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运用探讨

来源 :现代医用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讨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运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于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进行诊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影像诊断,直肠镜检查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以直肠镜检查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参考,判断CT影像诊断对术前病例分期以及淋巴结阴阳性的准确度。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病例分期诊断准确度,CT影像诊断Ⅰ、Ⅱ、Ⅲ、Ⅳ正确分期例数与直肠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淋巴结阴阳性诊断准确
其他文献
通过回顾分析我国应对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实践发展过程,以及灾害护理教育与灾害护理学科的发展过程,展示灾害护理的不断进步与完善。针对灾害的发展规律、灾害医学与灾害护理学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展望未来我国灾害护理的发展。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CTA)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发病6 h内均行颅脑CT平扫及脑CTA检查,观察血肿量大小,统计患者血肿扩大发生情况,比较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的影像学差异,评价初次影像学检查时,CT平扫和CTA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出现血肿扩大为25例,发生率为41.67%;血肿扩大组的CT平扫征象与CTA点征所占比例较血肿未扩大组更高(P<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侧枝循环监测的敏感性对脑梗死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侧枝循环监测。分析脑梗死侧枝循环监测情况、脑梗死侧枝循环程度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侧枝血管显示敏感性和性别、梗死面积、部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差异(P<0.05);66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SWI检查后,有51例侧枝血管显示,占比为77.3%,1级显示23例,占比为34.8%,2级显示28例,占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72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A、CT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1.67%、96.67%以及95.83%,MRA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31%、98.31%以及97.22%,相比之下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目的:探讨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90例,依据病灶良恶性情况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良性病灶设为对照组,恶性病灶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病灶密度大多为Ⅱ型以及Ⅲ型,对照组病灶密度大多为Ⅰ型,且研究组支气管充气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灶大多≥3.0cm,而对照组病灶大多在1.0~2.9cm之间,研究组病灶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病灶周围变化情况主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采用急诊腹部CT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CT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评价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25例患者,经CT确诊21例,4例漏诊或误诊,符合率为84.0%(21/25);CT图像:(1)直接征象。在平扫中,肠系膜静脉栓塞的17例患者,可见肠系膜血管明显增粗,且密度影稍高,病变部位血管具有模糊的边缘;增强扫描:2例SMA栓塞血管显影狭窄严
目的:探讨胸膜病变及肺周围型肿块在超声增强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已行CT检查提示胸膜病变或肺周围型肿块患者进行分组,分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组(对照组)和超声增强造影引导穿刺组(造影组),分析对照组和造影组穿刺的阳性率以及造影组内造影增强不同区域的穿刺阳性率,评估超声增强造影引导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价值。结果:80例患者,恶性肿瘤47例,包括肺腺癌25例,肺鳞癌11例,肺转移癌3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恶性间皮瘤2例,肉瘤样癌2例;良性的病变为24例,包括炎性病灶10例,结核13例,软骨性错构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间我院接收的76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前列腺癌影像学图像特征及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结果:于动态增强MRI早期(≤60s内),PCA边界清晰,强化比起前列腺周围带强化时间稍早,强化程度也更高;于动态增强MRI中期(≤120s),PCA病灶强化依然较周围带更为明显,中央带强化趋向逐渐扩散,且正常组织强化也
目的:研究MR动态增强和钼靶成像检出乳腺癌的效果对比。方法:于本院触诊乳腺肿块患者中随机抽取71例,分别对患者进行MR动态增强扫描、乳腺钼靶检查以及活检病理检查,对比乳腺癌及乳腺肿块检出率。结果:经本文研究,乳腺钼靶组病灶93例(86.1%),良性肿块68例(93.2%),乳腺癌检出25例(71.4%)。MR动态增强组病灶102例(94.4%),良性肿块69例(94.5%),乳腺癌检出33例(94.3%)。乳腺钼靶组乳腺癌检出25例(71.4%)。MR动态增强组乳腺癌检出33例(94.3%)。与病理活检组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的检查结果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根据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53例和恶性组37例,分析多排螺旋CT周围图像和MPR图像,观察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的征象,对比其差异性。结果:与CT轴位片相比,79.66%、80.65%以及80.00%,多排螺旋CT扫描并MPR在孤立性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特异性(91.43%>79.66%)、灵敏性(90.91%>80.65%)和准确率(91.11%>80.00%)相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