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可挖掘的特色与亮点。医学伦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体现于医学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要求等方面。在思政教育“一盘棋”的格局下,部分医学院校仍存在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现象,造成医学伦理教育缺位、实效性不强、创新性欠缺等问题。探寻医学伦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理路,应从共振育人效应、挖掘育人资源、扩宽育人渠道等方面着手,构建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实现机制研究”(20CKS048),陕西省软科学项目“突发公共事件媒体传播策略”(2021KRM18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可挖掘的特色与亮点。医学伦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体现于医学人才基本培养目标、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要求等方面。在思政教育“一盘棋”的格局下,部分医学院校仍存在重知轻行、知行分离现象,造成医学伦理教育缺位、实效性不强、创新性欠缺等问题。探寻医学伦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理路,应从共振育人效应、挖掘育人资源、扩宽育人渠道等方面着手,构建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以流程优化4A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流程的评估、分析、改进、实施4个方面对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发热预检分诊和防控前沿化措施进行探索,寻求形成可控性、有效性、常态化防控策略。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法、头脑风暴法、数据分析法,对突发公共事件下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就医流程存在问题及多次改进情况和现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基于国家防控政策,疫情常态化下,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根据实际需求多次流程优化后,建立诊前-诊中-诊后全方位防控。结合互联网+智慧医疗,线上、线下相结合布局疫情防控,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
目的:探讨智慧病房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建设智慧病房项目,应用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病区,实现对医疗环节的全闭环管理。结果:根据调查统计,项目运行9个月以来,病区住院患者好转率提升27.9%,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下降82.4%,平均住院日缩短10%,患者满意度由原来餉75%提升至91%,医疗质量数据和医护效率全面提升。结论:智慧病房充分利用整合医疗信息数据资源,建立管理信息化,医疗数字化,服务优质化,智慧人文化的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患者医疗服务体验差的问题
健康的社会决定性因素理论指出,不同的社会成员因其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其面对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健康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社会工作参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实践根基是党和政府为核心、多方主体合作,而专业契合性则是内在要求。但由于健康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参与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尚待解决、以及生物一医学模式对疾病社会因素的忽视,健康社会工作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依旧存在互嵌困境。预防为主,提升居民社会福祉需要进一步探索健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不安全感的关系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认同量表及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对652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工作满意度与组织认同呈正相关,工作满意度、组织认同与工作不安全感均呈负相关(P<0.01);工作满意度对工作不安全感有直接预测作用,也可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预测工作不安全感。结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可以影响工作不安全感,组织认同在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彰响机理。结果:除厕所粪污治理以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举措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均有显著作用;整治满意度对农民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厕所粪污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其他举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差异化中介效应;农民参与正向调节厕所粪污治理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负向缓和生活污水治理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结论:优化以农民满意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