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器变形记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遥控器,电视、空调、汽车上最常见,或许有些音响、厨房电器上也有。可以说,遥控技术是现代科技应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大部分人对遥控器的认识基本来源于电视,但实际上,遥控技术比电视出现得更早。
  遥控技术的诞生
  19世纪末,遥控技术出自著名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著名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就以他命名)之手。他是一位塞尔维亚裔美国人,一生所有的发明和专利达700多项。191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本想就爱迪生和特斯拉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为两人共同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由于两人的关系成了死对头,他们都公开表示拒绝共同领奖。最终,19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发明家达伦。
  1898年,特斯拉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遥控器,外观上看就是一个盒子,上面装了一支操纵杆和一个发报电键,最初设计是为了发送摩斯电码信号。这是一个无线电遥控器,通过转换,盒子的操控命令会变成电信号并发送出去,在一定范围内,能远距离控制机械装置。特斯拉把这个遥控装置称之为“雏鸟系统”,并在纽约作公开展示。
  展示时,特斯拉在一艘航模小船上装了一支金属天线,用来接收固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当盒子(遥控器)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到达船上时,就被转换为操作指令,调整船舵,启动螺旋桨,从而控制航模船只运动。虽然很原始,但特斯拉的发明基本实现了靠遥控器来控制船只航行。
  随后遥控技术开始迅速流行,被装到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上。西班牙工程师库维多用无线电报发射机遥控了一辆三轮车,之后他又用来控制机动船,还控制了水下鱼雷。
  这也启发了各国军队。一战时期,德国海军把遥控船装满炸药,在远处控制着用来撞击对方舰船并引爆。到二战时,遥控作战更加流行,德国和美国军队就研究、部署了一大批导弹和鱼雷。
  军用之外,在民用方面,如车库开门器、航模飞机等,这些电子消费品纷纷安装了遥控技术。虽然都只是初步应用,但遥控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遥控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20世纪30年代,安装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商品开始大量上市。美国飞歌公司生产了一批高档收音机,配备了无线电遥控器。这些遥控器由独立的电池供电,并特地命名为“神秘控制”。然而,这些早期的收音机遥控器影响不大,与电视遥控器无法相比。
  电视机发明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30多年时间人们看电视时,必須起身到电视机前,才能换台并调音量。1950年,一家名叫“真力时”的电子厂商向市场推出一款“懒人”遥控器,不过这款遥控器需要用线连接,不太方便。
  几年后,真力时的工程师又设计了一款闪光遥控器,以定向闪光作为信号来控制电视。但是技术不成熟,并导致电视的四个显像组件(电视屏幕四个角各有一个)对所有的光都有反应,户外阳光、房间灯光也会引起电视频道变化。
  1956年,真力时又发明了一款新型遥控器,这次采用高频超声波作为控制信号。这种超声波遥控器的原理很简单,甚至不需要电池供电,它利用敲击产生振动,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来控制电视机。遥控器上面装有一柄极小的锤子,以及配套的四根铝棒。用锤子敲击铝棒,能产生四种不同的高频声波,这声波人耳听不到,只有电视接收器能感应到。这四种不同的声波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的功能:开关电视和上下换台,当时还没有音量控制功能。
  这种遥控器一经上市,立刻受到追捧。当时附带上这种遥控器的电视机涨价1/3,而人们购买的热情丝毫不减。当电视进入千家万户,遥控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听广播、看电视时,人们不需要再站起来走过去。相反,一直坐在椅子、蜷在沙发上,人们就可以直接换台、开关机。
  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下,人们一动不动就可以观看成百上千套电视节目,听上几乎无限的音乐。而为了跟上人们持续不断的换台节奏,电视节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更新频道也变得更快。这种生活方式还催生了一个新词汇:沙发土豆(西方俚语),专指那些蜷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的电视迷。
  超声波遥控器风靡了很长时间,一度成为电视机遥控器的设计标准。20世纪80年代,红外遥控器才开始出现,这种遥控器以红外光作为控制信号,也是今天最常见的遥控器。它规避了超声波遥控器的弊端(扰乱了狗等许多动物的正常生活,因为它们能听到超声波),受到人们热烈欢迎。
  很快,不仅是电视,许多设备都配上了遥控器,以至于出现了“遥控器泛滥”。家中有各种各样的遥控器,使很多人感到烦恼。于是,科学家又开发了万能遥控器,经配对设置后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设备。
  未来的遥控世界
  如今,大量产品都应用了遥控技术。玩具车、无人机、游戏机、吊扇、壁灯……应有尽有,生活中到处都是,甚至连马桶都可以遥控,比如科勒C3坐便器。
  遥控器本身的形状大小也不断变化,现在最流行的做法是把智能手机配上遥控功能。只要手机附带红外设备,再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就能变身为万能遥控器,控制家中各种家电、数码产品,甚至手机遥控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打开车门。
  遥控技术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在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作用巨大。比如激光制导导弹,可以用来精确打击较小目标,而这个目标如果用传统导弹很难攻击到;还有远程巡航导弹,可以在万里之外发射,通过遥控技术准确击中目标。
  除了提高打击准确度外,遥控技术还能提高安全系数,减少伤亡。导弹精准攻击对己方士兵的安全性自不必说。另外,装甲车上配备遥控枪炮,士兵可以不露头,利用摄像头和操纵杆,直接瞄准射击,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外太空探索上,遥控技术更加功不可没。1996年底,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号飞船,经过整整7个月飞行,它最终在火星成功着陆,并安置了一辆6轮火星探测车。这全部是在地球指挥控制中心的遥控下完成的,然后地球上的科学家向这个火星探测车发出指令,控制它行驶,并用不同设备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包括火星天气、土壤等。这次任务取得了成功,并因此激励了后续的探险计划,2003年相继发射了新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
  借助遥控技术,人类完成了很多艰难的任务,并且极好地避免了人员伤亡。未来,遥控技术必将继续大放光彩。或许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离不开它,甚至只有用遥控器,我们才可能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其他文献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年少贫穷,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磨砺坚强品格和卓越毅力的考验,而避开去谈贫穷对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阻碍和限制。其实,年少贫穷并不美好,根据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年少贫穷会对人的一生产生严重影响,会对人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埋下深重的隐患,就像被终身监禁了一样。  一场关于贫穷的实验  科学家因自己的研究项目而受触动流泪,这很罕见。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大学神
期刊
谁操纵着美国总统选举?谁消灭了电动汽车?谁让战争运行?这一连串的问题似乎是阴谋论者的常用调调,但在世界的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确实有一些非常厉害的角色,它们不是靠阴谋论哗众取宠,而是真正地凭借实力影响着世界的运行……  掌控世界经济命脉的神秘集团  2008年,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当雷曼兄弟破產问题引发人们关注时,另外一个名
期刊
肥胖税的由来与好处  肥胖是一种慢性的健康隐患,越来越受人关注。现在英国约1/4的成年人肥胖,美国至少1/3的成年人是胖子,中国的胖子数量也正在向发达国家“看齐”。据估计,肥胖使心脏病的致死率上升到30%,并且引发了许多其他健康隐患,如癌症、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和睡眠窒息症。这既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又增加了额外的医疗保健开支。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为减肥努力。在与肥胖的斗争中,人们各抒己见,
期刊
一般大人们都怀念童年,希望时光倒流,而孩子们则都希望快快长大,早日成为大人。但世界上却有极其特别的小孩子,非常害怕长大!  2014年,墨西哥发现一名“奇怪”的14岁男孩,他控制自己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东西,因为他害怕吃东西会让自己长大!他极力弯腰驼背,想改变自己身高。他又竭力扭曲自己的声音,试图以低音量掩盖青春期发育时带来的声音变化。每当有人夸赞他:看起来更高了,看起来更成熟了,长得真快等等,他不
期刊
在武林界,总会有那么一些下毒高手,比如金庸小说里的老毒物欧阳锋,用召来的毒蛇差一点就把武林高手尽数毁灭,韦小宝用化尸粉,就能将尸体化成一滩黄水。但要说是这些人物下毒本领高强,还不如说是他们的创造者——小说家的构思奇妙。在西方,也有一位善于用“毒”推进剧情的作家——莎士比亚。  在莎士比亚很多悲剧作品里,用毒成了一个很常见的情节。但是让人们一直困惑的是,世界上真的有毒药进耳后,能使人在睡梦中中毒死亡
期刊
说到谣言,自诩机智的人总会表示:我懂科学,谣言骗不了我。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很多情况下,谣言由于带着极强的趣味性、轰动性和戏剧性,反而比真相更容易被人认可。  在科学发达的美国,一些非常离谱的谣言就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流传多年。比如以下的5大谣言——从“化学凝结尾的阴谋论”到“美国政府策划了9·11”,它们十分吸引媒体,曾搅得科学家心烦意乱。不过幸运的是,科学家最终还是破解了这些谣言,从而
期刊
不久前,在连云港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狗咬人、人杀狗”事件。A遛狗时没有用绳索牵引,她家的德国牧羊犬将B女士的手臂咬伤,B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通过民警调解,A和B同意协商处理。虽然达成5000元的赔付方案,但是狗的主人没有履行。两天后,受害人的男友看到那只咬人的牧羊犬仍然在小区出现,无绳索牵引,于是气急败坏,想为女友出气,伙同另一男子用刀砍伤该牧羊犬,致其死亡。狗的主人报警,警方委托价格认定机构鉴
期刊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州际高速公路,使整个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品和人员流通速度更快,国民出行更加方便。高速公路的修建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持续的繁荣,但美国人很快发现,在这些时髦的新公路上,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高速公路上的幽灵?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一些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司机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有的司机忘了自己曾经了如指掌的路线,或很奇怪地认出了一些他们以前从未去过的高速
期刊
人类能够本能地学会讽刺,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听出话语里的嘲讽腔调。要让机器弄明白這些可要困难得多,因为它们会严格按照程序设置来读取文字信息,通过数据编码的形式来记录图片,不会想到这些信息背后的意义。如果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连讽刺也能读得懂,该有多么奇妙!别着急,在计算机专家的努力研发下,这项技术突破似乎很快就能实现了。  计算机读懂讽刺不容易  意大利都灵大学计算机专业助理教授
期刊
每天从早到晚,眼睛是人们使用时间最长、频率最高的器官。我们所完成的事情——读报、上网、工作、玩游戏、看电影等等,几乎都要通过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反映出人们的意向、想法和行动。  现在眼睛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可以代替双手做事,代替嘴巴说话。不远的未来,我们看一眼电视它就自动换台,瞄一眼吊灯它就自动打开;开车时,瞅一眼右边它就自动转向;用电脑时,扫一眼屏幕它就自动开机……这些情景绝不是科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