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茎》一课谈室内外教学差异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室以外的环境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更多了解的愿望,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更有利于课外时间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与植物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室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74-00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中有《根与茎》一课。关于茎的部分,需要认识茎的不同形态与功能。
  室内教学过程:课前我请孩子们带来了芹菜。上课后,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指一指芹菜的茎在哪?发现孩子们对芹菜的哪些部分是茎并不清楚,在帮助学生分辨出茎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大树,让他们判断树的茎在哪儿?很多学生认为树叶的叶脉是茎,而认为树干及侧枝是茎的同学仅获得极少数支持,看来孩子们的潜概念比较模糊。介绍完了大树的直立茎后,还需要认识更多不同形态的茎。这一部分我先请孩子们回忆生活中见到的不同植物的茎,从他们的反应上看,比较吃力。当有个孩子提到爬山虎时,我了解了一下有多少孩子知道这种植物,大约占全班三分之一,低于我的预计,看来爬山虎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很陌生。接下来我主动提出缠绕茎的代表植物——牵牛花,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可以理解,但当我问及哪些植物像牵牛花一样是缠绕茎时,举手者寥寥无几。
  在对室内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后,我将本节课的主教学场地移至室外,利用校园内现有的植物资源展开教学。
  室外教学过程:我先和孩子们一起辨别芹菜的茎,并由此得出茎处于植物的中间部位,连接着植物的根与叶等,把植物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接下来,我们来到校园里的水杉旁,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它的茎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水杉的高度很有兴趣,我在这时提出了水杉的茎是直立茎,并且在孩子们描述的基础上补充了直立茎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到校园中继续寻找有直立茎的植物。银杏、樟树、梧桐等高大乔木都在这一过程中顺利归入直立茎的行列。行至紫藤长廊,大家停住脚步仔细观察。发现每一株紫藤都倚靠着一根石柱,由数条粗细不同的茎交织,且部分紫藤的茎已缠绕着石柱,而更多的枝条则覆盖着长廊顶部的横档,形成一个天然绿色的顶棚。孩子们纷纷动手触摸紫藤的茎,有的在一根一根的数着茎,有的顺着茎仰头向上看,没等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怎么有这么多根茎啊?这些茎怎么缠在一起啊?看着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问:“紫藤的茎和刚才看的茎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从各个方面说出了不同之处,“你们看,紫藤如果离开石柱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向高处生长?”“如果给这样的茎起名字,叫什么茎呢?”在近距离观察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接下来,我指着紫藤问:你还见过哪些植物和它一样,需要搭个架子,或者扯个绳子,找个支撑的东西缠绕上去生长的呢?和教室内的沉默不同,孩子们说出了丝瓜、葡萄、牵牛花、黄瓜、葫芦等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中有些属缠绕茎,有些属攀援茎,如何辨别及归类,我需要一个切入点。这时,一个孩子提起了爬山虎,我抓住时机问道,爬山虎的茎是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的吗?孩子们开始回想,其余的孩子也将信将疑,我顺势说道:咱们的校园里没有爬山虎,但有蔷薇,它的茎和爬山虎有点儿像,我们一起去看看,于是我们一起来到校园围墙边研究起了蔷薇的茎……
  以上两次教学,虽然围绕着同一教学内容,但效果差异是明显的。反思室内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如下:
  首先,源于我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预计不足。现在的孩子虽然见多识广,但对植物方面的知识却并未“与时俱进”,很多时候对植物的所谓观察仅限于“走马观花”,也许他们吃过的蔬菜水果品种很多,在植物园见到的奇花异草也不少,但并不代表他们对植物的了解就会增加。很多时候,他们对熟悉的植物既说不出名字,也不了解其功能结构,见多却未必识广。
  其次,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些以往的常见植物越来越稀有。如教材中攀缘茎代表植物——爬山虎,确实难觅其踪影。在我们孩提时代司空见惯的牵牛花,也只偶尔见到。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中经常摆放的一些绿色观赏植物,懒人植物,或功能性植物,如吊兰、仙人掌等。
  再次,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教学习惯使然。一位学者在对比中美两国在科学教学上的差异时曾说过,中国的科学教师只要能够用语言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就不会去动手。很多时候,我们习惯在教室内对着书本、对着图片展开教学,却省略了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去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与研究。
  以上两次教学经历,让我对《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更多感悟。
  首先,孩子们需要与植物的亲密接触。这种接触与随意的浏览相比,是老师有意识有目的组织的观察活动,文字介绍与精美的图片都没有活生生的植物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们面对植物时是没有头绪的,他们可能更多的关注植物的花或果实,但对其他部分鲜有印象,而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之下的观察比以往更加细致,更加有针对性,收获也更多,以往很容易被忽略掉的东西在任务驱动下,问题指引下,学生会投注更多的目光,他们会主动调用多种观察手段与方法去探索想要的答案。
  其次,自然环境会触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室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因所受刺激单一,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在思而未果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会降低,具体会表现在发言意愿降低,甚至注意力分散。而来到教室以外的自然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感官均会受到刺激,这就有效的触发了他们的思维,而在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他们的胆子也大了许多,各项思维品质会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提问、与老师的沟通、互动等等表现出来,这时的教学效果是明显优于教室环境的。
  最后,在教室以外的环境中教学,孩子们的收获是多边的。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认识了茎,了解了茎的形态,他们还认识了校园里的多种植物,在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交流中,他们会汲取一些和植物有关的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对植物的更多了解的愿望,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更有利于课外时间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与植物相关的知识。
其他文献
以前有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健康抗氧化剂及类黄酮物质有助于防止某些癌症和心脏病危险。而最新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每天喝一杯红茶.可以遏制肿瘤生长,降低癌症危险。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教师要以生动的语言、
新课程理念下,规定了"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
关节软骨时刻遭受磨损我们的关节软骨就好像是天然的软垫.能起到保护骨骼的作用。同时,关节每天也都在不停地经受着损耗,为什么这么说呢?
介绍了金冠铜业分公司1 450 kt/a铜冶炼制酸系统中高温热管锅炉的结构、设计参数和使用情况及操作管理经验。在实际生产中高温热管锅炉出现过焊缝拉裂漏烟及水套漏水等问题。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个被称为CLU的阿尔茨海默病(早老性痴呆)风险基因.早在患者发病前50年就开始损害大脑。研究人员说.这种损害不会表现出症状,但能通过磁共振扫描观察到。
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便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同时它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
目前,倒跑健身运动正风靡英国。首届“倒跑比赛”和”英国倒跑锦标赛”在英国举行。
我今年47岁了,既往月经很规律,最近月经有点异常,周期有时提前有时错后,有时2~3月来一次,没有症状或仅有情绪波动。像我现在这种情况是不是快要绝经了。一绝经就会衰老,我不想变老,请
摘 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享受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关键词: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