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受瞩目的埃及人民议会选举11月28日拉开帷幕,这是埃及自前总统穆巴拉克2月11日下台后首次举行的议会选举。在此之前,埃及经历了近十个月的权力真空期。另一方面,就在投票前几小时,埃及一条输气管道遭到袭击爆炸;在曾经爆发“革命”的开罗解放广场,依旧人山人海……
埃及路在何方,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而埃及军队,作为影响埃及未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又是“革命”后此起彼伏的示威游行的矛头所在,引起了人们对军队在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埃及眼下所谓的“二次革命”,就直接起因于军队要求太多的权力。事实上,有中东媒体指责,诸如埃及、也门、阿尔及利亚这样的国家,几十年来都是“穿着西装的将军在统治国家”,离开了军队,阿拉伯国家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脱下军装就是总统”
在开罗工作,记者时不时就会收到“武装部队”的信息。特别是在2011年年初埃及“革命”如火如荼之际,差不多每天都会收到信息,提醒人们不要到解放广场游行和静坐,呼吁已经在解放广场的人们返回家里和工作岗位。否则,军方将采取包括逮捕在内的严厉措施。现在虽然“革命”已告一段落,记者依然会经常收到来自“武装部队”的信息,一般是以比较和气的语气,劝说人们不要游行,要加强生产,进行建设,而不是动不动就走上街头闹事。
阿拉伯不少媒体都认为时下埃及军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的甚至认为埃及军队难以有效负担起建设国家、使埃及走出穆巴拉克时代阴影的重任。阿联酋《联合报》近日撰文指出,埃及现在进入了一个“黑洞时期”,不知道黑洞的前面和尽头,等候埃及军人的到底是什么,埃及局势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卡塔尔的《旗帜报》日前也刊文称,对埃及来说,穆巴拉克的离开是好事,但也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事,军队会不会如期“还政于民”,能不能管理好这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还有待时间检验。尤其是,现在埃及议会选举第一阶段投票已经结束,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以及比穆斯林兄弟会还要激进的萨拉菲下属的“光明党”加起来获得了65%的选票,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埃及政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伊斯兰势力,如何处理与伊斯兰势力的关系,将考验埃及军方集团。
中东媒体“阿拉伯人在线”最近的文章说,军队治理国家,与民权政府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无论是谁在台上,都得要注意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因为这是执政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在不少阿拉伯国家,“执政者的原来身份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也就是变相的军人执政,像穆巴拉克就是职业军人出身,从前任萨达特手中接受权杖时,他还穿着军装呢,脱下军装就是总统。与埃及情况完全相同或者类似的国家,在西亚北非地区还有很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包括学者和智囊在内,基本都认同军队在稳定社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阿卜杜·里达告诉记者说,埃及军队在这一关键时间是“一支稳定社会、扭转乾坤的保障力量”,他充分肯定和赞扬军队在2011年“革命”中的表现和在推动埃及政治进程向前发展方面所扮演的“特殊角色”。里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如果进行类比的话,现在的埃及,某种意义上有点类似1952年的埃及革命那会儿,当时也是埃及军人上台,把原本统治埃及的法鲁克国王赶跑了。里达认为,在埃及,军队上台伊始,局势往往是乱糟糟一团,不过最后也就好了,慢慢地进入了正轨。
埃及2011年年初大游行的那些天,甚至包括最危险的几天,记者都要到街上实地看看,采访了不少当地老百姓。当警察抵挡不住愤怒的群众,军队开到解放广场时,民众一片欢呼,认为军队是来救他们、跟他们站在一起的。记者发现,不少老百姓跟士兵含笑握手,有的还攀爬到坦克和装甲车上,与上面的士兵拥抱、握手。“军队来了,我们有希望了!”解放广场上一位游行的大学生这样对我说。由此不难看出,埃及军队在社会上的威信以及在百姓心口的口碑。
不过,也有阿拉伯媒体在报道中坚持认为,埃及军队进驻解放广场的初衷,原本是想镇压游行群众以平定局势的,本来是想对“革命”中的民众动“真格的”。埃及的《宪法周报》就发表文章认为,埃及军队是由作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穆巴拉克下令后才开到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其用意是接替被游行民众击败的警察,维持社会稳定,但游行的群众改变了策略,不与军队对立,而是对其表现出欢迎的态度,这样一来,军队反倒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加之美国一遍遍地向埃及军队施压,要求埃及军队不要对老百姓采取任何镇压行动等,于是,埃及军队最后的表现偏离了其初衷。
虽然看法不一,但多数人对埃及军队在关键时刻的作用还是肯定的。不少媒体举例说,像前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之时,也是埃及军队发挥了稳定的力量,当时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作为埃及副总统的穆巴拉克沉重冷静,力挽狂澜,利用手中的军权,断然采取非常措施,很快稳住了形势,使埃及政坛和社会没有出现大的乱局。“如果没有军队,埃及的历史将会改写。”埃及《消息报》的文章这样认为。
民众情绪复杂
埃及军队的待遇虽然在阿拉伯国家中不是最高的,但也不算薄,埃及军人的生活是非常优渥的,特别是与一般的老百姓相比。据记者了解,同样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有路子到军队服役,其工资和收入至少是地方行业的三倍以上。能够进入军队,是不少埃及人梦寐以求的事,尤其是草根阶层以及农村的青年,他们都把从军作为改变命运、步入人生更高殿堂的“敲门砖”。负责给记者打扫卫生的一位大妈几天前突然辞职不干了,理由就是她的儿子参军去了,以后家里就有钱了,不用再靠给人扫地挣钱了。许多埃及人都告诉记者说,家里只要有人参军,福利和好处就会随之而来。可见,在埃及,当兵是一个能够使人快速脱贫的职业。事实上,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军队都有着特殊的权力和福利,军队的供应、待遇、工资和福利等都是最好的,譬如,埃及最好的医院全是军队和警察系统建的,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医生水平,在埃及都首屈一指。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人承认,埃及军队也是一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平时除了训练和执勤,也协助地方进行抢险、救援和生产建设之类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埃及媒体基本上对本国军队的表现持肯定甚至赞赏的态度,不少报纸都有军事版,动辄介绍武装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装备设施情况等,还积极赞赏军队历史上在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不过,埃及报纸对军队是否廉洁这一话题很少议论。对此,笔者迷惑不解,是因为事情过于敏感,媒体不便说或不敢说,还是其真正的情况迷雾重重,不为外界所知?记者问了一些学者,他们也都表示不知道详情和内幕。
不过,随着穆巴拉克下台,军队接管国家,埃及老百姓的情绪又开始与军队对立起来了,对军队的认识也不再像“革命”时那样正面和积极,甚至觉得现在的埃及军队其实就是穆巴拉克的残余势力,尤其是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被认为是穆巴拉克的铁哥们,因为坦塔维本来就是穆巴拉克一手提拔和培养起来的,得到了穆巴拉克的许多好处,属于“圈内人”和“亲信阶层”。正因为这样,所以埃及社会上才出现了“二次革命”,要求军方快速交权,早日兑现诺言,“还政于民”。
其实,埃及军队未必想占着眼下的统治地位不走,而是想利用在台上的机会,为未来继续拥有绝对的权力和福利制定“游戏规则”,即使坦塔维不想这样干,其庞大的军方利益集团也会逼他千方百计保住军方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在将来民选总统上台后,更不能使军方的利益受到触犯。正是因为如此,埃及军方不久前制定了一份《宪法原则》文件,成为这轮骚乱的导火索。“宪法原则”文件赋予军队特殊权力:军队在制宪过程中有绝对权威,可以否定议会权力;军队在宪法通过后继续起指导作用等。显然,这引起了经过“革命”洗礼的民众不满甚至反感。
有一些埃及人则认为,本国军队与美国的交往“太密切”,甚至得到的援助太多(每年13亿美元),这样容易受制于美国。《消息报》的副总编胡赛姆·陶菲克坦承,一方面,埃及和美国军队走得近,密切了两国政府和高层交往,维护了国家利益,使埃及得到军事援助和先进武器进口等方面的实惠;另一方面,正因为如此,也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如这一回,实际上就是美国在遥控着埃及军队,埃及军方的手脚完全被美国束缚住了,最后使与穆巴拉克关系很密切的坦塔维不得不在平衡各种利益之下,选择站在了美国一边。
埃及路在何方,所有人都在等待答案。而埃及军队,作为影响埃及未来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又是“革命”后此起彼伏的示威游行的矛头所在,引起了人们对军队在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埃及眼下所谓的“二次革命”,就直接起因于军队要求太多的权力。事实上,有中东媒体指责,诸如埃及、也门、阿尔及利亚这样的国家,几十年来都是“穿着西装的将军在统治国家”,离开了军队,阿拉伯国家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脱下军装就是总统”
在开罗工作,记者时不时就会收到“武装部队”的信息。特别是在2011年年初埃及“革命”如火如荼之际,差不多每天都会收到信息,提醒人们不要到解放广场游行和静坐,呼吁已经在解放广场的人们返回家里和工作岗位。否则,军方将采取包括逮捕在内的严厉措施。现在虽然“革命”已告一段落,记者依然会经常收到来自“武装部队”的信息,一般是以比较和气的语气,劝说人们不要游行,要加强生产,进行建设,而不是动不动就走上街头闹事。
阿拉伯不少媒体都认为时下埃及军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的甚至认为埃及军队难以有效负担起建设国家、使埃及走出穆巴拉克时代阴影的重任。阿联酋《联合报》近日撰文指出,埃及现在进入了一个“黑洞时期”,不知道黑洞的前面和尽头,等候埃及军人的到底是什么,埃及局势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卡塔尔的《旗帜报》日前也刊文称,对埃及来说,穆巴拉克的离开是好事,但也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事,军队会不会如期“还政于民”,能不能管理好这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还有待时间检验。尤其是,现在埃及议会选举第一阶段投票已经结束,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以及比穆斯林兄弟会还要激进的萨拉菲下属的“光明党”加起来获得了65%的选票,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埃及政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伊斯兰势力,如何处理与伊斯兰势力的关系,将考验埃及军方集团。
中东媒体“阿拉伯人在线”最近的文章说,军队治理国家,与民权政府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无论是谁在台上,都得要注意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因为这是执政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在不少阿拉伯国家,“执政者的原来身份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也就是变相的军人执政,像穆巴拉克就是职业军人出身,从前任萨达特手中接受权杖时,他还穿着军装呢,脱下军装就是总统。与埃及情况完全相同或者类似的国家,在西亚北非地区还有很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包括学者和智囊在内,基本都认同军队在稳定社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阿卜杜·里达告诉记者说,埃及军队在这一关键时间是“一支稳定社会、扭转乾坤的保障力量”,他充分肯定和赞扬军队在2011年“革命”中的表现和在推动埃及政治进程向前发展方面所扮演的“特殊角色”。里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如果进行类比的话,现在的埃及,某种意义上有点类似1952年的埃及革命那会儿,当时也是埃及军人上台,把原本统治埃及的法鲁克国王赶跑了。里达认为,在埃及,军队上台伊始,局势往往是乱糟糟一团,不过最后也就好了,慢慢地进入了正轨。
埃及2011年年初大游行的那些天,甚至包括最危险的几天,记者都要到街上实地看看,采访了不少当地老百姓。当警察抵挡不住愤怒的群众,军队开到解放广场时,民众一片欢呼,认为军队是来救他们、跟他们站在一起的。记者发现,不少老百姓跟士兵含笑握手,有的还攀爬到坦克和装甲车上,与上面的士兵拥抱、握手。“军队来了,我们有希望了!”解放广场上一位游行的大学生这样对我说。由此不难看出,埃及军队在社会上的威信以及在百姓心口的口碑。
不过,也有阿拉伯媒体在报道中坚持认为,埃及军队进驻解放广场的初衷,原本是想镇压游行群众以平定局势的,本来是想对“革命”中的民众动“真格的”。埃及的《宪法周报》就发表文章认为,埃及军队是由作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穆巴拉克下令后才开到市中心解放广场的,其用意是接替被游行民众击败的警察,维持社会稳定,但游行的群众改变了策略,不与军队对立,而是对其表现出欢迎的态度,这样一来,军队反倒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加之美国一遍遍地向埃及军队施压,要求埃及军队不要对老百姓采取任何镇压行动等,于是,埃及军队最后的表现偏离了其初衷。
虽然看法不一,但多数人对埃及军队在关键时刻的作用还是肯定的。不少媒体举例说,像前总统萨达特遇刺身亡之时,也是埃及军队发挥了稳定的力量,当时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作为埃及副总统的穆巴拉克沉重冷静,力挽狂澜,利用手中的军权,断然采取非常措施,很快稳住了形势,使埃及政坛和社会没有出现大的乱局。“如果没有军队,埃及的历史将会改写。”埃及《消息报》的文章这样认为。
民众情绪复杂
埃及军队的待遇虽然在阿拉伯国家中不是最高的,但也不算薄,埃及军人的生活是非常优渥的,特别是与一般的老百姓相比。据记者了解,同样毕业的大学生,如果有路子到军队服役,其工资和收入至少是地方行业的三倍以上。能够进入军队,是不少埃及人梦寐以求的事,尤其是草根阶层以及农村的青年,他们都把从军作为改变命运、步入人生更高殿堂的“敲门砖”。负责给记者打扫卫生的一位大妈几天前突然辞职不干了,理由就是她的儿子参军去了,以后家里就有钱了,不用再靠给人扫地挣钱了。许多埃及人都告诉记者说,家里只要有人参军,福利和好处就会随之而来。可见,在埃及,当兵是一个能够使人快速脱贫的职业。事实上,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军队都有着特殊的权力和福利,军队的供应、待遇、工资和福利等都是最好的,譬如,埃及最好的医院全是军队和警察系统建的,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医生水平,在埃及都首屈一指。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人承认,埃及军队也是一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平时除了训练和执勤,也协助地方进行抢险、救援和生产建设之类的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埃及媒体基本上对本国军队的表现持肯定甚至赞赏的态度,不少报纸都有军事版,动辄介绍武装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装备设施情况等,还积极赞赏军队历史上在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等。不过,埃及报纸对军队是否廉洁这一话题很少议论。对此,笔者迷惑不解,是因为事情过于敏感,媒体不便说或不敢说,还是其真正的情况迷雾重重,不为外界所知?记者问了一些学者,他们也都表示不知道详情和内幕。
不过,随着穆巴拉克下台,军队接管国家,埃及老百姓的情绪又开始与军队对立起来了,对军队的认识也不再像“革命”时那样正面和积极,甚至觉得现在的埃及军队其实就是穆巴拉克的残余势力,尤其是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被认为是穆巴拉克的铁哥们,因为坦塔维本来就是穆巴拉克一手提拔和培养起来的,得到了穆巴拉克的许多好处,属于“圈内人”和“亲信阶层”。正因为这样,所以埃及社会上才出现了“二次革命”,要求军方快速交权,早日兑现诺言,“还政于民”。
其实,埃及军队未必想占着眼下的统治地位不走,而是想利用在台上的机会,为未来继续拥有绝对的权力和福利制定“游戏规则”,即使坦塔维不想这样干,其庞大的军方利益集团也会逼他千方百计保住军方的既得利益,尤其是在将来民选总统上台后,更不能使军方的利益受到触犯。正是因为如此,埃及军方不久前制定了一份《宪法原则》文件,成为这轮骚乱的导火索。“宪法原则”文件赋予军队特殊权力:军队在制宪过程中有绝对权威,可以否定议会权力;军队在宪法通过后继续起指导作用等。显然,这引起了经过“革命”洗礼的民众不满甚至反感。
有一些埃及人则认为,本国军队与美国的交往“太密切”,甚至得到的援助太多(每年13亿美元),这样容易受制于美国。《消息报》的副总编胡赛姆·陶菲克坦承,一方面,埃及和美国军队走得近,密切了两国政府和高层交往,维护了国家利益,使埃及得到军事援助和先进武器进口等方面的实惠;另一方面,正因为如此,也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如这一回,实际上就是美国在遥控着埃及军队,埃及军方的手脚完全被美国束缚住了,最后使与穆巴拉克关系很密切的坦塔维不得不在平衡各种利益之下,选择站在了美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