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抗青光眼局部药物应用十年变化趋势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2005至2014年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的用药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主要为统计学描述。效应指标为各类药物处方频次构成比及单药与联合用药构成比。

结果

10年间门诊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994例增加至2014年的3 266例,男女比例接近1∶1,年龄(57±18)岁。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2005年的处方频次构成比为56.7%(750/1 323),2014年降低至33.1%(2 120/6 407);拟胆碱能药物2005年处方频次构成比为17.2%(227/1 323),2014年降低至10.3%(663/6 407);前列腺素类衍生物2005年处方频次构成比为13.3%(176/1 323),2011年达到36.8%(1 916/5 209),与2011年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37.9%(1 972/5 209)接近,2012年达到41.9%(2 435/5 810),超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37.2%(2 161/5 810),成为处方频次构成比最高的药物,至2014年达到46.9%(3 008/6 407);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2005年处方频次构成比为17.0%(225/1 323),2014年增加至22.8%(1 460/6 407);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2005年处方频次构成比为9.6%(127/1 323),2014年增加至24.1%(1 546/6 407)。单一用药2005年构成比为78.0%(1 032/1 323),至2014年降至58.6%(3 757/6 407);2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构成比由2005年的20.0%(264/1 323),增加至2014年的26.7%(1 709/6 407);3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构成比由2005年的2.0%(26/1 323)增加至2014年的12.3%(788/6 407);4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构成比由2005年的0.1%(1/1 323)增加至2014年的2.3%(150/6 407)。

结论

2005至2014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局部抗青光眼药物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拟胆碱能药物的处方频次构成比逐年下降,而前列腺素类衍生物、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处方频次构成比逐年上升;前列腺素类衍生物自2012年起成为处方频次构成比最高的药物;联合用药比例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18,54:520-525)

其他文献
甲状腺相关视神经病变是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压迫性视神经病变,严重威胁视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和眼眶减压手术。尽管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被临床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尽管眼眶减压手术尚存在颇多争议问题,但是后者仍是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通过回顾眼眶减压手术的作用机制、治疗结局及其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比较的利弊,阐明针对甲状腺相关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冲击和眼眶减压手术的联合治疗应是更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眶减压手术包括眼眶外壁、内壁和下壁减压以及脂肪切除单独或联合手术,尤其外壁眼眶减压术在平衡眼位、矫正严重眼球突出及严重压迫性视神经病变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外部切口(经皮肤或结膜)入路长期被认为是眼眶减压手术的标准入路。然而,近年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临床开创了新的经鼻内镜入路眼眶减压手术。本文通过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手术成本等,
目的探讨合并眶下神经增粗的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例影像学表现为眶下神经增粗的眼眶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治疗过程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0岁。5
眼眶静脉畸形是眼眶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可导致视功能或外观损伤,治疗棘手。眼眶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硬化治疗、激光治疗、栓塞治疗、手术治疗等,需要根据病变的血流特点、部位、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病变血流动力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眼眶静脉畸形治疗已逐渐形成多方法按次序有机联合使用的综合序列治疗模式。本文针对眼眶静脉畸形的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
包括病毒性视网膜炎、眼内炎和眼弓形虫病等在内的感染性眼病,是临床常见的致盲眼病。传统血清学检查很难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帮助,甚至可能造成误导。检测包括房水和玻璃体液在内的眼内液中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抗体和细胞因子,可为临床提供眼内局部病原和免疫反应信息,有助于快速诊断。本文就眼内液病原学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551-556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