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家长应该陪读吗?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了,孩子上学读书,家长也开始了“陪读”新学期。孩子读书苦,家长陪读忙,在家长、老师、教育专家眼中,陪读,怎么也绕不过孩子升学、自立等这些让大家都感到有些沉重的话题。家长陪读,究竟是爱还是无奈?”
  
  陪读是我们的“作业”
  
  一项对6 7 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读,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下面的家庭生活情景,您可能并不陌生:晚上,孩子做作业,父母坐在身旁。数学做完,爸爸去验算;写作文,先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写生字之后,改错全由爷爷承包;而学习程序的最后一道,请奶奶按照明天的功课表收拾书包……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桌前灯下,两代人“学而时习之”,父母“诲人不倦”,孩子“一学就厌”,“剃头挑子一头热”,这样的家庭独幕剧在千千万万家庭中,几乎天天久演不衰。
  “一会儿要签字,一会要默写,还要批改,小孩自己怎么搞定呀!我说现在不是给小孩留作业,而是给家长留作业。”一位妈妈说,“孩子一做完作业,就把各种各样的练习本摊在我面前等签字,有时竟然达到9本之多,感觉像明星一样,我说干脆刻个章吧,孩子说老师不同意!家长不仅要签字,还要在作业本上写上‘在家长的监督下默写出’或‘在家长的监督下跟读磁带3 0 分钟’。家长不陪,能完成老师的任务吗?” (唐亮)
  
  陪读的“必要性”
  
  陪读可能会出现暂时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勾,考试成绩小幅上扬。但这只是表面的暂时现象。孩子内心滋长的是:上课甭听,反正我妈还得罗嗦;数学不会没事,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不用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被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也没有了。
  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共同的弱点,例如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
  总之,陪读是一种短视行为,益处是暂时的、表面的,而害处是长远的、深层的。
  因此,要让孩子从念书第一天起,就要明确一个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做。
  我们家长要对孩子说:“你不是为爸爸妈妈学习,你学习是为了长大有本领,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国家做贡献。任何人都不能替你学习。”
  当然,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刚开始时对学习不够适应,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家长帮,也只是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习惯的训练,督促孩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必须自己检查。
  学习遇到困难,家长要让孩子去探索规律,让孩子去自查自改,让孩子去品尝学习的困难和克服困难走出低谷的喜悦。
  (邵波)
  
  “现代孟母”伴校而居
  
  “昔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今天,为了正在读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孩子,许多家庭也开始了“迁移”。
  “租房陪读”,这几年越来越受中小学学生家长的追捧。
  父母陪读的出发点,无不是为了子女好。但陪读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衣食住行由父母包办,孩子无法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父母操办一切,容易使孩子独立意识减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北大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每周邮寄脏衣服回家给母亲洗”等不可思议的新闻了。
  事实上,陪读应该是分阶段的。对于小学生而言,陪读应该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防范能力等都比较弱,在这一阶段亲子教育尤为重要,对于那些距离学校较远的家庭,家长通过租房陪读伴随孩子成长,对孩子大有好处;初高中阶段的租房陪读则不宜提倡,家长只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学习便利即可;大学阶段的陪读则应坚决反对,因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大学环境也能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和个性。如果父母这个时候还越俎代庖,那么孩子将会失去难得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在精神上形成依赖性,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邵佩玲)
  
  “学习依赖症”背后是“社会焦虑症”
  
  所有的家长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多都在职场上艰难地拼博。由于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人普遍都有一种焦虑感,总觉得自己努力得不够,许多机遇都没有把握住,家长不知不觉中也将这种情绪传染给了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们。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焦虑的家长们却总想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向孩子灌输“学习不好将来没好工作”之类的思想,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孩子的学习过度关注,根本不考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结果,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没了,家长也逐渐被拖入陪读的“泥潭”不能自拔。
  在“学习依赖症”的背后就是“ 社会焦虑症”。只要社会中这种焦虑的情绪不减轻,小学生的“学习依赖症”就不会得到根治。而让人们的情绪回归到正常状态,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对于每位家长而言,更要以平常心对待得失,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王凤霞)
  
  专家点评:
  陪读目的要端正,方法要得当。孩子能不能学好关键在于他(她)自己。因此父母的陪读应当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最终目的。陪读的父母们,一方面要着重于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负责精神。如此陪读,才可能让孩子在不断进步中逐渐体会到父母的真爱和希望,进而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陪读要把握“度”,该“隐退”时适时“隐退”。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时,或由于升学、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产生某种不适应时,父母陪读是必要的。通过父母的帮助、指导和督促,可以使他们尽快步入正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带,父母应理智地“隐退”,否则长期的陪读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一有困难就找父母,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父母该“隐退”时就应该“隐退”,在一定的距离外默默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其学习动态。只有在发现其学习习惯、方法不对时,再给予指导、纠正,这样的“陪读”才更理智、更有效。
  父母光“陪”不行,还应和孩子一起学习,力争形成“学习型家庭”。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形象,并以此来影响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创设一个追求知识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的“陪读”才更有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特设的一个板块,教师应通过开设阅读课、巧妙设计读书单、开展读书分享会、拓展延伸等途径,让学生通过此板块的学习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摘 要:在写作中,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素材又是学生最容易积累和理解的重要素材。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易引发大家的共鸣,文章才能“活”起来。因而,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在分析当前初中学生写作中运用生活素材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探究了生活素材的具体运用策略。一是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二是指导学生选择生活素材;三是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素材;四是指导学生使用生活素材。  关键词:初中生;生活素材;写作运用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必须强化全局意识,正确把握和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学校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抓好教师隊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校工作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根
朱军是他的偶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是他的理想,春节联欢晚会他想去主持……这是一个少年的人生目标。对于张天回而言,这个理想已经向他靠近了一步。在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中,他先后获得了四个奖项:湖南赛区少年朗诵和主持十佳,全国少年优秀主持奖和少年朗诵全国十佳。在朗诵十佳中,他声情并茂朗诵的《军礼》得分,名列全国第二名。  他生活在一个方言拗口的南方小城,父母都是一口乡音。在乡音中成长的他,为何能“
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寻常的动物很难直接攻击它们。  可是,老鹰是怎么搭筑窝巢的呢?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母鹰先用尖嘴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来尖锐的小石子铺放在荆棘上面。乍看,总觉得用锐利的小石子来铺垫窝巢,是很突兀怪异的,这怎么能构筑一个温暖、舒适的窝巢呢?不过,母鹰后来又会衔来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  小鹰孵化、出
摘 要:文章结合我校“崇雅致远,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渗透,进行数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双融教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还要结合雅致的内涵,在课堂的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及时鼓励及指导学生,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关键词:雅致文化;数学教育;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们一直追求的方向,实现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个思考,从教改的原因、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生成与预设的辩证统一、开放活动课程等方面论证了小学语文教改的重要性。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教育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Q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最近老师反映他这段时间总跟班上学习最差的几个同学玩,有一次还和他们一起去打架。听了老师的话,我禁止儿子再与那些孩子来往,儿子竟然哭闹着说,那他就不去上学了。我该怎么办?  A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必然会认识更多朋友,交往更加复杂。家长有责任监督引导,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如“某某考试都不及格,你和他玩也会落后,不许再理他”这样
摘 要: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番禺区时代南阳里小学坚持“生态教育”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核心价值追求,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和活力校园: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确定生态教育理念;坚定生态教育理念,激励教师个性发展;构建生态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时尚雅致校园,提高学校环境品位。  关键词:生态教育;教育理念;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学校环境  一、遵循学生的发展规
英国:儿童成熟太快童年11岁终结    美国最大儿童图书出版商之一、兰多姆出版公司(又译“兰登书屋”)英国分公司对英国1170名18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展开调查,结果是,55%的人认为现在孩子的童年时期11岁就宣告终结。  调查显示,家长过度地放纵孩子的行为,如饮酒、吸烟、烫发、穿耳洞等,是孩子早熟的根本原因。此外。约75%的被调查父母承认,子女对家长的权威毫不在乎,经常和他们对着干。72%受访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