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梯检验检测探究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电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其事故发生可能性也在逐步上升。本文将依托计算机技术,对电梯检验检测展开探究,希望可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梯;检验检测
  计算机凭借便捷、可靠、高效等特点被引入到电梯控制领域,能够完成复杂功能管控,同时可进行集中控制,进而提升运行效率。由此可知,提升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拓展其应用范围至关重要,是达成电梯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计算机技术形成的检测系统
  在生活办公中,电梯不可或缺。众所周知,电梯具有显著的快捷性,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前进,然而,风险隐患也与之相伴而生,它的运行系统十分重要,我们应通过正确的手段实现电梯的稳步运行。计算机属于一种现代技术,我们可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电梯检验,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电梯会涌现出不同的问题,且各故障之间紧密相连,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进而制约了检测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在电梯检验检测环节引入计算机技术,可切实解决常规故障问题。显而易见,计算机高效快捷,能够从不同层面来检验检测电梯,进而及时发现电梯故障,有效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在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若没有观察到异常现象,也可通过全局决策融合,提升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中所探讨的检测系统可达成信息内部的有机融合,以此来提升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局部融合,构建整体信息化效果。
  2 系统硬件实现
  经由故障分析、总结发现,在电梯实际运转过程中,常常发出以下信号内容:三相电源故障问题、三相电机缺相问题、电机短路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在系统硬件方面,首先要落实传感器。本文探讨的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之上的检测系统,主要收集与电梯相关的电压、电流与实际运转速度等信号。同时,利用联大电阻法能够得到相应的电压信号;检测执行电机实际转速应利用增量式编码盘来实现,具体是指,在采样时间段通过FPGA,借助脉冲数量汇总来确定实际转速,而信号收集一般应参照电梯的实际运转情况,利用传感器来完成。大多数情形中都通过LA58-P电流传感器来完成交流电流检测,这一设备具有优良的精准度与可靠的线性度,且反应迅速、频带范围宽阔,能够全面规避插入损失。由此可知,这是一种理想的电流检测设备。在交流电压信号采集方面,可使用ATVR D420L传感器完成上述采集工作。增量式编码盘区别于绝对值编码器,其中前者在价格中具有显著优势,还可满足电机实际转速检测等常规需求。
  其次要落实加速计。对于电梯减速器以及制动阀瓦等部位,当开展温度检测时,应严格控制电梯减速器的实际温度,最大不允许超过60℃。因制动器线圈内部的绝缘材料存在差异,所以,温升也各不相同。综合来说,应选择低频特性优良、反应迅速、动态性能突出的加速计。
  3 通过计算机管控、监测电梯驱动系统
  3.1 达成数字调节、完成数字给定、实现数字反馈
  在数字化调节器中,不管是直流电梯,还是交流电梯,主要为闭环调控系统。对于调节器,既可与计算机一一对应,也可多对一。软件化调节器可调整数字模型,达到全面控制,增加系统控制的可靠性。
  对于速度给定曲线,一般包含下述3种实现方式,其一,位移调控原则,将已制定速度曲线录入到EPROM中,利用位置传感器内部的位移脉冲数,通过编码形成相应地址;其二,时间控制原则,利用分频器充当时钟,依据时钟脉冲数进行编码,形成EPROM的地址,通过该地址获取有用数据,组建速度给定曲线;其三,实时计算原则,结合移动距离,参照最理想的加速度,依据相应变化率,借助计算机实时获取速度给定曲线。
  3.2 信号的有效控制与正常传输
  在计算机中,其信号传输包含并行、串行。其中前者具有优越的传输速度,但接口用量偏大,需要较多的传输线,且抗干扰能力低下。而后者恰好相反,能够有效节省接口,所需电缆较好,并具有优良的可靠性;同时,抗干扰性优良。为让串行扫描获得全面实现,首先应解决串行通信这一问题。一般利用主机接收串行扫描信号,再通过各楼层对应的扫描器实现串行信号扫描,联系主机,完成信号等级,达到信号的清晰显示。
  4 电梯检验检测内容
  4.1 控制系统检测
  控制系统是引发电梯事故的主要因素,如门锁问题,一旦控制系统发生问题,将促使轿厢无法正常开、关门,十分容易引起伤亡事故。为规避电梯事故,一定要重视控制系统检测内容,进而实现系统的有序、可靠运行。
  4.2 关键安全部件检测
  在电梯中,关键安全部件指代限速器、缓冲器与安全钳。对于限速器,面向轮轴、轴套有计划地添加润滑油,规范清洗,每年开展一次,不允许拆除铅封处;对于缓冲器,在型号与规格中,保证与电梯一致,控制液压缓冲器位置恢复时间不超过120 s;对于安全钳,定期添增机油,完全润滑,紧牢固定,严格核对螺钉等基本零件。
  5 结语
  众所周知,电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我们应重视应用安全性,明确实际运行可能出现的危险种类。另外,因故障种类具有多样性,加大了电梯检验工作的开展难度,在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计算机技术,针对电梯检验问题,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电梯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一平.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梯检验检测探究[J].科学时代,2015,(11):217.
  [2]柏东球.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电梯检验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机械,2014,(14):20.
  [3]王哲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梯检验检测的探究[J].中国机械,2014,(13):293.
  (作者单位:六盘水市特种设备检验所)
其他文献
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针对浆液pH、浆液体积流量和脱硫系统负荷等参数辨识得到适用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的多输入双输出模型.通过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消除干扰变量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税务代理服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得到推广;90年代初,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税务代理活动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税务代理行业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税务代理行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税务代理机构与纳税义务人)对税务合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博弈理论构造了模型,分析存在于税务代理工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
摘 要:针对低温状况下轴承径向变形量变化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发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了满足用户要求的结构方式。  关键词:温度;转动  1 前言  设计人员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必须要满足环境的使用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设备,观察它在低温环境中转动力矩偏大的现象,并详细分析计算了它的结构因素,然后设计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验证明,这种新
期刊
摘 要:起重机械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人身伤害的威胁。为保证起重机械操作使用以及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国家制定了多项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来确保人员安全。针对起重机械的接地保护措施,本文做了较全面分析,同时阐述了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如何判断系统接地形式以及如何正确对起重机械接地保护措施实施定期检验的方法。  关键词:起重机械;接地形式;接地保护;定期检验  
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气膜孔进行参数化设计,分别在均匀加载和后加载导叶上布置了几何参数相同的全气膜冷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不同供气压力和膨胀比下研究全气膜冷却特性
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薪酬契约的制定被认为是缓解委托代理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以及管理者权力的存在,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受到挑战。管理者权力理论认为,公司高管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与董事会密谋、干预薪酬制定过程以及其他一些隐蔽的方式影响其薪酬,从而拉开与员工的薪酬差距。近年来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呈现惠及面广、金额大的特征,这也为高管寻租提供了空间,使得高
【摘要】如何把握“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教学原则,如何提高中等卫校《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教材、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 教学效果 思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56-02  中等卫校《中医内科学》是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于帮助与引导中职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及择业与就业观,使其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
摘 要: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如今在广播电视工程方面,数字化音频技术已经占据了及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入手,对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数字音频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  1 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  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音频技术指的是通过数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能源生产与消费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中,大量开发化石能源,致使全球生态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探讨和分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解决当前全球能源污染和生产问题,进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问题;改进  人类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