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获得具有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棉杆促腐菌剂,进行棉杆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具有抑菌效果的棉杆纤维素分解菌SJ-3,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达到69.1 U/mL,滤纸酶活(FPase)达到48.5U/mL。该菌对棉花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到24.7%、23.1%。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新疆枣树与绿豆间作对枣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评价枣园间作绿豆的合理性。对新疆和田枣园枣树单作及间作条件下的枣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
以甘蓝F1游离小孢子1个胚状体再生植株自交后代分离出DH12-8-Z型和DH12-8-T型2个变异株群为材料,分析2个株群在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植株形态,叶片组织结构,光合色素质量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SCG)中的分布特点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雌性山羊SCG中,LHR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的胞膜
叶色黄化突变体是开展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以叶色黄化突变体(C528)及其野生型(CCMC)为材料,对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指标
研究滴灌下枣树和棉花的光竞争关系和茎流量,旨在为南疆枣棉复合经营模式的节水技术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中枣树和棉花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棉花峰值较枣树有
为了发掘疣粒野生稻抗性基因,从受白叶枯菌诱导的疣粒野生稻叶片抑制差减文库(SSH文库)中选择抗病相关的EST序列,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一个基因全长,命名为ME085。通过
:记录和描述采自新疆的中国新纪录种:双臂金羽蛾AgdistisJalkovitschiZagulajev,1986。该种前翅裸区基角和边缘具黑褐色斑点;抱器瓣基部宽,腹缘基角具一粗短的骨化刺,端部二裂成两
Trxf1是硫氧还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组成硫氧还蛋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氧化逆境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通过RT—PCR方法从加工番茄叶片中克隆Trxf1基因的
试验研究旨在阐明叶绿素对含油量的影响。以12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在汉中和杨凌两个不同生态区研究角果形成过程中含油量,种子、角果皮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