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状室间隔与肥厚型心肌病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人群的增多,目前S状室间隔在临床上很常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其被长期的血流冲击及扩张和伸长的主动脉向下推压室间隔有关.S状室间隔的形成是心脏衰老的客观证据,过去认为S状室间隔不会产生不良事件,无临床意义.近来学者发现S状室间隔的患者心脏处于高收缩状态时,可能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可以与肥厚型心肌病并存,加重患者的症状.对于造成临床症状的S状室间隔可应用负性肌力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进一步行化学消融术.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吸烟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常见当事人以交通事故所致脑损伤的智能损害为由,要求对方赔偿的案件.智能损害程度需将脑损伤前、后的智商作比较,伤后智商即当前智商已有较标准、直观的测量方法,而伤前智商难以得到,致鉴定中常因缺乏被鉴定人伤前智商的客观指标而无法对其智力损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房颤发病率为0.73%[1].房颤治疗原则包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缓
迷走神经刺激(VNS)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最初应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其优点是副作用少且病人容易耐受.1988年Zabara及其同事进行了人体第1例VNS埋植和治疗,随后VNS临床前、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得到飞速发展.至今全球范围超过50 000患者接受VNS治疗,且疗效确切。
为促进行为医学学科进步与发展,促进行为医学学术交流,由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办,河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共同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石家庄市中国大酒店隆重召开。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高龄骨结核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高龄骨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31例。甲组行硬膜外麻醉,乙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
目的: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47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泛耐药感染组,选择同期47例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染患者作为普通感染组,采
目的对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8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82例实施剖宫产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使用药物将其分为缩宫素联合组与缩宫素组,各9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