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皇后叶子仙逝 天堂静好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8月26日17点48分,我才在网上看到此噩耗: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叶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6日5时30分在北京隆福医院逝世,享年101岁。据家人透露,老人走得十分安详。此时,我感到既惊讶又无奈,心情十分悲戚。
  前几周的视频里,还见到叶老在说“谢谢”
  上周我们报纸的《名人故事生活》版刚发表了一篇笔者的文章《话剧皇后叶子活到百岁的5大秘诀》,其实此文已在去年《人物》周刊登了一部分内容。难道发此文是天意?因为上周二的中午,該版的编辑偶尔问了我一句,手头存有“名人养生”内容的文稿吗?我还摇头,但一念之间,叶子老师忽然印入我的脑海里。因为8月2日那则视频忽然闯进了我的大脑——第十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十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荣膺該奖。其中101岁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叶子、中央乐团前团长、指挥家严良堃、已故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获表演艺术成就奖……曾主演过《龙须沟》、《骆驼祥子》、《三姊妹》等众多经典话剧的101岁的老艺术家叶子虽然没能亲自到场领奖,但她特别录制了视频感谢大家,短片中,她谦虚地说:“我没做什么贡献,领这个奖有点惭愧,国家老想着我们,谢谢了。”
  于是,我马上从我的资料库里调出了我曾经给叶老拍摄的一组组图片,专心致志地挑选了好几张。当时我凝视着这些图片,看到一幅幅老人家甜美的笑容时,心里备受感动,多好的百岁老人啊!同时心里也在默默地祝福:老人家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活下去。没想到,就这么几天,老人竟走了,而我所有的祈祷和祝福化为乌有。伤心痛苦至极,唯愿话剧皇后,天堂静好……
  “叶大姐离休前的级别是老文艺四级”
  记忆中的叶子老艺术家永远是一位乐观向上、能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的“花仙子”。
  我第一次登门拜访叶老是2005年5月22日,第二次登门拜访是2011年8月5日。
  首次采访之前,人艺老干部处的罗处长就这样嘱咐我:“你要去拜访的是一位开创我们新中国话剧事业卓有建树的元老之一。她是我们人艺德高望重的元老级大艺术家。‘文革’前,北京人艺有三位坐着三轮儿来剧院排戏演出的大演员,她们是舒绣文、叶子和赵韫如(那年月配车是相当严的,只有曹禺老院长有专车)。天长日久,有几位蹬三轮儿的似乎摸着了路数,只要是她们三位有戏排、有戏演,那就准有三轮儿等在史家胡同56号(人艺宿舍)或首都剧场门口了,每趟三角人民币。舒绣文大姐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赵韫如大姐‘文革’后在参加了《蔡文姬》、《女店员》、《王昭君》和《三月雪》等剧目的演出后不久便离开中国赴美讲学并定居。只有叶大姐没有离开我们,她老人家今年已94岁高龄,是老同志当中最大的老寿星。叶大姐离休前的级别是老文艺四级,年轻同志可能不太明白老文艺级是怎么回事,老文艺级共分16级,最高为一级。电影和戏剧界够上一级的演员只有四位:赵丹、白杨、金焰和舒绣文。那会儿的1-6级都是成就卓著的老资格艺术家,7、8、9三级也都是享受‘高知’待遇的著名演员。我希望娱记们眼睛别总盯着那些‘星’呀、‘腕儿’的,请你们关注一下这被人遗忘的角落吧!请你们拿起笔来写一写他们吧!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话剧,也没有北京人艺,他们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啊……”
  下午两点三十分,我来到叶老住的2号楼楼下,但一想到约定3点半的采访,时间没到,我就不敢贸然上楼去,就坐在传达室里等。传达室一位男士告诉我,叶大姐近段(身体)不太爽,腿脚已经不怎么灵便了,是靠阿姨用车推着才能下楼来的,但最近好几天没见着老人家了……下午3点半,我按时进入老人家门。十分惊讶的是,是老人亲自来开的门。她的神态十分安详。墙上挂着两幅画,老人说是她90岁时画的,紫皮葡萄、牡丹、梅花,非常逼真……
  老人亲自给我开一个易拉罐,我还没有来得及谢一声,就听了“嘣”的一声。我惊讶地发现,老人的手竟那么有力!她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谈吐流畅而有条理,更让我想象不到这位老人的真实年龄来……“怎么跟你说呢,我为了戏,我的一生舍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舍弃了我的父亲,丈夫,儿子……”一听到这个,我心里不时充满了愧疚——我害怕我的到来,会勾起她对过去许多往事的不快甚至痛苦,但我分明感觉到她的眼里其实并没有一丝的愁怨,也没有一丝的痛苦。真诚的笑意,明朗而开怀,让我感到如入温暖的春天里……
  “话尉皇后”,童心未泯
  “叶子性情开朗单纯、透明,她待人随和真诚,谈话直爽,从不掩饰自己,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她修养很高,却没有架子,走在街上,没有人会知道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艺术家。”这是她的好朋友金雅琴说的。从舞台上退下来后,她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种劳动,比如大伙去修防空洞她也去;街道组织学习,她给大伙读报;休息时分,她不顾劳累给大伙来一段养眼的“舞蹈表演”……她还特别乐于助人,好几次遇到过因心脏病发作而倒地的老人,她捐款捐物……
  上世纪70年代末,叶老住进了北京市第一老人福利院,这一住竟是11年。这期间,她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写出了一篇篇对艺术理论很有价值的文章。
  叶子翻开了好几本在福利院生活拍摄的照片,如扭秧歌,写字画画,学唱快板,演二人转,与哪些老朋友交往……哪儿有她,哪儿就是一阵快乐的笑声。“大家都逗我,80岁的老太太了,还是个‘戏剧精’。其实,我的心一直在舞台上悬着!一旦有活动,就给大伙演出节目,一上台我就能来劲了,大段大段地背出好多我演过的戏剧台词来……我还像排戏时那样每天坚持写日记,将自己的心情好坏都记录下来……早晨6点半钟起床,每天早晨坚持做些运动,冬天则早晨7点准时起床,再冷也不恋热被窝。”
  叶老说,从福利院回来又快五年了。她说现在明显感到孤独了。腿脚也不再听使唤了,即使在家里,也只能靠两个拐杖支撑着走动了……“我现在的心情已大不如从前了……”原来,老人家现在最不放心的便是她年已60多岁且病症缠身的儿子。“要是哪天我走了,他不知道該怎么过了……”多么真挚的母爱之情的流露。但很快,老人又高兴起来,“我们一起出去看看街边的那些花吧,现在正开得艳丽呢……”她的神态多么像一个无邪的孩子,活得那么自信和洒脱。
  再次拜访叶老时,我专门给老人家带去了两袋莲子,没想到这寓意“相思”之情的莲子却成了今日寄托我对老人一份哀思与念想了……
  在叶老的卧室里,墙上挂着的两幅画中间增加了一幅“寿”字图画。她的窗台上放着一瓶玫瑰花,瓶子是红颜色的。床头上挂了一位“花仙子”挂历,老人笑着说,我天天瞧见她那对白色的翅膀就想起找的小时候……
  人艺院长张和平等送给叶老的剧院精心制作的纪念册就放在老人的床边。当时我看到由老艺术家苏民执笔的贺词是“您不仅在戏德高尚、艺术精深方面是我们的楷模,而且在健康长寿上也是北京人艺之最。”而在职人员更是用“树老根弥壮、阳骄荫愈浓”表达了他们对老人的祝福。此时,与叶老门对门居住了几十载的老艺术家、86岁的金雅琴来给她送水果了,见两位老人都是一脸的幸福,慈祥,大为感动……敬爱的叶子老艺术家,一路走好,天堂静好!
其他文献
之所以换教练不是因为我丈夫做得不好,我认为他一直做得很好,但是有时候的情况对我们两人来说都难以应对,对我来说很难找到丈夫和教练之间的平衡。  本年度网坛最后一个大满贯赛事——2012年美国网球公开赛8月27日在纽约阿瑟·阿什球场开拍。尽管遭遇暴雨突袭。比赛被迫中断2个多小时。但状态回勇的中国网坛“一姐”李娜还是以6比2、6比3直落两盘。击败英国小将沃特森晋级第二轮。打破了连续两年的美网“一轮游”魔
期刊
职业: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教师  经历:已在街道工作9年  郝克昌自2004年从蓝天一中竞聘到八角街道社区教育岗位,从事社区居民的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9年了。在社区工作中,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发挥社区教师指导居民学习,宣传社会新风的职责,热情主动为社区服务,尤其是宣传老人在社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方面,在八角社区中小有名气。他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哪里有发挥余热的老人,哪里有
期刊
日前,得知我的战友胡学成病重,壮士暮年,让我感慨万千,为此我特别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故事。胡学成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自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49年天津解放后,他积极申请入团,并成为天津一中的学生会干部。1950年冬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冲破家庭阻拦,毅然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入伍后,他曾在华北军区通信参谋训练队任队长,分配到志愿军68军工作。回国后他报考北京农机学院,并分配到吉林农
期刊
1976年10月28日出生在山东青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夏雨,30来岁就已获得了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金马奖、金鸡奖、金凤凰奖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六大影帝于一身的殊荣,可谓明星中的明星。  然而,夏雨的成长经历其实并不像人们所臆想的那样一路阳光灿烂。3岁时,父母离异,是姑姑、姑父将他抚养成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令他对亲生父亲一度若即若离……  将姑姑姑父当至亲,影帝冷淡亲生父亲
期刊
她是电影《青春之歌》中永远美丽的林道静,也是第一代知识女性的银幕代言人。从《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到《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红色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如今已经77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而她与丈夫张目相恋相知61年,更是成就了一段难能可贵的“爱情童话”。近日谢芳在河南卫视“首届十大当代孟母颁奖盛典”中担任主持人,节目的录制现场接受专访时她直言,与老伴61年不变的感情最让自己自豪,而对于
期刊
一些大型餐厅、星级酒店等,每年都要投入15-40万元用于更新餐具,并将大量残旧破损的碗碟当垃圾扔掉。这些废弃陶瓷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而且深埋地下数千年都难以分解融化,一直是令国家头疼的顽固垃圾。一位温州大学生从中获得灵感,独创了国内首家“餐具修复公司”,专门为客户修补和翻新盘盘碗碗,每年竟能为酒店节约90%的采购开支!凭借这个环保创业项目,他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赢得了600多万元的“绿色”财富,并帮助
期刊
由陈宝国、陈数、姚刚、修宗迪等主演的军事悬疑电视剧《正者无敌》近期在北京卫视播出。这是陈宝国第三度接拍“英雄无敌”系列,剧中,陈宝国扮演一位外邪内正、大智若愚、命运多折的川军统帅冯天魁,他历经磨难,粉碎了身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而抗日战争爆发后,冯天魁又率先带领川军走出四川,坚持抗战,谱写了一曲弘扬中国军人浩然正气、保家卫国的千古绝唱。陈宝国介绍说:“这部戏是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军人戏,像
期刊
解放战争中,陈再道率中原野战军二纵驰骋中原,围歼高魁庄,喋血郑庄寨,大战羊家集,屡建战功,陈毅元帅称之为“再道之勇”。全国解放后,陈再道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文革”中,陈再道将军由武汉至北京,宿京西宾馆。造反派闻讯,
期刊
走进北京援藏指挥部的财务室,隔着一面大理石柜台,一个人正埋头于桌前的一堆大大小小的单据,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忙碌着,这就是李强,来自北京市丰台城管大队,现在北京援藏指挥部财务管理部负责会计工作。  舍小家为大家  李强是—个特别爱笑的人,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给人一种真诚、热情和朴实的感觉。从部队转业后李强也干过许多工作,来到城管大队后也轮换过多个岗位,在每个岗位上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同事们眼中
期刊
由曾晓欣执导的电视剧《老爸的心愿》近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剧中,老演员高明首次与儿子高亮搭档饰演父子,二人将生活中的父子情带入剧中,演绎出别样的动人亲情。  孩子们常常在家挤對我  笔者多年前独家专访高明老师时就曾羡慕他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妻贤子孝、彼此亲密无间,特别是没有代沟、隔阂,“在家里,孩子们常常挤對我,管我叫高大腕儿,意思是说:你也是大腕儿?可能是觉得我还没达到他们的要求。對我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