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结尾中的心理描写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愿》结尾段中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这是京京把课文全部读完后的心理活动。粗看,说的不过是要像万卡那样给乡下的爷爷写信,他的爷爷也能收到他的信,颇为直白。但细细读来,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心理活动描写别有机杼。
  包括心理活动在内的结尾段属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部分,然而心理活动却是在高潮之时的顿转,其余波荡漾,更显出情节变化之美;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人物性格的塑造在跌宕起伏之中逐步完成,而顿转——给乡下爷爷写信的心理活动描写,使人物形象的某些特点(天真、倔强、认真、沉郁等)留给读者的印象更为深刻。
  课文由四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就是四个场景,四个情节。从第一部分开始到第三部分,情节一直处于低潮。而第四部分,情节急转,到京京终于如愿以偿地朗读《万卡》时,情节发展到了高潮。但是,最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却使情节在高潮时发生顿转,由波峰陡然跌至波谷。这情节变化之妙,的确令人佩服。
  出乎读者意料的顿转,不仅能让读者叹服这情节变化之妙,而且还能使读者对京京的某些性格特点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刚读完课文,感情得以宣泄,完全可以心情舒畅一点。可读者万万没有想到,京京还是那样忧郁。这最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就高明地暗示读者,京京性格中的沉郁、多愁善感并没有因能朗读课文而有丝毫的改变,他仍然是那么的压抑。真可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至于他的天真、倔强、认真,只要对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中的相关词语稍加品析,就可对此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结尾段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如果没有这心理活动描写,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定将大为减弱,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会有所减色。正是因为有了结尾段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其思想内涵才显得深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更为凄楚。
  请注意:京京不是在家中的写字台或桌子上写,也不是在教室的课桌上写,而是“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写,而且之前还有两个“一定要”,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京京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压抑虽然一时得以宣泄,但他的生活呢?等待他的是什么?是万卡那样的吗?家庭、学校、同学给他的伤害太重、太深了,心灵的伤口看似暂时愈合,但“社会悲惨洗礼”而形成的阴影却钻到他精神的血脉里去了,抹也抹不掉。
  他指出赵小桢读得不对,他的善意提醒和真诚的告白,得到的却是她的不屑(“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读得不对?”)和挖苦(“得了吧,老师不让你读,你就说人家不对。你在妒忌。”),并遭到同学们的哄笑。生活在这样的班级之中,他能感到温暖和幸福吗?
  老师根本不了解和不理解京京,并且雪上加霜,进一步伤害了京京这个本就可怜的孩子,使他再次感到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压抑。
  现实是如此的灰暗,已深深地烙在他的心灵上。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定既不在家里给爷爷写信,也不在学校教室里给爷爷写信,而是决定在他曾经独自一人朗读过课文《万卡》的小树林里写,并用两个“L定要”强调这是确定无疑的。由此可见京京的认真、倔强到了何种程度,其遭遇之悲惨又到了何种程度。
  好在京京是一个倔强的孩子,这一切他都承受下来了。可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能承受多久呢?
  他只能寄希望于给爷爷写信,像万卡那样通过书信再次宣泄自己的感情,以暂时舒缓自己的因长期压抑无助、孤独寂寞而造成的不良情绪。
  总之,结尾段中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在不经意之间巧妙地暗示读者,现实对京京的伤害太深了,京京没有办法把它消除,才下了眉头,却又涌上心头。除非柳暗花明,他的父母能翻然改悟,学校和教师能真的以生为本,真的实施素质教育。否则,他将继续受到伤害。有心的读者是能够明白作者用心理活动描写结束全文的良苦用心和深意的。
  心理描写是《心愿》这篇小说有别于其他儿童小说的特色之一,而结尾段中的心理描写,更为这种特色锦上添花。
  这种锦上添花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心愿》中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能充分地展示京京丰富的内心世界。而结尾段中的心理描写不仅展示了京京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强化了京京性格中的其他方面,使小说所塑造的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更加凄楚。其二,结尾段中的心理描写,将京京的命运与万卡的命运再次联系起来,能帮助师生认识到家庭和学校给京京带来的伤害已深入骨髓,从而加深对“心愿”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其三,结尾段中的心理描写,其语言平平常常,但透过这平平常常的语言,师生用心品析,定会有所收获。如其中的最后两句,即“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这两句会让我们思索:收到信后,爷爷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京京所处的境况能有所改变吗?等等,读者(包括师生)都可以参入再创造。因此,这两句可收言已尽而意未尽之效,并便于读者参人再创造。
  责任编辑:刘艳
其他文献
书法对于每个炎黄子孙而言,都是一种情怀.儿时的书法是门庭上红红的春联,喜庆祥和,却又是那么令人敬畏.看着她被风雨洗尽铅华,却不敢扯她下来.这种敬畏伴随着自己的成长,非但
期刊
2012年9月20-22日,南京军区第三届军事训练医学学术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会议由南京军区军事训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113医院承办,南京军区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协办 Se
摘要:宗教思想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态观,进而影响到文学中的生态描写。美国早期文学中的生态描写主要受到清教思想的影响,表现为美化新大陆、用宗教思维观察自然环境和进行荒野描写。通过研究清教思想与美国早期文学中的生态描写,可以丰富我们对美国早期文学和清教思想中的自然观的理解。  关键词:清教思想 生态描写  宗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价值观、自然观等,即使今天依然如此。林恩·怀特于1967年发表《我
余学书以楷书为主,尤喜小楷,初取法自隋唐而下至明清,对虞、褚、颜、柳、欧、唐人写经、文衡山、王雅宜、祝允明等皆用功临习,后自唐而上上追魏晋,于钟、王小楷诸如《宣示表
期刊
期刊
语文作业,似乎总和背诵、默写、作文、阅读理解脱不了干系.学生怕学语文,正是因为语文练习、作业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都采取了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但是
《爱》是一部关注老年人晚年生存状态的影片,讲述了法国巴黎一对退休音乐教师老夫妻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故事.影片极大地保留了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作者化风格.本文对影片的特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一直致力于关注黑人社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端.相比早期黑人作家对于白人迫害黑人的直接描写,她以一种更客观的口吻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在贯彻新课程标准先进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应运而生。它改变了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重点探讨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一、设计亮丽导语,创设情境  课堂导语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曲音乐,一则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