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电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治疗4个疗程,进行面神经评分及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有效率100%,高于静止期的72.2%及恢复期的64.70%,三组比较X2=6.331,P<0.05。结论:急性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优于静止期及恢复期。
  【关键词】电针 分期 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059-02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以患侧面部肌肉麻痹、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严重者伴有味觉消失或听觉过敏等为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1]。该种疾病是一种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医认为此病是因体内正气不足、脉络空虚,或因风寒、风热诸邪侵袭面部经络,致使气血痹阻,面部经络濡养不足,肌肉收缩驰缓[2]。周围性面瘫患者常由于面部肌肉瘫痪会产生社交困难、形体美观受损,不仅给患者身体上带来痛苦,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针灸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舒筋通络,且简便、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成为治疗此种疾病的首要方法[3],随着灸法的深入研究,电针技术逐渐进入临床治疗中,本研究对2016-2017年于我院收治的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分期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2月于我隐女治的周围性西臃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38-66岁,平均(452±6.1)岁,病程 1-70d,平均(18.6±3.3)d;急性期15例,男10例,女5例,平圳[龄(46.3±5.8);静止期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3±5.8);恢复期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45.7±6.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4]
  ①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眶扩张、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②起病急,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面瘫高峰。③排除因其他中枢神经病变导致的表情瘫痪。④年龄18-70岁(包括18及70岁)。⑤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70d。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及其他原发性疾病。②周围性面瘫继发其他疾病患者。③惧怕针刺者。④哺乳期、妊娠期患者。
  1.4 分期标准
  急性期:发病1-7天;静止期:发病8-20天;恢复期:发病21-70天。
  1.5 治疗方法
  1.5.1 穴位主穴:颊车、地仓、阳白、四白、翳风、合谷。配穴:风池(恶寒者)、曲池(风热者)、攒竹(不能抬眉者)、迎香(鼻唇沟平坦者)、人中(人中沟歪斜者)、承奖(颊唇歪斜者)、恢复期加足三里。
  1.5.2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面部常规消毒,对颊车、阳白、地仓、迎香、承奖、攒竹穴位浅刺,针尖与表皮成15°,平补平泻,翳风、合谷、足三里垂直针刺,刺入1寸左右,捻转得气后选择两组主穴与一组配穴,连接电针;电针仪输出电位“0”,疏密波,频率50-60次/分,电流以患者有轻微感觉为宜,持续时间约5-10min,留針30min,1次/天,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内休息3天。全程四个疗程。
  1.5.3 注意事项嘱咐患者针后注意面部保暖、免受凉风,饮食忌辛辣、生冷。
  1.6 疗效观察
  采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量表[5],痊愈: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100分;显效: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75-100分;有效: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50-75分;无效: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50分以下。全程4个疗程,在疗程开始前、4疗程后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分。总有效人数=痊愈人数+显效人数+好转人数。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显著性水平a=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将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急性期15例,男性患者占66.67%,女性患者占33.33%,静止期患者18例,男女所占比例与急性期相同,恢复期17例,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64.71%,女性35.29%,三组患者性别比较X2=0.019>0.05,平均年龄比较F=0.778>0.05,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评分
  在治疗前与治疗4个疗程后,对面瘫患者进行面神经麻痹评分,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的患者经过四个疗程电针治疗后,面神经评分分别达到89.33±7.27、78.85±8.81、74.21±6.93,均高于治疗前,且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止期与恢复期治疗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静止期、恢复期评分分别与急性期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临床效果比较
  急性期面瘫患者痊愈人数9人,无治疗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100%;静止期痊愈人数3人,治疗无效患者5人,总有效率为72.2%;恢复期患者治疗痊愈人数3人,治疗无效6人,总有效率64.7%;三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X2=13.73,P<0.05,总有效人数比较X2=6.331,P<0.05,说明三组患者在进行电针治疗后治疗效果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突孔内面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6]。针刺具有消炎、消肿及抗菌的作用,对损失的周围性神经有再生的作用,现临床医生治疗该病时均采用电针治疗,一方面因为当针刺穴位得气后,在留针期间让针体通过特定电流,电刺激结合针刺激达到适宜的刺激量,使得治疗的效果得以扩大;另一方面因为电针操作较熟悉、易操作。临床上将周围性面瘫按照其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现针刺治疗已是公认的治疗方法,但对治疗的时机尚未统一。
  本研究对收治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周圍性面瘫患者50例患者实施电针治疗,治疗4个疗程,共40天。面部神经性评分,面神经评分分别达到89.33±7.27、78.85±8.81、74.21±6.93,均有所提高,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期与恢复期治疗后分数提高范围低于急性期,且治疗后静止期、恢复期评分分别与急性期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面瘫患者痊愈人数9人,静止期痊愈患者3人,恢复期痊愈患者3人;急性期实施针灸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高于静止期的72.2%及恢复期的64.7%,三组比较χ2=6.331,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观察结果均表明在急性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优于静止期及恢复期,这与杨晖[7]认为的在急性期应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肯定了电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疾病的地位,有很强的治疗效果,且在周围性面瘫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越早所取得的效果越好。本研究中的不足还请同僚多加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悦.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8):1294-1296:
  [2]陈竣海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6):1036-1038
  [3]罗淑燕等.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300
  [4]孙国杰.针灸学[M].第四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78.
  [5]杨万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03(09):786-787.
  [6]胡家倩,电针结合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574-2575.
  [7]杨晖.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126例临床观察田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04):31-32.
其他文献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和《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推行、开展实施“体育、艺术2+1
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话题,快乐体育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快乐锻炼、发展个性,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育体与育心的目标。对于如何把快乐体育的理念在
本文借助于热重分析法,测定钛磁铁矿碳热还原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碱金属碳酸盐能够加速钛磁铁矿碳热还原反应。催化作用顺序Na_2CO_3>Li_2CO_3更多还原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与规则的不断演变,罚篮已然成为篮球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甚至决定最终比赛的结果。罚篮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优秀的心理品质。该文从表象
本文利用辉光放电离子溅射法成功地将稀土元素La,Ce离子化,并以较高的浓度渗入纯铁.采用金相、电子探针、能谱(EDAX)及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了被渗试样的渗层结构,确定出稀土元素在纯铁中的两
体脂含量和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状况都呈显著的负相关。目前减控体脂最好的手段是运动加营养的联合干预手段。运动形式主要是60%左右的最大摄氧量为目标强度的有氧运动,和足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进行血液灌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无差异,P> 0.05;治疗后,
【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由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糖尿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纳入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单一治疗组(n=32)和联合治疗组(n=35),单一治疗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6633,P=0.0207),2组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福建魁岐花岗岩、大别山罗田地区条带状混合岩及其中的浅色脉体进行酸腐蚀并对腐蚀像进行研究。通过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DIC)、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这3种岩
[摘要]目的:探讨全消化道钡餐造影中胃肠动力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实施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患者100例为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直接口服产气粉与500m150%-60%钡剂混悬液:研究组给予莫沙比利药物口服,接着给予口服产气粉与500m150%-60%钡剂混悬液。比较两组的钡餐检查所需时间、受×线辐射时间、疾病检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