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反思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半个多世纪来,乌鲁木齐的城市规模扩大了三十多倍,人口增长了近二十倍。激进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走上乌鲁木齐街头,我们已经很难寻觅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做好文化建设,不让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脱节,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
  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处。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先民们在此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历史上这里曾有许多民族占据过主导地位,这也造就了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中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等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乌鲁木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初,乌鲁木齐只有18万余人,主要聚集在大十字区域,而城区面积也只有10余平方公里。到1981年,乌鲁木齐人口已经增长到了119万,其中城市人口达到了91万,城区面积已达到46.6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乌鲁木齐市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城市规模呈几何级迅速扩展,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181万,城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到2010年全市建成区面积为339平方公里,较2000年增加199.5平方米,增幅143%;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311.25万人,较2000年的198.2万人增加52%。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乌鲁木齐市周边的农村和农田被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街道所取代。曾经祖祖辈辈务农为生的农民也被卷入到城市化的大潮中,通过征地补偿许多人一夜暴富。同时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也迅速被打破。不仅低矮的平房和院落被钢筋混凝土的森林所淹没,原本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传统也在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的掩映下黯然失色。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的速度增长非常惊人。城市化率增长20个百分点,英国用了120年,德国85年,美国80年,韩国也有30多年,我国仅用了22年,而近几年每年都以一个多的百分点在猛增。城市化过快会带来有城无市、资源浪费、土地矛盾、社会管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在当下和此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城市化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建设,而文化建设却长期被人所忽视。从表象上看城市化的过程实际是两种现象的集合,一是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民成为市民;一是城市向周边扩张,农村变为城市。事实真的如此简单么?其实不然。
  城市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市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不像户口本上从“农业户口”到“非农业户口”的转变那样简单,许多地方只注重“物”的城市化,不注重“人”的城市化,只关心脚下的地,不关心地上的人。因为地可以生财,人只会花钱。许多进城农民是“扛锄头的市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有学者把这种城市化称作“半城市化”、“浅城市化”。城市化的内涵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很多地方对城市化内涵认识模糊,以为盖上房子、修上路就是城市化了。一些地方推进城市化的冲动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千方百计把农民土地变为建设用地,然后以地生财,一些农民“被上楼”,一些村庄变为城市,农村问题城市化、农民问题市民化的矛盾内化倾向愈加刚性。
  笔者曾经进入社区从事维稳工作,该社区刚刚完成拆迁工作,社区干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基本情况。拆迁户中很多人文化水平比较低,面对突然暴富后并没有规划,除了巨额的拆迁补偿之外,拆迁户通过出租多余的房产加上村里的分红,就可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也间接影响到他们的金钱观念。这还影响到“拆迁户二代”,有调查曾显示很多“拆迁户二代”接受问卷调查时,在职业选择上都是“无业”,而父母职业“打麻将”,虽然调查结果看起来有些荒唐,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拆迁户们暴富后的生活状态精神极度空虚。这些尚未做好准备的村民一夜暴富,如果没有相关部门及时对他们加以引导,他们面对“天上掉下的馅饼”就很难做到合理消费、理性理财,这也就给了赌博团伙、放高利贷者可趁之机。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拆迁带来的只有可以挥霍的物质财富,却带不了用以谋生的工作技能,在乌鲁木齐市较早完成城中村改造的王家梁等地,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陆续开始出现曾经的拆迁富翁返贫的情况。
  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缺少文化的城市化,是失衡的、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即便是一时经济上去了,最终也不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比国内外先进地区,我市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鲜明的文化特色能够彰显新型城市化的独特魅力。城市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其精髓。独具特色的文化,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展示着城市的风貌,体现着城市的品格,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一座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如何,只是体现出该城市的外在美,而文化特色、文化魅力和文化氛围,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内在美。只有“有文化”的城市,才能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建设悲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新型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在城乡之间实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均等化。新型城市化不仅要建完善的交通路网、漂亮的新型社区、标准化的产业园区,还应该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书店等基础设施,有文化游园、主题公园、娱乐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和充分体现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缺少了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城市化就是不全面、不可持续、不成功的。
  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一套属于本区域的、完整的文化价值体系,它们不仅为当地提供生活规范、德行操守,支撑起社会的伦理关系,而且深刻影响着当地政治、经济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施行。这种文化价值理念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千百年来在心灵稳定、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做好他们的延续和传承就是延续城市的文脉,就是延续城市的精神。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没有人文素质的提升,人类社会是不可能进步的。哪个地方的文化工作抓得好,人文素质高,那个地方就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同时,良好的人文素质也是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必备条件。新型城市化是对现有生产生活的一次质的提升,这迫切需要“新居民”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与产业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与发展相同步。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家大城市看,文化已成为经济“发动机” 。在美国,音像业早已超过航天工业,居出口贸易的第一位;在迪斯尼,三个人创造的卡通片的价值,抵得上泰国全年香蕉总产值;在日本,动画制造是第二大支柱产业,其出口额是钢铁的四倍。伦敦、巴黎并不是经济意义上的制造中心,但因繁荣发展的文化,不仅成为世界之都,同时也带动了金融、贸易、旅游、运输的极大发展。从国内先进城市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均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或“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目标。长沙市将推动文化崛起作为优先战略,武汉市提出“文化崛起要成为经济崛起的动力之源”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从小城市或小城镇来看,文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法国的戛纳虽然只是一个 7 万人口的小镇,但却因为戛纳电影节而名扬世界,每年旅游及相关收入就达到 11 亿美元;凤凰县是一个只有 42万人口的偏僻湘西小县,但却因为文化优势在 2012 年接待游客 69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3.01 亿元,占全县 GDP 的67.5%。丽江、大理、乌镇等地,都围绕文化资源做文章,由文化立市走上了文化强市之路。
  乌鲁木齐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流,更多的是文化的汇聚,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穷的魅力。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保存并发扬乌鲁木齐的特色文化风格,而不是沦为某个国际大都会的山寨版,这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水电工程移民共享经济效益的机理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此为基础,对水电工程移民共享效益的4种基本安置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引用国内外案例对各机制进
手性聚酰亚胺逐渐成为手性高分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分子识别、对映体选择性分离、不对称催化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手性聚酰亚胺
本论文以MIRC反应在环丙烷合成中的应用和室温离子液中的Heck反应研究为主,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 Domino反应研究进展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综述) 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大量的概念范畴既是我们准确把握其内涵要求的“钥匙”,同时也是干扰,对此要善于从大量的范畴出发,找到其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从而
苯酚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直接将苯羟基化制备苯酚的一步反应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论文利用氧负离子自由基(O-)强氧化性和反应性的特点,结合我们自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成为世界交通领域尤为重要的课题,它主要是针对城市日趋严重的交通环境的需求。以现有所谓道路基础设施为前提条件,充分合理的运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计
著作权间接侵权又称为著作权的间接侵害,是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著作权侵权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对著作权间接侵权问题都极为重视,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地进行发展
本文以伍舜德图书馆电子化实践为基础, 阐述了图书馆电子化服务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认为图书馆电子化服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具有普遍性,但解决
本工作旨在将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质的激光能源应用于纤维拉伸,研究在微小区域高能量密度条件下运行的不同于传统拉伸工艺的纤维形变机理及其特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