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角:拉里·金
神奇咒语:如果我想学习,我必须倾听。
行动故事:
1.喜欢听收音机
1938年,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5岁的犹太男孩劳伦斯躺在床上,盯着家中发出声音的收音机小魔盒,渴望能钻到里面去说话。上小学时,大多数男生梦想成为球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他喜欢模仿收音机里播音员的声音说话。当伙伴们打球时,他跑到球场座位的后排,卷起记分卡当麦克风,扮演起球赛现场的解说员。
2.找到自己的声音
高中毕业后,他推销过牛奶,当过邮递员。他打工的邮递公司和一家广播电台在同一栋办公楼。每天,他会坐电梯到电台办公层去,假装自己是一名在那里工作的播音员。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22岁那年,他来到迈阿密州,在一家电台当清洁工,同时学习播音。一天,一个播音员没能及时赶到,电台老板让他顶替,给他取了“拉里·金”这个艺名。打开麦克风准备播音时,他大脑里却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让播音间外面的老板急得直跳。后来,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学到了重要的一点——“脑袋里有什么想法,就全部说出来”。
3.从挫折中站起来
拉里·金事业蒸蒸日上,开始花钱如流水,四处借钱。一次,他因还不上一笔5000美元的贷款,被债主告上了法庭。电台注重自身的声誉,把他开除了。他反省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他凭着别具一格的主持才华,进入美国CNN电视新闻台。后来,他创办并主持《拉里·金现场》节目,对热点新闻人物进行访谈。与许多提问咄咄逼人的美国电视记者不同,拉里·金的提问方式是温和的、非挑衅性的。他喜欢问委婉的、开放式的问题,偶尔会夹杂一些小小的调侃。
惊喜收获:
《拉里·金现场》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拉里·金主持这个节目长达25年,直到76岁才退休。他做过40000次现场采访,采访对象有各界名人和新闻热点人物。他被美国听众誉为“广播界的拳王阿里”“麦克风大师”。
主持人语:
拉里·金在主持节目时有一种令人放松的能力,能让受访嘉宾敞开心扉,在轻松的气氛中谈话。他认为自己的唯一经验就是倾听。他称自己为“访问者”,同时也是“倾听者”,而非新闻记者。他在主持节目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为什么”,因为这个词有助于受访嘉宾打开思路。他最想采访却没能如愿的人,是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书的作家塞林格。他在青年时代读着这部书,开始对人生产生思考。
(责任编辑 邓湘子)
神奇咒语:如果我想学习,我必须倾听。
行动故事:
1.喜欢听收音机
1938年,在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5岁的犹太男孩劳伦斯躺在床上,盯着家中发出声音的收音机小魔盒,渴望能钻到里面去说话。上小学时,大多数男生梦想成为球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他喜欢模仿收音机里播音员的声音说话。当伙伴们打球时,他跑到球场座位的后排,卷起记分卡当麦克风,扮演起球赛现场的解说员。
2.找到自己的声音
高中毕业后,他推销过牛奶,当过邮递员。他打工的邮递公司和一家广播电台在同一栋办公楼。每天,他会坐电梯到电台办公层去,假装自己是一名在那里工作的播音员。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22岁那年,他来到迈阿密州,在一家电台当清洁工,同时学习播音。一天,一个播音员没能及时赶到,电台老板让他顶替,给他取了“拉里·金”这个艺名。打开麦克风准备播音时,他大脑里却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让播音间外面的老板急得直跳。后来,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学到了重要的一点——“脑袋里有什么想法,就全部说出来”。
3.从挫折中站起来
拉里·金事业蒸蒸日上,开始花钱如流水,四处借钱。一次,他因还不上一笔5000美元的贷款,被债主告上了法庭。电台注重自身的声誉,把他开除了。他反省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他凭着别具一格的主持才华,进入美国CNN电视新闻台。后来,他创办并主持《拉里·金现场》节目,对热点新闻人物进行访谈。与许多提问咄咄逼人的美国电视记者不同,拉里·金的提问方式是温和的、非挑衅性的。他喜欢问委婉的、开放式的问题,偶尔会夹杂一些小小的调侃。
惊喜收获:
《拉里·金现场》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拉里·金主持这个节目长达25年,直到76岁才退休。他做过40000次现场采访,采访对象有各界名人和新闻热点人物。他被美国听众誉为“广播界的拳王阿里”“麦克风大师”。
主持人语:
拉里·金在主持节目时有一种令人放松的能力,能让受访嘉宾敞开心扉,在轻松的气氛中谈话。他认为自己的唯一经验就是倾听。他称自己为“访问者”,同时也是“倾听者”,而非新闻记者。他在主持节目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为什么”,因为这个词有助于受访嘉宾打开思路。他最想采访却没能如愿的人,是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书的作家塞林格。他在青年时代读着这部书,开始对人生产生思考。
(责任编辑 邓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