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成就英国内阁制度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得过且过不作为,却误打误撞地开创了英国盛世,他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一世。
  稀里糊涂当上英王
  乔治一世并不是英国人。1660年,乔治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他是布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和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长子。索菲娅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1698年,父亲去世,乔治继任公爵爵位以及神圣羅马帝国选帝侯。
  在乔治接管父亲的公国不久,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去世。根据英国王位继承法,乔治的母亲索菲娅被定为英国王位推定继承人,如果时任君主威廉三世和第一顺位继承人安妮公主去世时都没有子女,英国王冠将落在索菲娅头上。据悉,索菲娅被选中是由于她是英国王室血缘最近的新教徒亲戚,56位比索菲娅血缘更近的天主教徒则被排除在外。1701年8月,英王威廉三世驾崩,索菲娅成了英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当时,索菲娅已有75岁,但她还很健康,她积极为自己及儿子乔治确保英国王位继承权。然而,乔治却不这么想,他并不想当英王,他深知英国政治和宪法的复杂性,他宁愿当一个小国之君,也不想置身伦敦复杂的政治圈中。
  1714年5月28日,83岁的索菲娅在汉诺威去世,54岁的乔治由此成了安妮女王的直接继承人。没想到,紧接着两个多月后,安妮女王因中风驾崩。毫无准备的乔治被宣布为英国国王,不过,乔治并不急于去当英王,他拖延了数日,直至9月18日才抵达英国。10月20日,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加冕礼,正式成为英王乔治一世。在他加冕之际,英国20多个城镇发生了骚乱。
  粗野的德国风格
  在汉诺威,乔治一世是拥有全权的君主,所有政府支出以及所有大臣的任命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到了英国,他只能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使他很不适应英国的政治生态。乔治一世即位后无心国事,他很少参加内阁会议,这同他的前任安妮女王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大部分信件都是关于私生活的,对于国务竟然没有主见。更致命的是,他不会说英语也不想学英语,他的大臣们又不会说德语,于是君臣们只能用当时欧洲的外交语言法语交谈,但懂法语的大臣并不多,连他的首席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也不会讲法语。结果,君臣之间只能用蹩脚的拉丁语交谈,双方又经常词不达意,这使乔治一世更加厌恶政务。
  沃波尔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逐渐击败了政敌,他曾高兴地对一名亲信说:“我用蹩脚的拉丁语和可口的混合甜酒控制了乔治。”不仅如此,乔治一世把授勋这样的荣誉性活动都交给沃波尔去办,沃波尔渐渐变得位高权重,而且很大程度上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任命大臣。另一方面,乔治一世对于政府送上来的那些文件内容毫不关心,只签名不管事,君主的权力不断缩小,英国开始过渡到由首相领导的内阁体制,沃波尔则成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
  在统治英国期间,乔治一世经常受到他的臣民嘲笑,例如,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玛丽·沃特利·蒙塔古认为他软弱无知,而且看上去很呆板。由于无法融入英国,乔治一世多次返回德国汉诺威生活。为此,他还想办法废除了一项禁止英国君主未经议会批准出国的法案。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威廉·梅克皮斯·撒克里写道:“他(指乔治一世)的心在汉诺威……他来到我们中间时已经50多岁了,我们让他过来是因为我们需要他,我们嘲笑他粗野的德国风格。”
  歪打正着奠定帝国霸业
  1727年,乔治一世自当上英王后第6次回故乡汉诺威度假。6月9日,他在路上突发中风,6月11日凌晨,他在出生的房间里驾崩。这位英国国王死后被葬于德国。他的儿子乔治二世继位后,想罢黜沃波尔,但这时沃波尔握有议会多数支持,即使国王也无法随意罢免首相。
  历史的滑稽之处则是,乔治一世歪打正着奠定了大英帝国霸业。乔治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由于乔治一世基本不干涉议会事务,从而使英国内阁制度成型并趋于成熟。同时,“虚君政治”使英国摆脱了类似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乔治一世所开启的汉诺威王朝成为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国力的不断积蓄在19世纪终于迸发出强大威力。经过几代英王的“无为而治”,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从另一方面来看,自从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走向“虚君共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如果乔治一世不是懒政的君主,他很可能会被议会推上断头台,或像詹姆斯二世那样落得被迫流亡的下场。
  (摘自《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从哪个地方看都在注视着你  很多人认为,毛泽东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被第一次悬挂的。其实不然,天安门上第一次悬挂毛泽东画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悬挂的画像还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一次悬挂这么多的人物画像,这在天安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  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有革命群众提出此前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
在美国即将成为世界霸主的1943年,美国战略思想家李普曼在《美国外交政策》一书中对美国人的“世界主义”情绪提出了警告。他写道:“美国必须在它的目的和力量之间保持平衡,使它的宗旨在它的手段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也使它的手段可以达成它的宗旨;使它的负担和它的力量相称,也使它的力量足够来完成它的‘责任’:要是不确立起这个原则,那根本就谈不到什么外交政策。”1947年,李普曼针对乔治·凯南的“遏制”战略和以
作为一个对现行教育体制不满的母亲,她最终选择了逃亡——作为陪读母亲,她将陪着14岁的女儿远赴新西兰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免费教育的非专业人士,南林君在这个秋天成为南京媒体追逐的对象。  因为她行将离去——14岁的女儿将从南京一所名校中断初中学业,留学新西兰。她要陪读。  “我眼睁睁看着女儿在传统教育中煎熬了8年,实在看不下去了。我只好像《硕鼠》中说的那样,适彼乐土了。”      不要钱的诵读班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这非常重要。  但是我却很少看见哪位管理者注意如何管理上司的课题。他们也许会说:“管理下属我没什么困难,可是我如何能管理我的上司呢?”管理上司其实不难,但只有有效的管理者才能了解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运用上司的长处。  在具体做法上,当然应该谨慎小心。实际上,如果上级主管的能力不够,下属是通常无法爬升上去的。如果有一天,上司因为成绩不佳而调职了,继任者也往
私家菜 深宅大院内的私家厨师,怀揣高深莫测的秘制菜谱。不仅满足大户人家的肠胃,更是可藉以一表金贵身份的鲜香招牌。“沈公馆的张厨子”、“周府的谭厨子”,被用来偶尔出借、分享或者让渡,曾经是流通在旧上海滩名利场中的社交筹码。大约是2004年开始,私房菜又红了。上海得天独厚。老洋房加私家菜的组合,曾经是旧式上海某个阶层独有的虚荣,现在,它以同样的道理试图伺候永不满足的食客。它“私”,宣称自家珍藏,独此一
“新国货崛起”这个逐渐升温的词汇印证了“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十几年前,提到国产品牌,人们往往想到“价廉质差”,甚至山寨横行,即便“Made in China”风靡全球,很多人仍然迷信外国货。最近几年,这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科技创新上,中国品牌在不少领域已具有领先优势,如高铁、网络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和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全新业态;而在质量提升上,“新国货”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据统计,我国
1964年东京奥运首次使用电视传送,2000年悉尼奥运突出了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008年的北京肯定是宽带奥运    这是一张不苟言笑的脸庞,双目炯炯有神。那张左边“迎接奥运”,右边显示“CNC”——中国网通标志的名片,赫然了他的身份: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奥运总指挥部总指挥。  而在网络的世界里,关于他的搜索,只有一份连籍贯都没写上的简历:  赵继东,1951年出生,1975年从上海
作为一个国际性难题,非法移民和偷渡现象几乎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非洲黑奴贩卖史。  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的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移民,其中3000万属于非法移民。走私非法移民丰厚的利润几乎可以与走私毒品相提并论,每年贩运偷渡客的全球贸易额高达40亿美元。  偷渡难除,中国亦然。它深深植根于人的逐利和谋取富足生活的本能,兼以大小人蛇组织早已编织好的黑色产业链条,同时,也不排除当地多
十年前祷告香港顺利过渡    每一个到香港的人都会来到太平山顶俯瞰维多利亚港的美丽景色。这让我想起,10年前,我也同样站在这里,进行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十年过去了,虽然眼前的景色依旧,但是每个人都清楚香港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身处这改变核心的就是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曾荫权先生。在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他在百忙中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而地点就选择在前港督府,也是现在香港政府的礼宾府。 
10年前,批评家们宣布了密特朗时代的结束,可这位前总统依然令法国人着迷。曾经与他共同走过的人怎样看待这个人物?他在历史上、在人们的记忆中到底留下了怎样的痕迹?  第二个7年任期结束时,密特朗走到了生命的黄昏。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垮了,他本人说:“让历史来裁决我吧。”密特朗逝世10周年之际,见证人的时间所剩无多,有关他的书籍、纪录片、研讨会像雪崩一样问世。仿佛谈论他就能填补他留下的空白,仿佛他曾占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