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都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启迪我们:观察是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得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有些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不会“看门道”,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看热闹”上,只看到表面现象,不会深入思考和分析,因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察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训练中才能提高.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按一定顺序观察.按一定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有目的地观察.每种观察对象都具有许多特征,如果样样都去观察,就可能被弄得眼花缭乱,一无所获.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的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例如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就应重点观察其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征:体形、体色、侧线及鳍等.
3.进行对比观察.进行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时,可以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然后再同中求异: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通过这样的观察,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透彻.学生还可以初步获得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4.进行多次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要尽可能多次观察,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现象和一般规律.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只有反复地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5.借助工具观察.有些生物现象仅靠各种感官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各种观察工具和技能.如动植物细胞、组织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结构,必须要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看见,观察时还要将标本做成装片(或切片).若要使观察的结构清晰可辨,则要将标本染色.有些标本需要长期观察,则要制成蜡叶标本或者浸制标本.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首先要进行解剖.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生物学技能的运用.
6.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并认真记录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准确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全面是观察的基本原则.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啻长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人人都能明察秋毫.
俗话说得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有些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不会“看门道”,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看热闹”上,只看到表面现象,不会深入思考和分析,因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观察能力不是自发形成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训练中才能提高.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按一定顺序观察.按一定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有目的地观察.每种观察对象都具有许多特征,如果样样都去观察,就可能被弄得眼花缭乱,一无所获.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的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例如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就应重点观察其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征:体形、体色、侧线及鳍等.
3.进行对比观察.进行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时,可以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然后再同中求异: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通过这样的观察,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透彻.学生还可以初步获得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4.进行多次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要尽可能多次观察,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现象和一般规律.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只有反复地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5.借助工具观察.有些生物现象仅靠各种感官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各种观察工具和技能.如动植物细胞、组织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结构,必须要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看见,观察时还要将标本做成装片(或切片).若要使观察的结构清晰可辨,则要将标本染色.有些标本需要长期观察,则要制成蜡叶标本或者浸制标本.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首先要进行解剖.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生物学技能的运用.
6.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并认真记录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准确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全面是观察的基本原则.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啻长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人人都能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