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德意识,做社会小主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公德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时期的社会公德意识尚处于朦胧阶段,对社会公德的概念、公共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皆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而获得。幼儿园公德意识的培养应从三方面入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提出培养幼儿公德意识的理念,在幼儿园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 公德意识 传统伦理
  一、规则意识的体验与培养
  幼儿园学习、生活、游戏等各项活动都有明显的规则,可称之为常规。平时,教师常常倡导,加强常规教育,常规的培养需要贯穿在每时每刻之中。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家庭走向第一个集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制度对自身而言已是一大进步。
  如:早上入园,向老师问早,向长辈道“再见”;吃完饭要把桌前掉的饭粒拾进碗里,然后轻轻地把碗放进框内;教室里不能奔跑,不能大声喊叫;有事情要先举手;入厕时学会等待,一条条、一件件,老师均要一次次反复咛嘱。每天都重复,看似很枯燥,幼儿就是在不断的训练中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教师可用强化法练习。如:发现幼儿把碗放进框内,发出很响的声音,教师要求幼儿把碗拿回来,重新轻轻的放。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太随意的生活习惯养成之后,当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环境,会有格格不入的感觉,集体生活会让他们觉得难以忍受。教师要逐渐地帮助他们提高生存、生活与交往能力,学会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反映公共人格的精神。
  二、责任意识的体现与培养
  责任意识则要求人们自觉调整、处理自己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所在,努力成为一个尊重自己、对他人负责、对组织、对社群、对社会尽职的人。幼儿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渠道、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如:给幼儿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班级里许多事情可请幼儿参与,献计献策。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后,要督促他们按时、按要求完成,其间,要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幼儿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树立自信,认为自己能干,了不起,使幼儿在完成一次次任务之中滋生责任意识。
  当幼儿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大喊大叫,甚至无理取闹,教师要一次性地解决,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等幼儿冷静后,立即就事论事,使幼儿彻底地意识到刚才的失态有多么的难堪,让幼儿留下较深的印象,不再有第二次。当幼儿跑来告诉老师,××小朋友不理我时,老师要启发幼儿:他为什么不理你?你该做什么?当幼儿拿了别的玩具时,老师要告诉他,你喜欢他的玩具,他自己更加喜欢,没有了玩具,他会怎么样?你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会怎么想?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心境,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说、去做。
  三、义务意识的实践与培养
  幼儿时期的义务意识培养应侧重于:让他们明白哪些事自己必须做的。自己的事情对别人会产生如何的影响。帮助他人也是一种义务。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有许多事情应该是自己完成的,教师要向幼儿交代清楚。如:吃完饭后,自己掉的饭粒要捡起来。室外活动,自己玩过的扭扭车一定要摆放回原处。画好图画,记号笔一定要盖紧笔套。
  幼儿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不须亲身体验,通过讲述,情境的感染,他们同样能身临其境一般地体验到各种情感。教师应采用情感教育,使幼儿明白自己与父母、同伴,老师之间是紧密相联的。
  家长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最近有很大的变化,叫他拿小橙子,他不愿意,叫他倒垃圾,他也不帮忙,问为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自己的事自己做,你的事情就必须你自己做。”幼儿天真可爱的一面中反映出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孩子的可塑性越强,教师要小心、周到,孩子纯洁的心灵容不得半点的污物,也容不得半点的失误,教师在教育中要慎之又慎。
  四、公德意识的实施与培养
  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各环节中加强公德意识的教育,保持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避免重技能传授轻常规培养的现象。幼儿的认识与行为之间往往是以情感为中介的。往往是经过幼儿亲身体验的事物,才能触动其情感;触动了情感的事物,认识才有可能加深;认识加深了,行为才有可能自觉。
  例如:当幼儿本人或周围的人被果皮滑倒而受伤时,适时向幼儿讲解“不随地乱扔东西”的公德,幼儿就会很容易记住并遵循这条公德;看动画片时,有人大声喧哗而使幼儿听不清时,适时向幼儿讲解“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的公德,幼儿会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在充满民主、关怀、和睦的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一定是阳光健康、文明礼貌的,反之一个夫妻不和、公婆不睦、邻里交恶的环境中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邻里环境、伙伴环境。家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教师的最好合作者。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一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家园之间共同配合,取得最佳效果。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衣、食、住、行、玩哪一方面,父母都会面临着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
  幼儿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就难以形成。总之,幼儿社会公德教育需要幼儿园的主力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从身边事教育幼儿,使幼儿形成良好公德意识,为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良好公德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立保.从家庭伦理到公共道德:现代幼儿家庭德育的转向.学前教育研究
  [2]姜哲琼.幼儿期道德意识的培养.宁夏教育
  [3]陈莉.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宁夏教育
  [4]张兰英.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南昌教育
  作者简介:肖剑,女、出生年月1982.12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本科,籍贯:泰州,在常州市大地幼稚园工作,参与省级“以拓展性学习促幼儿成长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有多篇德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发表和获奖。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中的政治课教学,重在改革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给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要求我们必须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教初中思想政治课,把过去扭曲了的教学关系改正过来,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激
期刊
中学思想政治课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
期刊
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与此同时,每一位班主任也迎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先锋军——班主任,更应该思考并积极探索满足学生当前需要的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师者是学生心灵的守护神,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应该贯穿班主任工作的始终。那么,班主任应该怎么做,才能抓好班级建设呢?  一、亲
期刊
以前家里的那个“小乖乖”,上初中后怎么变成了“小刺猬”,动不动就发脾气,老爱跟家长对着干?其实,这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典型特征。今天,我在此浅谈一下关于青春期教育的一些话题。  一、为什么需要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引导。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听话,情绪急躁,对父母发脾气,我行我素,易冲动,富于冒险性,追求刺激,严重的还会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甚至自杀。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是
期刊
[摘要]:一、心理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二、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特殊需求为主。三、心理教育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关健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特殊需求 共同关注 基本原则 主观心理感受 心理体验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
我是临泽县新华学区胜利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几年来,我与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一样,为学生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只是想着如何为农村的学生多做一些、做的好一些,且不说成千上万辛勤耕耘在教育这块土地上的教师,就说胜利小学对事业执着追求,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又何止我一个。我刚开始工作时,是没有这样的体会,但随着工作时间越长,就越来越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