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牵鼻子”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灵动教学 学生主体 数学课堂
  教学过程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兴趣为起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师生的共同活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为强化的学习动机,这样,能促进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构建灵动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出发,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实物,贴近学生生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长、正方体体积计算”时,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立体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一个图形切割成另一个图形,再比较。有的同学说:把它切成单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数数看是有几个小正方体组成。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思考的精神后,又提出新的问题:“要想知道你们家冰箱的体积,应该怎么办啊?”有学生回答:“也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有同学马上提出异议:“不对,冰箱很大,应该把它切成1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的正方体。”我开玩笑地对他们说:“有没有谁允许老师到他们家,把他们的冰箱切成一块块正方体来测量它的体积。”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同时他们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呢?到底怎么求它们的体积?”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二、启迪思维,探索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易于感知、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比较喜欢的特点,让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多种感官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探索。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组模拟购物实践活动。首先教师示范购物活动,然后提出活动要求,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设立一个小额人民币兑换窗口,由教师担任兑换员,小组长任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课前每组要准备充足的文具当商品,学生用学具中的人民币购买,注意在交易过程中要做到“文明购物,交易正确”。当我宣布活动开始后,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揣着人民币,在美妙的音乐中排队向“苗苗文具店”的售货员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整个课堂随即活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购物活动,巩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让我们看到小学生们张扬的个性。
  三、激励竞争,促进参与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显示,小学生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表现欲。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的问题或有一些探索性的比赛让学生参与,将竞争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积极思索,激烈竞争达到目标,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使课堂呈现生机。
  在教学《找规律》时,可以在新授之后组织学生打扮教室。先把教室分为几个板块,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比赛。今天学习的只是把教室布置得最漂亮,学生就是小小设计师。形式的好胜心被激发,情绪高涨,课堂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大家都愿意动一动,用一用,达到了“愿意学”的目的,把死的知识变成了本领。
  四、联系生活,体验乐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生活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赋予其生活中的角色,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引发学习数学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找规律》时,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具体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含有数学知识,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五、变式教学,确保热情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在复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时,我出示了一个长方体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一个长方体,看到这个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的想法精彩纷呈。在学生的众多想法中提取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导入课文。研究的课题源于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还是这个长方体,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把工具刀,你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生1:“把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生2:“把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生3:“把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
  學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了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反思、评价,提高了思维能力,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及热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其他文献
黑白照片的影调,由“消色”组成。“消色”就是指黑白灰颜色。黑白灰颜色在画面上表现出柔和、协调、层次丰富,颜色或者是浓重、或者是浅淡,都会形成有不同的美感配色效果。rn如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借助教材采取多种方式,把握契机,有步骤、有条理、有目标地进行指导,善于发现、探索、拓宽说的语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时就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
摘要“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这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内驱力。  关键词阅读期待 环节设计 内驱力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通过一种悬念的制造,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迫切求知
摘要打造多彩的生活,丰富作文之源,倡导自主拟题,改变习作方式,注重发展个性,写出真我风采,让作文教学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个性缺失 成因 对策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无中生有,缺乏真情,缺乏个性。  一、原因分析  1.阅读源的影响使学
《还我家园》(原照片为彩照)是一幅创意构思的4底合成制作的作品。当前人们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就是保护人类及动物的生存与平衡,怎样去爱护大自然,去保护自己的家园。作为一
在低年级的习字教学中,时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认真教,学生刻苦练,但写字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仔细究其原因,发现其实有好些教学细节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使我们不知不觉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习作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把作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即三至六年级叫“习作”。这样的话,我们在教学中要分别对待。  一、对一、二年级写话,要明确要求,提高写话质量  1.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最常见的写话形式。它的好处是图文并茂。学生要写好的前提是认真观察图画,弄明白图中有什么人或物。如果有人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座桥梁,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如何使学生在愉悦、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中搭建起汉语拼音这座通往识字的桥梁,有效、迅速地突破第一道难关呢?那就要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是顺乎自然,事半功倍的;放过口语训练,孤立地教学书面语言,是违背自然,事倍功半的。"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