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视角,丰富内容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文章从落笔的那一刻起,就自带作者的视角,所以,多数文章都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或说理的主角,哪怕主人公不是“我”。近年来,网络发帖成了家常便饭,不管是谁,无论怎样的文字,只要不触及“高压线”,基本都可以发表;只要是热门话题,触动多数人的神经,就会有极高的点击率。写作技巧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再加上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导致以“我”为视角的文章充斥网络。这种现象也影响了学生,学生的作文里满篇皆是“我”之观点、“我”之看法,口无遮拦、直白无味,令人不忍卒读。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讲究写作技巧的,就叙述方式来说,远远不止“我”这一个角度。借用“我”以外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件事情,一是可以跳出单一的思维局限,展现多层面的思想;二是能弥补线索的单一,把事情推向另一个方向,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是能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层层深入,主题鲜明。

不同角度,制造矛盾与冲突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这常常是误会的开始,矛盾冲突的前奏。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所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拣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来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鲁迅)
  修改讲义这件事,从藤野先生和鲁迅的角度看,是老师对学生的悉心辅导与真情关爱,在学业上给予了极大帮助,在感情上更是温暖了鲁迅这个“游学之子”的心,令人感动,值得颂扬。可是在鲁迅的日本同学看来,老师与学生过分亲近的行为,尤其是在学生的讲义上做记号,这就有作弊、漏题的嫌疑,是有失公平的做法。就看法上很难分对错,毕竟每个学生,包括本国和外国的学生,都有要求老师公平对待的权利。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件事,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特别关照本身就包含了不平等,甚至不公正。日本学生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制造了与鲁迅的矛盾,成为鲁迅最后离开的原因之一,对事情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借助他人,解开疑惑与悬念


  不同的视角,有时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能帮助你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从而解开你心中的疑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彭荆风)
  这位老猎人用他的自身经历、他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我”和老余这间茅屋的“主人”、它的来历与作用,从而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窦,也为后文“我们”自愿修葺茅屋、感谢哈尼小姑娘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发展。
  利用不同的视角,一层一层解开茅屋主人身份之谜,从而让主题一点一点清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民风。

跳出自我,丰富内容与主题


  当我们以第一人称叙述完一段经历后,忽然跳出“我”的角色,用“他人”的眼睛看待这件事情,会让读者耳目一新,带来不一样的思考与感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承天寺夜游》苏轼)
  苏轼的这篇文章很短小,内涵却极其丰富。东坡把月色描写得极美,是因为他全身心投入。结尾忽然跳出“闲人”一词,不仅巧妙而且大有深意。所谓“闲人”是以他人的角度来看“吾两人”。这就需要了解东坡被贬官而“闲居”黄州的经历,由此而知东坡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一是被逼离开官场的失意自嘲;二是寄情山水的豁达;三是暂得闲暇的淡淡喜悦;四是对依然蝇营狗苟盲目忙碌之辈的同情与嘲讽。总之是庆幸宽慰中又有点儿酸溜溜的。
  跳出狭小的“自我”,同时审视自己与他人,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内涵竟如此丰富,让人不得不佩服苏东坡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

变换身份,增加体验与趣味


  一般散文都会写得比较“自我”,自我的经历、自我所观所感、抒发自我的情感,许多散文就是自我的心灵独白。但是,散文也可以在叙述或抒情中变换身份,代入另一类角色中,用不同的身份去体验同一件事,得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吴伯箫)
  这篇文章先以孩子好奇的眼睛去看火、玩火,让“火”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若以“我”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去玩火玩灯笼,就显得幼稚可笑了,也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吸引力。
  文章自然都是“我”的情感表达,但实在不必从头到尾言必称“我”。有些话,有些事,借助他人之口,说出来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其他文献
被误读的史事真相:李白其实没酒量  通常印象里,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
冬季,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森林里一片寂静。  “呜……”玛莎温柔地呼唤着她的孩子。  力亚抬起头,直往玛莎的怀里钻———天气实在太冷了。但玛莎的怀抱也暖和不到哪里去,她的皮毛在逃亡时被荆棘丛剐破了,到现在都没有长出来。  “力亚,该起来了。”玛莎看向洞穴外,眼前是白茫茫一片,“我们该走了。”  狼是群居动物,但在一次大迁徙中,他们与队伍走散了。更糟糕的是,他们被猎人盯上了。那时,玛莎正带着力亚在
很多年前,我投资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我非常喜歡,他既聪明,又有智慧,还很有道德感。所以在天使轮的时候,我就投了他一些钱。   后来,这家公司发展得非常不错,到了2011年,已经在做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之前,要做VIE架构,这是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必经步骤。当时,我既觉得高兴,又觉得辛苦。为什么高兴?因为我是在天使轮投的钱,当时快要上市的时候,这笔投资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深入灵魂的热爱  李沫洋  素胎勾勒,钴料呈色,釉下彩绘,犹如水墨画般明净素雅的青花瓷,款款而来。她从中原走来,古老的文明赋予她千年的神韵,彰显传统文
我们经常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广告。其实,我们可以从广告中找到不少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写作经验。  与电影、电视剧等其他影视作品相比,广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因需而制。广告设计者必须非常精准地把握客户的需求,然后在自己的广告作品中具体呈现出来。这一点恰好与我们写考场作文时需要掌握的审题意识相似。我们不妨从广告中学习如何更精准地审题,才能审题审到出卷老师的心里。要有非常强烈的证明意识  如果把广告比
如果不是家人上户口时粗心大意,郸城女孩胡奔奔的大名本该叫胡彬,文质彬彬的彬。   乳名写上户口本肯定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性,但长大后的胡奔奔却真的像她的名字那样,一奔向前、冲劲十足,尤其是在工作中。父亲说她像初生牛犊、像三岁小孩,干啥事都不知道怕。索性,她又给自己取了个“胡三岁”的名字,用在了微信上。   今年29岁的胡奔奔,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0年,2014年从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调入郸城县中医院
躲在草丛里,我激动得脖子疼。  为了让我的宝贝蚕吃上美味佳肴,我是费尽心机探寻桑叶。然而这个冬天有些冷,很多地方的桑树都没有发芽,有的还枯死了。可没想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学校里的那棵桑树竟然自顾自地生长,完全是一片可爱的嫩绿。我和林一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决定,到“禁地”跑一趟,弄一大批桑叶回家。不过,要避开检查员的巡视可是件麻烦事。  作为好学生,“闯祸”的计划让我们自责了好半天,心情沉重。
窗外,雨依旧下着,连绵不绝。我静坐桌前,手中的笔仿佛有千钧重,拿不起,又放不下。我的期中考试成绩和预想的一样差,努力了那么久却徒劳无功,我苦闷不已。窗外,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凋零的花瓣和枯叶散落一地。天空灰蒙蒙的,令人倍感压抑。人们打着伞,行色匆匆,被这场秋雨弄得狼狈不堪。  我站在窗前观望良久,心情愈加低落。忽然间,一抹鲜红闯入我的视野。那是一个小女孩,披着鲜红的雨衣,蹬着鲜红的雨鞋,蹦
8月9日凌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谢大脚”的扮演者于月仙在内蒙古阿拉善遭遇车祸去世,生命永远停留在了50岁。   她度过了有力量的一生。她出生在内蒙古赤峰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被长辈指着说“没用”,但她总是爬上树,借着树枝一悠就上了墙,在墙上抓住房檐,再一悠,就攀上了房顶。在房顶上,她想象远方的生活。此后,她考上了中戏,离开了家庭。   但她又承担起了家庭。她接了一些形象妩媚、负面的戏,挣
主人家来了亲戚,亲戚家的小鹿犬也被一起带来了。  很快,全家人的注意力都聚在了这只小鹿犬身上。主人不但用火腿肠逗它玩,还不停地喂它我最喜欢吃的小零食。平常最受欢迎的我却被冷落在一边,更可恶的是它居然还在我的面前嘲笑我,冲着我大叫,逗得主人开怀大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冲上去一下子把它扑倒在地,迎来的却是主人一顿训斥。  我失望地蜷缩在角落里,愤愤地看着这只恶狗。“离家出走”这四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