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运用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p3965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工业领域迎来高速发展,并在各项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我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发展。本文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概念、两者的关联性与应用价值,并提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实践运用策略。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TH-39;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广泛运用。作为综合技术类型,在工业与经济方面占据突出地位,实现了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对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改进了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我国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立足传统机械技术的背景下,融入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继而形成的工业生产新技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于我国工业生产中,能够构建集约型的全新工业生产模式。针对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现状而言,在我国大型的制造企业和生产环节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通过对人脑的模拟,能够对制造业生产的各项流程与环节实现动态化监控与综合分析评估,对于制造企业不断调整生产流程与正常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发展主要依托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人类思维的模拟,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关控制程序,在该程序的支撑下实现对生产制造各项设备的控制。智能制造的根本目标是从人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智能制造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采集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并对这类信息展开深度分析、处理、储存,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在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通常是借助计算机设备,实现产品设计图纸的多维度展示。相比传统人工生产,智能制造缩减了人工岗位成本支出,并且可以运用于具有较高危险性和污染性的工业生产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环境对员工身体的影响,避免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总而言之,智能制造是我国现代制造行业发展与转型的必要路径,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与物力资源成本支出,同时能够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意义深远。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关联性和应用价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以及极高的技术优势。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对工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在工业生产中的实践运用,能够提高生产检测的效率,促使工业生产产出更加高质量的产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运用,不断凸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模拟可以缩短制造业人力物力及资源投入,切实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其应用于智能制造实践能够凸显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业始终占据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位置,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能够不断更新相關技术手段,体现出较强的前瞻性。且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动下,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数控技术是运用数字信息实现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的控制手段,其中涵盖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均是现代制造业发展中的技术手段,对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精度,以及实现柔性自动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其他技术手段,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运用较早的技术手段,促使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数字化技术在数控生产中的运用,使其整体水平得以提高,且机械加工的整体效率得以改善。现阶段,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运用的过程中,通常是CPU+总线的模式,实现智能制造的三维仿真模拟,使数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凸显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为数控生产发展夯实基础。
  (二)传感技术
  机电一体化中的核心技术,即传感技术。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于智能制造实践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感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有机结合[1]。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传感技术运用的价值,提高其灵敏性,同时要构建相应的传感网络系统。在此系统的保障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感技术被信号干扰,可以更加准确地接收和传输目标信号,将信息技术融入计算机系统内,继而形成对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将传感技术运用于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十分容易受到传感技术信息干扰,继而对信号接收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智能制造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作用,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支撑,实现对信息内容的快速获取、分析以及相关处理。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传感技术通常会配备相关的光纤电缆传感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技术准确性、灵敏性,提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增强智能制造技术的整体水平,对智能制造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过程中,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当前运用的范畴相对较广,主要包含微电子设备、传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光电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在智能制造生产环节中,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同样广泛运用,如包装印刷、饮料、香烟等。与此同时,在各类产品的生产环节,同样可以将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加以运用,继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实时追踪,形成相应的跟踪控制系统。在该系统的支持下,能够深度分析产品的相关生产流程,对生产过程有更深入且实时的了解,将获得的数据信息直接反馈给计算机,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工作。在智能制造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动化生产控制技术运用其中,能够对生产过程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对提高企业整体的制造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利于制造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四)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主要是由信息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和物料储运系统共同组成,实践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加工对象的自动转换,体现出自动化机械制造的显著特征。将柔性制造系统用于智能制造实践,能够帮助深度了解产品生产过程的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加工设备与工具,以及物料储运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作用,实现同一化以及自动化控制。柔性制造系统在实践领域的运用实现了更多产品的高效生产,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可以经过系统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产品生产的规划和策略,真正实现各类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增强企业生产效益。基于客观角度而言,当前柔性制造系统在智能制造领域运用最为广泛,包含的系统类型丰富[2]。基于信息系统角度而言,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处理,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分层控制。基于自动加工系统而言,则是根据成组技术的运用实现各类相似零件的批量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生产效率。基于物流角度而言,该系统能够实现各项物料配送的多样化运输联合装置。总而言之,柔性制造系统也称之为柔性生产系统,对于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五)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高技术体现,其中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包含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以及仿生学等。当前我国针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且获取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然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智能机器人整合了多项技术,主要包含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传感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人类思维模式的模仿与复制,同时所构建的智能系统能够根据识别的数据信息进行信息分析与准确判断,将人类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与运用,以此來完成相关生产与操作指令。在智能制造领域将智能机器人运用其中,能够有效减轻人工工作量,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并且实现工作内容的高速运转[3],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对于规范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速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运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流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而形成的误差,保证各项生产的精度与质量。并且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运用的过程中,不会受恶劣环境的严重影响,即便受到生产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危险指数,仍然可以维系工作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我国智能制造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雷艺聪.剖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实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2):175-176.
  [2]周仁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17):169-170.
  [3]华爱琴.关于企业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分析与应用探讨[J].时代农机,2016(9):51-52.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1-04-19 修改日期:2021-07-06
  作者简介:霍英杰(1983—),男,吉林德惠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控制工程研究;方周泉(1981—),男,福建漳州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近几年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十八大以来[1],党中央把社会治理提到新的高度,对社会治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保障。因此,本文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两方面,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路
“语言”是人与外界沟通的纽带,培养语言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幼儿园大班幼儿语言活动来说,教师要运用适宜的语言区创设活动,来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培养幼
摘 要:随着高校思政课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将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思政课向实效、专业方面发展,对于学校党建工作也起着反哺和促进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学校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具有实践层面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高校党建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堡垒。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探索构建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模式、保证二者同向同行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在协同视域下充分调查二者的工作现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存在工作机制不一致、工作载体创新不足、工作中心偏移等问题,在加强互动性、提升创新性和把牢质量关上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共向同行。 
现阶段,很多教师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并没有准确掌握,以致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自我调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策略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发展意义。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二者的融合策略进行高纬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论述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党政工作的科研经验,提出具有一定创新理念的发展建议和应用途径,助力从事相关领域的党政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生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防疫时期乃至今后大学生思想指导、价值引导和舆论引导的重要课程.基于伯克认同理论视角,本文试从“抓住情感认同的共鸣点”“找到达成共识的对立面
摘 要:MOOC作为全新的教育模式,加快了教育行业的改革,也对传统公共图书馆发展带来影响,地位和作用受到更大挑战。本文结合实际,主要从MOOC的发展及意义着手,简要阐述MOOC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并分析在MOOC带来的挑战下,公共图书馆应实施的应对策略。例如从拓展服务范围,探索商业化运作;版权咨询,资源分类;构建不同类别的培训平台等方面做起,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MOOC;公
摘 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的新教育模式。基于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复杂性和艰难性考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性和开展模式必须要做出重点考量。在教育事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重要意识是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全面加强塔式起重机械检测水平,相关技术人员应结合检测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检测方案,从而全面总结更加高效的检测要点,进一步提高塔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