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想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应该是“社会质量”、“内部质量”、“工作质量”的协调统一。高职院校应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鉴定性评价与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教师、领导评价结合,评价与监控相统一,全方位、多形式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8)010-0098-02
  
  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控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评价对人才培养工作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评价可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错误的评价必然对人才培养产生误导,甚至导致失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是确保按既定方案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因此,建立切合院校实际的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评价和监控的前提是对质量内涵的自觉与正确把握。本文试图在对现阶段高职教育质量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想。
  
  一、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解读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指高职教育固有的特性满足其顾客(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的产品(高职毕业生及其课程与专业)满足用人单位的程度上,就其核心内容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是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包含以下的涵义:一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二是学生对高等学校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即“内部质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教师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显然“社会质量”是核心,“内部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工作质量”则是提高“社会质量”和“内部质量”的保证。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应该是“社会质量”、“内部质量”、“工作质量”的协调统一。如果只注重“内部质量”而忽视“社会质量”,那么学校教育就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必然会加剧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只注重“社会质量”而忽视“内部质量”,那么“社会质量”将只能是空中楼阁;无论是“社会质量”,还是“内部质量”,最终都要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获得,依赖于“工作质量”的提高而提高。
  因此,高职教育实践中的质量控制,首先应更多地关注社会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及长期广泛就业的需要,在广泛收集、准确预测社会需要,并分析、研究、把握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设计培养方案,认真付诸实施,竭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以保证“内部质量”与“社会质量”。
  
  二、院校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设计
  
  鉴于高职教育质量内涵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鉴定性评价与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教师、领导评价结合,评价与监控相统一,全方位、多形式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
  
  1 校内师生及领导的评价与监控
  校内师生评价、监控是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评价和监控的主体,是保证教育过程按既定方案实施的有效措施。其实施可分为三个层面:学生、教师和院校领导。
  第一,学生评价、监控。学生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是直接受益者。学生评价、监控对改进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学生评价、监控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①建立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在每个教学班及教学组确定若干名学生代表作为信息员,定期、不定期地向主管部门反映同学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的信息反馈是指对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逐项做出评价,填入院校事先设计好的量表,按规定的时间、程序呈报主管部门;不定期反馈是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既定方案有明显偏差或出入的情况,或来自学生的关于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对较严重的问题提交预警信息。②设立教育教学信息反馈专用电邮信箱。现在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借助网络,各相关部门都应设立自己的专用电邮信箱,并向学生公布,作为学生反馈信息的专用信息通道,及时、广泛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
  第二,教师评价、监控。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一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院校的资源配置、教学设计的合理程度及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亲身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有关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监控最具权威性。教师的评价、监控拟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①建立教师教学日志制度。科任教师要按规定的项目要求,真实、详尽记载当天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和监控的切入点,并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为了便于借助计算机及时进行教学情况的分析,教学日志应采用统一、规范、便于计算机处理的语言。②建立教师教学周报告制度。教育教学任务的直接参与者(主要是科任教师)对每一周的教育教学情况在自我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按统一的要求做出小结与评价,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③建立教师教学互评制度。每学期期中、期末以教研组或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评教,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从同行的角度给出多方位的评判。
  第三,教学督导人员的评价、监控。教学督导是伴随着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学实践实施监督和指导,因此教学督导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具有第三者评价的那种客观公正性、导向性、诊断性、及时性、综合性、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教学督导对教学的评价可分为程式性的和非程式性的两种。
  程式性评价、监控。教学督导实际上是以评价为前提的,因此可设计统一的表式,由督导人员把实施督导过程中对教学的评价填人专用的评价表中,并按规定程序送交有关部门。
  非程式性评价。是指教学督导人员在程式性评价表所涉及的评价内容之外,发表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意见。这种评价一般应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每位督导人员每学期应至少呈交两篇书面评价意见。
  第四,领导评价。院校领导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分为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两种,并以定期评价为主。由于领导特殊的地位,其评价产生的效应最大,所以领导评价务必客观、准确。
  定期评价。建立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工作评议会制度,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各自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情况,与会者均可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由领导作归纳性评价,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向全校发布。
  不定期评价或非组织评价。这种评价是学校领导对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状况发表自己的意见,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这种评价具有及时性和不确定性。
  
  2 企业评价、监控
  企业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通过聘用毕业生,能直接感受毕业生的综合情况,并以是否符合本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价值取向,因此,企业对高职教教学的评价具有“终结”性的评价意义。学校应与相关企业 建立稳定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及时获取来自用人单位的评价信息,作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的参考依据。这种评价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第一,建立人才培养工作评议会制度。定期请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教育的企业或吸纳本校毕业生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到学校对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甚至对涉及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问题,结合新情况以及实践的效果进行重新审视、研讨,形成共识。
  第二,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学校各教学系应与毕业生建立稳定的联系,定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尤其是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所在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据此对以往的教学设计及手段之合理性做出准确的评价。
  
  3 政府评价、监控
  在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中,政府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代表一方民众的意志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内高职教育的发展履行政府职责,提出规划与要求。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政府始终处于领导地位。政府评价对高职教育尤其是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及人们的高职教育消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目前政府对高职教育的评价、监控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制度化检测评价、监控,如各类等级证、资格证以及毕业证书制度等;二是周期性的检查、评估。地方政府应聘请一些资深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代表作为本级政府的高职教育评估专家,组成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专家团或专家组。依照国家及省政府对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教育发展规范暨评估指标体系”,既作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性文件,又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采用定期评价和经常性的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作出评价。其评价结论应由政府在一定的范围内公示、核准后向社会公布。作为院校改进工作暨为人们的高职教育消费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三、各种评价监控信息的处理
  
  正常情况下,各种评价、监控信息都要及时传递到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分析后向院校决策者提出建议、意见,或向执行层发出执行指令。
  事实上,学校的各个管理机构都是评价、监控信息的整合机构,都有分析处理反馈信息的职责,所不同的是不同的管理机构实施整合的侧重点不同,手段不同。教学部门整合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信息,后勤部门整合的重点是围绕教育教学的服务工作。院校内部各组织对来自各方面的有关人才培养的评价、监控信息的处理与各自的日常工作是完全一致的。各种评价、监控信息应该按照既定的渠道传递,使信息的受理部门通常收到的反馈信息与部门的业务性质、职权范围相一致;有些信息也可以同时反馈给上、下级或两个以上的相关部门。
  院校内各部门通常收到的来自校内的反馈信息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属于告知性的,要让其知道的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些部门的下级是信息的第一处理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二是要进行分析处理,做出处理意见或建议的信息。此时收到信息的部门,应该是这种信息的第一处理部门。要对收到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若要处理的事项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则应及时、果断的做出决策,并向相关部门发出指令;若要处理的事项已超出了本部门的权限,则应尽快提出建议呈报上级处理;若要处理的事项情况严重,已接近或达到预警临界线时,要及时启动预警程序。
  来自校外政府组织或企业的反馈信息,应由学院党、政办公室及有关职能处室及时分析研究,提出建议或意见。
  
  四、结束语
  
  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对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评价与监控功能的有效发挥必须以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为基础,以信息传递畅通、反应灵敏为前提。否则,即使建立了机制,也未必能发挥好的作用。
  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评价、监控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也只有建立在师生都有奋发向上干好工作或立志成才的良好愿望的基础上。否则,再有价值的监控信息也有可能被冷遇。为此,院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
  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为了使与人才培养有关的各个要素以最佳的状态出现,除了思想教育外,院校应推行“标准化工作”。要针对校内各个岗位的工作实际,制定详尽的、操作性很强的岗位规范、绩效标准、违章处理条例及违例补救方案,从制度上确保在实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调、有序运行。
  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和监控是以既定的质量标准为标尺的,而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以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为依据确定的。因此,随着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的变化,高职教育的质量标准、评价与监控的尺度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秦玉珍
其他文献
细节更加丰富,堂音更加丰满,声音更加润泽。尤其是高频的改善更加明显,带来空气感和临场感的大大提高。
在一个三重叠加一次转型社会的当今,在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范畴的高等职业教育,建构什么样的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当今人才和未来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李瑞环同志对于政协如何正确履行职能,曾经提出了"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的要求。近几年来,不少地方政协正确理解、落实李瑞环同志的这三点要求,工作颇
期刊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的载体也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录音、录像、软(光)盘等是各种活动真实的原始声音、图像记录,也是重要的音像档案。因此,近年来各档案馆(室)有
德国“Hi-EndShow”为欧洲第一大极品音响器材展览,由德国声频工程学会主办。德国Hi—EndShOW是世界-Hi-End行业的一面旗帜,体现了世界Hi-End行业的进程。大展不但可以领略到先
《极致立体声九号:你我》可以被看成是市场和艺术力量博弈的结果。从2006年名为《红袖子》的“极致立体声一号”出现后,这一系列一直偏重于对各种音乐元素的介绍。一号《红袖子
这几年,也已登过几座名山,但当我有缘作九寨沟之游时,却惊奇地发现,这里与其他名山大川有着全然不同的感觉。在九寨沟游览,可以不劳攀援之苦。一进沟口,往来如梭的游览观光车
音外音电子公司总经理周越人先生是上海发烧友非常熟悉的音响界名人。他1993年八行.先后创办过“大和”、“威信”等沪上知名发烧音响公司.经销过“Dynaudio”、“Wilson Audio
<正> 我局是生产煤炭的特大型企业,也是耗能大户。在加快经济发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新形势下,我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