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蔬菜、毛竹、茶叶、油茶四大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壮大,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较快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58个试点村完成申报并开始实施。
财政收入好中攀高。上半年,全县财政运行平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2%和55.6%,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729.8万元,增收1909万元,增长24.4%,总量、增幅分别均列全市第5、第4位;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的比重为79.9%,位居全市第2位。县级收入增收稳定,乡镇收入发展加速。1~6月份,乡镇财政总收入达到9312万元,同期增收2321万元,增长33.2%,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9%。
社会事业协调共进。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覆盖面得到加大;大力实施免费再就业培训,招工难、就业难压力有所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农民达到53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三清理”深入推进,人口增长保持低水平;民政工作扎实开展,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通过验收;林改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地通过省级初步验收。旅游资源合理保护;防汛抗洪周密部署,以煤矿、非煤矿山为主的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稻花乡里谱新篇,上饶城西著华章。通过上饶县人民不懈地努力,美丽富饶的上饶县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明天,倾力打造“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的新上饶县,必将在信江河畔、江西东部快速崛起!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因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而得名。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曾旅居于此,并留下脍炙人口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千古佳句。该县系国家“十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城位于上饶市城区规划区内,为江西省省级卫生城。2001年以来,先后荣获了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省、市委“123先进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工业翻番先进县”、“全省工业对财政贡献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勇立潮头,聚力打造明日新城西
“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是上饶县发展城市经济的总体思路。他们认为,上海有个后来居上超过浦西的浦东,上饶也应有个后发优势超过城东的城西。
以崭新理念“进城”。县城就是上饶城西,要以区域中心城市的标准,用上海开发浦东的理念建设城西。即人文上融入,素质上进城,要培育信誉最好、环境最优、市民文明素质最高的创业城西。
以科学定位“建城”。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塑造精品为特色,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特色城西、实力城西、生态城西、和谐城西”。主动与中心城市加快规划对接,实现城市资源一体化;加快交通对接,实现公交一体化;加快城西与中心区拼盘接轨,实现联动开发的格局;加快城市管理对接,实现文明城管、科学城管,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
以产业支撑“强城”。依托市园区(经济开发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城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依托西郊公园、灵山景区、三鼎农庄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做旺城市人气。依托汽车城、家具城、物流园和京都宾馆,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现代物流、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坚持把房地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发展,注重发挥公务消费的引导和杠杆效应,努力拓展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家政等消费市场。
以中心集镇“旺城”。中心集镇是城市经济、城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制定和完善中心集镇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城西与周边中心集镇的关联度,寻求城乡联动的利益点和结合点,打造一批与城西遥相呼应的中心集镇。
负重奋进,合力掀起崛起新高潮
2006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全力实施“主攻工业、扩大开放、发展城镇、新农村建设、和谐平安”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五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起好步”。1~6月份,全县完成GDP15.5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增长25.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7亿元,增长18.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15.68%。
工业经济快中谋优。1~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20.8%;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20.8%,在全市排名第4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02亿元,增长48.3%;增加值3.39亿元,增长40.81%;全县工业用电量8515万度,增长10.25%;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增长56.7%;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752万元,增长26%。
开放经济难中求效。该县较好地克服了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成功地举办了北京项目推介会,上海乡友会和城西基础设施项目推介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上半年,全县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2.05亿元,同比增长46.1%;新签合同项目112个,合同资金22.6亿元。其中,过千万元项目40个、过亿元项目7个;目前,投资过亿元的一舟电子现已正式开工,华丰公司投资3亿元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已顺利破土动工。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企业共实现税收6055万元,同比增长34.3%,占财政收入的37%。
民营经济扶中变强。在不断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有效推进“四优先”、“五放宽”、“六不限”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有效地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效益明显提升。截止6月底,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073户,从业人员从2002年的4.8万人增加到6.3万人;完成总产值25.83亿元,同比增长32%;上交税金9153万元,同比增长22%,对财政贡献率达到58%。
城乡面貌锦中添花。今年以来,该县强力唱响“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主旋律,进一步加快市县拼盘接轨的步伐,滨江西路(上饶县段)、旭罗大道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取得新突破。该县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政府购房补贴”新举措,推行了“购在城西、申办在城西”的公积金贷款改革试点,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起色。本着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以六个中心乡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效应。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全县农业生产总体运行平稳,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7.8%。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基地 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模式向纵深发展,农村经济基础得到夯实,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增收73元。全县各类农业企业累计达到69家。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蔬菜、毛竹、茶叶、油茶四大产业种植面积不断壮大,经济作物和养殖业较快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58个试点村完成申报并开始实施。
财政收入好中攀高。上半年,全县财政运行平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2%和55.6%,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729.8万元,增收1909万元,增长24.4%,总量、增幅分别均列全市第5、第4位;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的比重为79.9%,位居全市第2位。县级收入增收稳定,乡镇收入发展加速。1~6月份,乡镇财政总收入达到9312万元,同期增收2321万元,增长33.2%,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9%。
社会事业协调共进。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覆盖面得到加大;大力实施免费再就业培训,招工难、就业难压力有所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参合农民达到53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三清理”深入推进,人口增长保持低水平;民政工作扎实开展,殡葬改革深入推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通过验收;林改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地通过省级初步验收。旅游资源合理保护;防汛抗洪周密部署,以煤矿、非煤矿山为主的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稻花乡里谱新篇,上饶城西著华章。通过上饶县人民不懈地努力,美丽富饶的上饶县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明天,倾力打造“上海的浦东、上饶的城西”的新上饶县,必将在信江河畔、江西东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