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的陈年往事?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爸爸是不折不扣的核一代,我是爸爸的女儿,是不折不扣的核二代。
  除了从爸爸那里传承了核工业测控专业的要义,我还学到了与核工业有关的“保密”精髓。现在,就让我以时间为轴,慢慢厘清那些核一代们所经历过的、关于保密的陈年往事……

神秘感、失落感、责任感


  我的爸爸孙先科,196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仪表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单位。
  一群新人围绕着一个接待他们的老同志,叽叽喳喳地问:“咱们单位叫啥名字?”“咱们单位是干啥的?”“咱们单位在啥地方?”
  面对新人们热情的问询,老同志拒不回答,一笑又是一笑;那边,新人们面面相覷,热情过后,对看不到的未来,瞬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报到的地点设在北京南礼士路附近,新人们无所事事、迷迷糊糊地待了五六天,终于等到了人来接,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爸爸领导的李乐福伯伯。虽然未来仍未可知,但总算是看到了远在前方的一丝光明。于是,年轻的爸爸从城里的一个单位到了另一个单位,在辗转迁徙的过程中,爸爸慢慢从领导口中探出了自己将要大致从事什么职业,难怪之前那么神秘,原来自己未来打交道的竟然是——核潜艇!
  听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词,爸爸没有想象中的向往,反倒产生了一种不算强烈的失落感和别扭感。学的是航空仪表,干的却是核仪表,跨行了,能行吗?李乐福乐了,不管是航空仪表还是核仪表,都是仪表,测量原理基本相同,航空仪表和核仪表又能有多大区别?
  这之后,是长达十几天的专业培训,学热工,学核物理,学其他有关的各种知识,最不能少的还是学保密。一本《保密守则》,需要学员们逐条背下并牢记,当一条又一条的“不准”“必须”变成下意识的条条框框时,印在纸上的保密条文,从此就成了一位核工业从业者一生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爸爸说这一条他做得特别到位。

保密本、保密包、保密人


  正式工作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收到一本专用笔记本,还有一个大大的帆布质地的保密提包,上面都写着自己的名字。早上上班,从特设的保密室取出装着保密本的保密包;晚上下班前,再连本带包交回保密室,没人监督,但人人遵守,那么多人,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让一个字一片纸离开过工作区。
  那时,工作区设在南区,生活区建在北区,两区之间大约要步行二十分钟。也有班车,但车少人多,爸爸选择走路。那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已是大科学家了,他们选择骑车。北京的冬天很冷,何泽慧先生似乎不为寒风所动,仍然和春夏秋一样,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以呢子大衣、欧式棉裙和中式棉鞋的混搭装扮,在一群新分来的大学生中悠然地缓缓而过。北风吹过,发丝飞扬,先生的背影显得美丽无比,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是先生口袋里发出的悦耳的叮当声,那是先生揣在口袋里的钥匙、钢笔等物品碰撞后发出的声响。大科学家也和普通人一样,严格地遵守着保密规定,没有将存放保密本的帆布大包随身携带。保密面前人人平等,德高望重的前辈也不例外。
  当时,同在北京工作的还有一位夏叔叔。爸爸参军的地方叫北太平庄,夏叔叔的工作地点离此地不远,但两位老同学见面时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不说与不问,几年下来,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工作单位叫什么、对方的职业是什么。后来,夏叔叔和爸爸告别,只说要去青海,去青海干什么呢?夏叔叔不说,爸爸也不问,直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爸爸才想到老同学多半是去搞原子弹了。
  两人自此一别便断了联系,直到二十年后,夏叔叔无意间在一个会议的签到名单上看到爸爸的名字,一路打听找过来,两人才续上因保密而中止了二十年的友情……

西南水电研究所


  1965年爸爸转业,到了新单位,单位叫作“西南水电研究所”,通信地址标注的是成都某信箱。
  那个单位负责接人的干部很浪漫,他为接来的人描绘了一幅怡人的山水画卷:“你们呀,将来一边做着科研,一边欣赏窗外风景,看着青山绿水,看着农民赶牛耕田,心情会是多么愉悦呀!你们那里还有一个望江楼,能看到江的楼啊,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美?”等爸爸到了那里,一看,楼,是两层潮湿的干打垒小楼;江,是窄而蜿蜒的石绵堰。这样的山水画卷,正是秉持“保密第一”原则的大三线。
  大三线讲究的是靠山、分散、隐蔽,如果用今天的无人机航拍,基地各个工号还真是完全符合这个“山、散、隐”的标准。分属二所各个研究室的15号、17号、23号,这一个个试验装置巧妙地藏身于小山坳里,从空中俯瞰,真与四川的一般民房无异。
  因为保密的缘故,核动力试验装置可以“隐身”,不用说,从事核动力事业的单位名字必定更具迷惑性,“西南水电研究所”自然与水电无关,成都某个信箱的通信地址也必然与成都相去甚远。

  有一年,河南老家的表姐结婚,没通知我们,小夫妻便循着爸爸信封上的地址直接奔成都找来了。可想而知,偌大的成都,到哪里去找那个虚无缥缈的通信地址哟!也是运气好,小两口误打误撞,竟撞到了位于成都市区的核动力院招待所,撞到了二所六室的夏生兰伯伯,这才把表姐他们领到了我爸那里。见了我爸,表姐直怪他写信时留了一个虚拟的地址。这时已是20世纪90年代,老家的人被信封上的虚拟地址整整蒙骗了30年!
  15号,全称反应堆动力装置稳压器试验室,就是我们二所三室的前身,如今叫反应堆动力设备研究室。相比以前,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了山坳,在成都平原拥有了功能各异的装置。规模与档次虽今非昔比,但保密的责任却从未改变。
  爸爸背过的《保密守则》,如今还有,只是变成了《涉密人员保密基本知识》和《武器装备保密资格认证标准》。爸爸用过的保密本,如今还有,只是在不工作的时候,被锁在了各自的保密柜里。
  爸爸当初服务的“西南水电研究所”,如今叫“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真的搬到了成都。
  大数据时代通信的快捷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保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时代在变,但保密的精髓没变,保密条文不光要印在纸上、记在脑海里,更要渗透进生活、根植于内心。
  爸爸牢记的“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到了我这里,还要加上一句:“不该拍的不拍,不该传的不传”。爸爸说,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要常怀保密心、绷紧保密弦,因为咱是国家的人,绝不能干不利于国家的事。
  (发稿编辑:姚自豪)
  (题图、插图:陈明贵)
其他文献
分析了煤炭企业搞主辅分离的意义及所遇到的困难,提出煤炭企业搞主辅分离应坚持的原则及工作重点.
<正> 黑格尔在《小逻辑》的“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中指出,他要把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统一起来,使二者合流(参阅《小逻辑》,第24节)。这一规定使得“逻辑学”在黑格尔哲学中有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实际上成了黑格尔全部哲学的主体。 对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合流的理解和评价,在我国哲学史界似乎早有定论。大都认为,由于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合流,使逻辑学这门科学把对思维形式的研究和对思维内容的研究统一起来了,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逻辑学——辩证逻辑。对于这种传统的定论,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认为,要对
Recent advances on the use of nanocarbon-based electrodes for the electr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gaseous streams of CO2 to liquid fuel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e
<正>Photovoltaic solar cell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ways to eas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ergy shortages and solve the related envi
The atomically economic and green chemical reaction of direct amination of isobutylene to tertbutylamine, particularly under the relative mild reaction conditio
期刊
A flexible electrode of nickel diselenide/carbon fiber cloth(NiSe2/CFC) is fabric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a simple and efficient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 Owin
期刊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主宰。是一组节目的核心人物。集采集、编、播于一身。从节目的采制到播出,始终是节目的播出者,又是制作者和组织者。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要接触到
正常肝脏中,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通过信号转导,调控肝脏细胞的结构、功能与代谢,保持各种细胞与ECM数量比例与空间位置的相对稳定。肝纤维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计生政策已深人人心。但随着形势发展。计生工作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工作走向法制化的今天,更是出现了许多新
<正> 我的旧作《语言之起源》近在台湾“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之后,颇引起海内外学术界之关注。但该书所探讨的语言起源问题,是属于世界语言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学术问题,故回想起来,颇感言有未尽之处,也有不少新的发现与想法。但书已付印,无法追补,只得略述数事如下,以申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