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认识思考对象,批判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结果,从而不断探究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方法,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这里说的“反思”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回顾”,它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写教学反思在不少学校已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必须环节。那么,教师又该怎样来写教学反思?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写课后教案。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
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用课后教案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动态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
2、 写反思札记。与写课后教案不同的是,写反思札记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可以每节课写一次,也可以每个单元、一周写一次。写反思札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写成功与经验:把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教学效果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自己认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使用的感触,自己最满意的教学活动等等,详细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日臻完善的境界。
(2)、 写失败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一些观摩课、展示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便于今后在教学中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记课堂应变智慧: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是课前预设的,它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与课堂情境油然而生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课后应及时地记下这些课堂智慧,以便应对以后课堂上类似的偶发事件。
(4)、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与突破,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启迪思维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做可以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写反思札记无需花费过多的笔墨和时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3、比照观摩课。即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是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分析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不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潜能和研究能力,这样就能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作者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丁洪刚
这里说的“反思”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回顾”,它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写教学反思在不少学校已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必须环节。那么,教师又该怎样来写教学反思?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写课后教案。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
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用课后教案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动态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
2、 写反思札记。与写课后教案不同的是,写反思札记并非要求面面俱到,可以每节课写一次,也可以每个单元、一周写一次。写反思札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写成功与经验:把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教学效果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自己认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使用的感触,自己最满意的教学活动等等,详细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日臻完善的境界。
(2)、 写失败与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即使是一些观摩课、展示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课后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便于今后在教学中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记课堂应变智慧: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是课前预设的,它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与课堂情境油然而生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课后应及时地记下这些课堂智慧,以便应对以后课堂上类似的偶发事件。
(4)、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知识点上有什么新的发现与突破,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启迪思维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做可以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写反思札记无需花费过多的笔墨和时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3、比照观摩课。即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是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分析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凝聚生成教育智慧,不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教育潜能和研究能力,这样就能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
(作者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