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检查在肺结核诊断方面的初探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磁共振(MRI)技术是一种比多层螺旋CT(MSCT)更为先进的成像技术,探讨它在肺结核诊断方面价值是本文的目的。方法: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共计59例,行MRI检查。结果:48例(81.4%)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 T2信号;12例(20.3%)表现为T2W1更高信号环或等T1等T2信号。在弥散加权成像(DWI):54例(91.5%)表现为病灶弥散明显受限,呈高信号影。在增强CT:31例(75.6%)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12例(29.3%)表现为较小斑化病灶较明显中晚期强化。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在MRI检查上表现多种多样,是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是诊断肺结核准确的可靠手段,某些方面可以替代MSCT。
  【关键词】 肺结核 诊断 MRI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SCT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应用日渐增多,有取代X线的趋势,但由于肺结核患者须长期服药治疗和多次影像学随访观察 ,因此近来MSCT检查的辐射剂量也引起了关注。而MRI技术是完全不同于MSCT的另一种更为先进的成像技术,它具有无X线辐射,成像参数多,图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增强扫描反映病理改变更敏感 等优势,目前MRI在肺外结核的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肺结核诊断方面的研究甚少,笔者将通过分析,对比了解MRI的特点,探讨肺结核MRI的特征性表现,从而对肺结核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住院患者中经痰菌检查或经皮肺穿刺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临床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共计59例,均行MRI检查。其中男性37人,女性22人;年龄最小9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45岁;初治患者55例,占93.2%(55/59),复治患者4例。
  1.2 诊断标准
  均行5uPPD、血沉、结核抗体 、痰涂片、痰培养、胸部CT ,部分病例行痰结核菌定性PCR、纤支镜、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根据2012年版国家卫生部肺结核诊疗规范标准:[1]确诊病例17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确诊病例中经病理确诊3例; 痰菌阳性14例,痰菌阳性包括痰涂片阳性或痰培养阳性或纤刷物涂片阳性或纤刷物培养阳性。42例临床诊断病例中:肺部CT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病相符合的病变;5uPPD、结核抗体 、血沉均支持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且均行规则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半月后复查 显示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除外肺部感染。
  1.3 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GE Signa Hdi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及8通道正交体部发射/接收线圈,固定体部,检查中平扫行(1)T2WI①FSE,参数为:TR/TE6000/90ms;②SSFSE,参数为:TR/TE1800/90ms;(2)T1WI①SE,参数为:TEMinimum;②FSPGR,参数为:TR/TEMinimum/140ms;(3)DWI,参数为:b=600,TEMinimum,增强行LAVA,参数为:Flip angle12。
  2 结果
  59例中增强磁共振41例,平扫磁共振18例。59例中磁共振的表现均不一样,大部分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48例为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影(48/59),出现百分率为81.4% ;12例为T2W1更高信号环影(12/59),出现百分率为20.3% ;12例为等T1等T2信号影,(12/59)出现百分率为20.3% ;8例为较短T1较长T2信号影(8/59),出现百分率为13.6%。弥散加权成像(DWI相),54例为病灶弥散明显受限,呈高信号影(54/59),出现百分率为91.5%。41例增强磁共振中:31例为边缘环状强化影(31/41),出现百分率为75.6% ;12例为较小斑化病灶较明显中晚期强化影(12/41),出现百分率为29.3% ;9例为大片状病灶及较纤细、规整分隔状强化影(9/41),出现百分率为22.0%;2例为等或稍长T1较短T2信号影(2/41),出现百分率为4.9%。
  3 讨论
  MRI成像原理十分复杂,简言之就是利用人体组织结构的氢质子在外加磁场中的主磁场、梯度场与射频脉冲的作用下产生磁共振信号,再经过计算机运算和一系列变换,产生人体组织任意断面图像的新技术。MRI图像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和增强扫描反映病理改变更加敏感等优势,能显示病变与正常胸部各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显示实质性病灶由于组织来源不同而存在着的信号差别。近来Rizzi等[2]对比研究了50例肺结核的HRCT与MR 图像结果表明,MRI 在显示肺结核病变范围、肺实质病变与空洞、淋巴结与胸膜病变等方面与HRCT 反映的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肺结核是一种特异性的慢性炎症,由于病理改变的多样化—渗出性、增生性、和变质性,且三种病理变化相互交织,决定“多种形态影像共存”是肺结核有价值的影像学形态表现。本组中有81.4%(48/59)MRI为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病灶为主,提示病灶存在炎症反应,局部氢质子含量较多,特别是自由氢质子的增高;20.3%(12/59)MRI为T2W1更高信号环影、41例增强磁共振中有75.6%(31/41)为边缘环状强化影(31/41),等T2更高信号环及环状强化提示病灶边缘肉芽组织增生及灶周炎症反应,均导致局部氢质子含量增多,而内部坏死组织内大量坏死组织碎片及纤维组织增生修复导致自由氢质子含量减低;13.6%(8/59)MRI为较短T1较长T2信号影,较短T1信号考虑干酪病灶内脂质成分的增多;20.0%(9/41)增强MRI为大片状病灶内灶状及较纤细、规整分隔状强化影(9/41),较大病灶内分隔状强化考虑多个结合球融合边缘有肉芽组织,残存肺组织或肺血管; 20.3%(12/59)MRI为等T1等T2信号影,等T1等T2信号考虑为病灶内以纤维成分为主,病灶内自由氢质子相对较少;弥散加权成像(DWI)有91.5%(54/59)为病灶弥散明显受限,呈高信号影,弥散明显受限提示炎症病灶内明显细胞水肿[3]。结合本组患者临床均为活动性肺结核,提示以上肺部病灶磁共振表现为病灶处于活动期,或结核复发,需予临床干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3)73
  [2]. Rizzi EB, Schinina v , Cristofaro M, et al. Detec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comparing MR imaging with HRCT .BMC Infect dis ,2011,11:243—250.
  [3]. Nestorl Muller , Richards Fraser , Kyung Soolee, et al.《肺部疾病放射影像与病理对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36—4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价值作用。方法择取2012年-2015年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经过最终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38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得知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肝囊肿,诊断准确率达到97.37%,与最终检查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显示25例为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食管型颈椎病临床放射诊断疗效。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的食管型颈椎病患者27例,对其进行放射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具全分析,评估诊断效果。结果:27例患者颈椎体前缘有骨质增生存在,程度有差异,形态有区别;14例颈段食管后壁局部隆起;18例患者均有前缘骨赘现象,表现形式为花边样骨质增生,无规则性;单个弧形压迹、双弧形压迹、多弧形压迹例数分别
期刊
在检查受试者健康和评价科学研究的实验结果时,血样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就必须获得高质量的血液样本,采取正确的运送、处理和保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失常阳性率为70%,而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心律失常阳性率为40%,两种方法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在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期间的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健康体检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双多普勒同步取样技术对两组进行诊断,然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功能3级的患者LVEDD测量结果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