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的发展与技术变革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年代,是在工业化的早中时期,农业技术虽有相当大的发展,但同工业相比,落后很多,它的现代化处于萌芽或幼年时期。但是,他们根据当时的实践,就对农业的发展与技术变革及其有关的重要问题,提出许多对今天仍然有指导作用的论述。
  【关键词】农业;发展;技术;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年代,是在工业化的早中时期,农业技术虽有相当大的发展,但同工业相比,落后很多,它的现代化处于萌芽或幼年时期。但是,他们根据当时的实践,就对农业的发展与技术变革及其有关的重要问题,提出许多对今天仍然有指导作用的论述。
  1、农业是经济与自然再生产的统一,自然条件对它的作用比工业大得多,人只能认识、控制和利用自然力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资本论》第3卷,第289页)。“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技术进步”(《资本论》第2卷,第394页)。他从经济上把外界自然条件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一是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瀑布、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发展阶段,第二类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第560页)。
  马克思从经济上对农业的本质进行了概括,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资本论》第2卷,第398~399页)。他还指出,“农业劳动的生产率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于自然条件的生产率不同,同量劳动会体现较多或较少的产品或使用价值”(《资本论》第3卷,第922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对自然的统治的规模,在工业中比在农业中大得多,直到今天,农业不但不能控制气候,还不得不受气候的控制”(第172页)。
  列宁也指出,“一般说来,人的劳动是无法代替自然力的,就像普特不能代替俄尺一样。无论在工业或农业中,人只能在认识到自然力的作用以后利用这种作用,并借助机器和工具等等以减少利用中的困难”(《列宁全集》第5卷,第90页)。
  马克思对社会兴建大规模工程来控制自然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肯定,并且认为兴建水利工程实施人工灌溉,是东方农业的基础。
  我国的农业也是以水利灌溉为基础的农业,古代史书就有不少重视水利与农业的关系以及兴修水利工程的记载,早在秦代就兴建了大面积灌溉成都平原的世界著名的都江堰。毛泽东明确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2、科学技术变革是发展农业的推动力
  恩格斯说过,“人类所支配的生产力是无穷无尽的。应用资本、劳动和科学就可以使土地的收获量无限地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16页)。
  马克思认为,土地是农业的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但是它在农业上要起劳动资料的作用,还要以一系列其他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较高的发展为前提”(《资本论》第1卷,第203~204页)。他还说,“肥力虽然是土地的客观属性,但从经济学方面说,总是同农业化学和农业机械的现有发展水平有关系,因而也随着这种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资本论》第3卷,第733页)。他对农业化学新的发展非常关注,在写作资本论地租问题时很留意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在同恩格斯通信时说,“德国的新农业化学,特别是李比希和申拜因,对这件事情比所有经济学家加起来还更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00页)。这里顺便纠正一下有些人对这句话的误解。笔者认为,如果从信的前后文看,马克思是请恩格斯为他提供德国的新农业化学方面的、特别是李比希等人的材料,他强调提供李比希等人的材料,“比所有经济学家加起来还更重要”。
  但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之所以落后于工业,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和农业的科学基础不同,后者的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机械学,特别是它的应用,同发展较晚而且部分地还十分幼稚的化学、地质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同它们在农业上的应用比较起来,发展得比较早,而且比较快。
  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邓小平同志论教育》,第174页)。
  3、农业科技的应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现代农业是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认为农业科技的应用与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他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农业由社会最不发达部分的单纯经验的和机械地沿袭下来的经营方法,在私有制条件下一般能够做到的范围内,转化为农艺学的自觉的科学的应用……”(《资本论》第3卷,第696页)。他还说,“英国在土地这种农业劳动工具积聚的时候,也有农业分工,并且还使用机器耕地。而在法国,农业劳动工具既很分散,又存在着小块土地制度,一般说来,这里既没有农业分工,也没有机器在农业上的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68页)。
  列寧专门论述了机器对于改造农业和农民的重要作用。他说:“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解决这个关于小农的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列宁全集》第32卷,第205页)。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斯大林和毛泽东都谈得很多。
  4、农业如果违反客观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它之所以同动物不一样,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是因为它能认识并依据自然规律而采取行动,如果违反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必将遭到惩罚。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在这方面的教训,得出了好些呼分重要的结论。马克思说,“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我们要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大力弘扬和宣传山东省60年来经济取得的成果,近日,山东省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为山东省经济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