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德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因的几点思考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tb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转移支付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兼有行政分权管理和财税调节功能的财政平衡机制。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自成体系并且相对完善,其独树一帜的州际横向转移支付,为实现政府间财力布局平衡,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大体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的论文主要从德国转移支付制度具体实施措施出发,总结制度特色,而并未探讨该制度的形成机理。因此,本文基于一学期的比较财政课程学习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影像资料的研读,从“法治国”角度探究“德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形成的原因。
  “法治国”——德国模式核心的内在要求
  首先,德国是典型的“法治国”,与普通法传统下的“法治”原则强调以“法”统治“国”不同的是,德国是以法律制约国家,“法”并未获得高于“国”的地位,但是其作为国家目的的范畴,要求以“法”为目标,去评判、规范国家行为。在此理念背景下,具有理性主义思想的德国人民形成了对法律的严格遵从。因此,德国的根本法《基本法》——在全国范围内必须保证各地区大体相同的生活条件,各个州都应为公民提供水平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的规定,就为政府财政行为提出了法律性目标。为实现这一要求,德国政府须使各州财政实力较为接近,保证每个州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水平不致过分悬殊。因此,在初始分配之后,德国各州之间的财政收入就必须通过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再分配作用达到各州财力水平的大致均衡,以便实现各州都能为公民提供较为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其次,在德国“法治国”中,由于“国”仍是主导,“法”未获得高于“国”的地位,并且德国历史长期与分裂、统一纠缠不清,这使得德国国民在长期动荡的环境中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意识。因此,德国各种政策的出台大多数都是以国家整体为出发点的。基于此,德国《基本法》要求全国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处于均等水平就不难理解,本质上,就是为实现国家整体的均衡。所以,在此国情下,就要求德国联邦中央政府——制定国家政策的行政机构,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于是,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统一的手段便被赋予了不可替代使命——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的差额,确保整个国家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实现中央政府的再分配功能,创造国家统一的市场,实现经济稳定化目标。
  再者,德国“法治国”中的“法”是指德国启蒙哲学传统下的“理性法”。德国理性主义——康德从经验认识出发辩证地演绎推理,得出理性自我才是哲学的终极根据。而后胡塞尔、黑格尔等哲学家不断丰富扩充,最终使人们摆脱了神学的羁绊,确立了人无上的地位,自然知识、道德社会等都只是理性加以规范的产物。在此视野下,法治国中國家的任务也不再是提升人的道德,照顾人的幸福,而是变为维护公共的秩序,保障财产的安全。法治国的这种诉求最终凝练成国家法层面的两种制度机制:一是基本权利,二是分权。而基本权利实际上指明了国家行为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换言之,国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基本权利。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潮席卷欧洲,自由平等的人权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德国。但由于当时德国的君主力量仍然强大,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导致法国大革命的原则未能彻底在德国实现,而是形成了具有德国特色的强调人权平等的法治国。这样,便从理论上阐明了德国《基本法》为何会有保证各州居民享有相同生活条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规定,论证了中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各州财政平衡以保证人民权力的实现必要性。因此,这种必要性就决定了州际均等化转移支付体制的形成——对各州的财政收入依法调整,从富裕州抽调平衡资金来支援相对贫困的州,从而实现各州公共服务能力的大体平衡。
  除此之外,德国特色的转移支付制度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也源于其高水平法制化、制度体系完整、财权事权界定明确、财力指数计算科学方便等各方因素的相辅相成。自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也进入改革深水区,大国财政的理念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起现代化财政制度,在世界舞台上施展拳脚的同时保证国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现代化。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央政府的稳定经济政策和杠杆,对刺激需求,扩大就业,缓解经济衰退举足轻重。本文从“法治国”角度切入简要分析了德国特色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因,旨在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葛乃旭,宋静.德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3(1):23-28,33.
  [2] 焦国华,姚文良.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2):
  [3] 郭道晖.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公民社会[J]. 政法论丛,2007(5).
  [4] 刘刚. 德国“法治国”的历史由来[J]. 交大法学,2014(4)
  [5] 程惠莲. 康德主体伦理思想对德国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影响[J]. 道德与文明,1991(6).
  [6] 宋槿篱,谭金可. 外国经验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借鉴与启示[J].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08, (02): 123-128.
其他文献
【摘 要】 投资方对于其股权投资是否具有重大影响的判断,将会直接影响投资方的财务报表。而判断该投资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并不能仅仅依靠定量的判断,而是需要结合考虑各种定性因素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 持股比例;董事会 表决权 优先权 日常经营决策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传统的大型公司而言,其一方面希望能在这大数
期刊
【摘 要】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创造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本文拟通过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资管理,简单分析薪酬管理的大致框架及设计原则,为各类型施工企业在薪酬设计方面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薪酬 管理 施工企业  一、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质量、安全、人、财、物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强。而企业在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融资租赁成为大多数企业走出国门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能够大大节约成本,实现资产利用达到最大化。本文分析融资租赁在我国的运作,提出增强融资租赁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融资租赁 建设 对策  一、内部建设  1.扩展租赁业务,鼓励多样运作。  现阶段,以国际业务为主的我国亟待深化拓展国内租赁。我们要积极承接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的新租赁业务,充分发挥变现、融
期刊
一、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一)、信用卡套现、洗钱问题层出不穷  由于第三方支付账户可以从一家商业银行账户中充值,再将账户余额转到在另一家商业银行的账户中,因此,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  同时,由于支付宝之类的第三方支付兼具资金的收付功能,因此,它不仅存在着信用卡套现的风险,更面临诸如洗钱之类的问题。在支付中,有相当一部分交易属于虚拟货币的交易,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移动通讯公司的话费充值等。
期刊
【摘 要】 2016年,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本文基于一系列政策背景下,通过对中国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阐述,重点阐述武汉市和张家口市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试图探究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最后分析阐述现存问题,给予建议。  【关键词】 智慧养老 老龄化 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一、引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19日最新发布权威数据,13.74亿中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贴吧、论坛和网络案例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借助相关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信息整理和数据编码,最后归纳提取四个核心范畴,即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四个维度诱发因素类属:个人因素、文化因素、情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同时,本文进一步以游客出境游的整个活动过程为主线,结合各阶段的不文明事件诱发因子,深入剖析了游客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体验阶段、事件发生和后续管理阶段以及旅游结束阶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市场的不断成熟,世界经济进入了电子商务的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差异越来越小,以生产为中心、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市场战略逐渐被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的市场战略所取代。掌握客户的需求趋势、加强与客户的关系,有效发掘和管理客户资源,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众多企业和公司制胜的关键。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连成一
期刊
【摘 要】 在当今社会,货币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货币的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从物品到信用货币,不管如何变化、演变,但是其职能和本质却是永恒的,从未改变过。本文我将从货币的定义着手,浅谈货币的职能、本质以及作用。  【关键词】 货币 职能 本质 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货币的使用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再也分不开了。为此,我们需要详细的了解什么是货币,它的职能及本质是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缺乏信息共享,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发展农产品供应链,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RFID作为时下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物品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的最优选择。本文综述了RFID技术的概念、作原理和应用技术,介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应用技术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并讨论了RFID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应用的优势、缺点以及应对缺点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农产品
期刊
【摘 要】 西部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均等化是保障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底线生活,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西部地区养老均等化的对策,认为政府应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的权责体系,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加快西部地区城乡一体、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同时,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构网络化的治理模式,以分类筹资+家庭账户的制度创新加速西部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