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留白”做“文章”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feb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课文中,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这种“留白”来引导学生去深层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留白 做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案例一:在感受了高原柳的神奇外形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当你读到这一句的时候,能告诉老师,这棵柳树经历了怎样的摧毁吗?”
  生1:“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外面电闪雷鸣,柳树孤独地伫立在风雨中。狂风把它的叶子全部都吹落在地上,雨水哗哗地击打着它的身体。突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把它的一大截树枝劈断了,惨不忍睹。”
  生2:“大雪已经将我压得不堪重负,我颇为无奈地看着自己些许脆弱的枝条纷纷折断。又一阵寒风吹来,我只感觉自己的腰折了,紧接着眼前一阵眩晕,然后漆黑一片。不知过了多久,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感觉到一丝暖意盖在了我的身上。我睁开眼,欣喜地发现自己还活着,而春天,已经到来。”
  感悟:在“词语”留白处做点“文章”。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课文无论是开篇对青海高原的天空、原野的描写,还是对高原柳的外形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株高原柳的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对文本中人物或者事物的独特感受,往往就隐藏在一些貌似平淡的词语之中,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解读出很多的丰富的内容。
  这次磨课的成功,就因为紧扣住了“摧毁”一词,让学生在这个词语的留白处发挥想象,想象高原柳经历的坎坷,从而填补了文中描写的空白。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感悟高原柳神奇、百折不挠的形象奠定了基础。课文读多了,我竞发现这篇课文的留白处特别多——词、句、段、标点,甚至插图中都有。我不禁喜从中来,这些文本的留白处不正可以“大做文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渗透了习作教学,可谓一举两得的美事呵!
  所以,在后来终于磨成型的教学环节中,又抓住课文的留白处,让学生做了点“文章”。
  案例二:“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练笔设计:“同学们,此刻,也请你像作者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写一写。如果你就是这株高原柳树,刚刚遭遇一次高原风雪或者雷轰电击的摧毁,已经遍体鳞伤,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复苏过来,或者当你重新抽条的时候,你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又准备做些什么呢?”
  生1:“我看着自己遍体鳞伤的身子想:我不能如此弱不禁风,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是一棵顶天立地的树,我一定要振作起来!”
  生2:“温暖的春意已将我全部包围,我又抽出了新的枝条。啊!感谢上帝,给了我又一次生命!”
  感悟:在“情节”留白处做点“文章”。教材中的每一处留白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有的可以用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之感同身受;有的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可以用来拓宽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像此刻的课堂上,因为在高原柳遭受摧毁之后的情节留白处做了点“文章”,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便纷纷呈现,课堂上“长”出了那么多棵勇敢坚强的“柳树”!
  案例三:学完全文后,我在《好大一棵树》的音乐声中又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请以‘青海高原一株柳,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为开头写一段话。”
  因为有了之前的多次在“留白”处“做文章”的经历,学生此刻的“写”显得格外的得心应手,思路也很开阔。霍金、司马迁、桑兰……这些有着特殊经历的不朽的生命都成了学生讴歌的对象。
  如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青海高原一株柳,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夏洛蒂·勃朗特。她和你有太多太多相似之处。命运对她也是那么不公平,家庭贫困、幼年丧母,生活颠沛流离……可她和你一样并不甘于平庸,而是一心一意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你们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夏洛蒂随时随地记录着自己的思想火花,废寝忘食地写作;而你,一直不停地和那残酷的虐杀生灵的干旱和高原风雪作斗争。”
  感悟:在“情感”留白处做点“文章”。为了达到言虽尽而意未止的效果,许多文章结尾处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练笔训练。《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全文没有明示任何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但学完文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从高原柳的身上看到那些熟悉的人的身影。此处再让学生做点“文章”,可谓为这篇文章锦上添花了。
  国画中善用“留白”,能让“无画处皆成妙境”。文本中,如果能找到“留白”处,巧做一点“文章”,我们的学生也能进入“体验文本”和“习作训练”的新境界。而我们所期待的不正是这一点么?找找“留白”,做做“文章”,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能像花儿一样,盛开在我们的课堂上!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展多种形武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关键词 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 持续学习 交流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
期刊
摘要 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在秉承传统法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充分感知水墨情趣,用富有创意的儿童水墨语言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关键词 儿童水墨画 笔墨情趣 个性 创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开展儿童水墨画教学,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继承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对他们了解我国的优秀
期刊
摘要 动手实践、自主创新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时,注重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充分挖掘创新因素;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关键词 创新 探究 实践 合作 评价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创新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促进每个学生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平等、尊重、关爱、激励的提问手法,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体验参与乐趣,树立自信心,并得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 学困生 课堂提问 均衡发展 成因 对策 展望    个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的,使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均等,发展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促进每一个学生思维发
期刊
摘要 英语课堂评价是多方面的,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最终达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 激励 分层 多样 多元    课堂评价是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在英语课堂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还语文以画面、还语文以旋律、还语文以意向,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诱发学生去吟咏、体验、感悟、想象,从而让学生领略到言语中所蕴含的意义、情味和旨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回归本色 教学理念    审视当下的课堂,我们看到教师教学的理念变了,知识的结构新了,内容的领域宽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然而,我们也冷静地看到由于教学环节的“碎”了、教学的内容“肿”了、能力训练“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小学品德教学中,通过借图说话、示范引领、化说为写、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品德课上敢于流露真情实感,抒发真情实意,让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品德课堂 真实 图文 示范    不知教师们是否看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讲起道德来,道理一套又一套,然而,一下课却我行我素,什么传统美德,行为规范,全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们不禁感慨——如今的学生怎
期刊
摘要 英语教师通过多与学困生进行感情交流,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赏识教育增强学困生学英语的信心,尊重个体差异,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此实现对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 感情交流 培养兴趣 尊重个体 树立信心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即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
期刊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思,使课文的学习与课外的拓展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 阅读 课堂教学 拓展教学    曾几何时,拓展教学似乎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那么,到底怎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才是学生
期刊
摘要 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奠基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生活经验,结合读写实际,拓展教学渠道,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识字教学 生活化 情境性 实用性    中华汉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