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体系,是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今后一个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主要任务与目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主要是体现在安全监管机制上的创新,通过整合安全监管的社会资源,建立起一个信息互动,反应敏捷,协调一致,科学发展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体系。
一、信息互动,广域覆盖,提高信息的灵敏性
特种设备从生产到使用,从检验到修理改造,从设备变化到人员变动,每时每刻均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这些变化的信息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是动态监管首要解决的问题。信息互动基本要求是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广域覆盖,要从企业监检单位、政府部门等多个行业、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广泛地收集信息,这就需要建立起动态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完成信息采集、更新,并及时地信息传送到网络中各个层面的每一个网结,每一个网点。该项工作主要是由两个网络完成,一个是组织机构和人员网络,主要由企业、监检单位、安全监察机构人员组成,完成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另一个是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完成数据信息的汇总,处理和传送。网络建设是实现动态监管的基本条件。
二、明确职责,反应敏捷,提高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加强防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安全动态监管体系的重要作用是对有关安全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使用中发现的隐患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做出快速反应,设备的使用单位应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时主动地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监检单位应做好技术支撑工作,确保定期检验工作的任务和质量,发现设备缺陷或事故隐患,及时将信息通知到企业和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机构应履行自身监督职责,随时掌握设备安全状况的动态变化,这是实现动态监管的基本要求。
三、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提高安全目标的统一性
安全为生产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也为社会稳定服务,这是安全工作的总目标。有了统一的目标,才能够使安全工作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包括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监检单位、安全监察机构等各方面形成合力。生产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从思想认识上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自觉地做好安全工作,发挥企业安全工作的主动性,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监督检验是日常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检验工作要牢牢抓住为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的主线,确保定期检验率,保证工作质量监督检验要为安全服务,安全监察代表政府履行安全监管的职责,及时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在安全工作的基本目标方面取得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这是实现设备动态监管的基本要求。
四、科学求发展,和谐保安全,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全监管的改革创新
推进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思想去解决一切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寻求动态监管的最佳途径,寻求动态监管的最有效手段,归纳起来就是探索安全与生产的最佳结合点,就是要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安全水平与安全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设备的安全水平要保障设备在正常的情况下安全使用,事故不能多发、频发。二是安全发展與生产发展想适应。安全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生产发展,也不能超载了生产发展,安全发展要动态地与生产发展保持平衡。三是安全监管理念与国情相适应。包括安全要求监管手段要符合国情,符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安全监管方式要与生产水平相适应,安全投入与生产成本相适应,要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发展是动态监管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信息互动,广域覆盖,提高信息的灵敏性
特种设备从生产到使用,从检验到修理改造,从设备变化到人员变动,每时每刻均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这些变化的信息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是动态监管首要解决的问题。信息互动基本要求是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广域覆盖,要从企业监检单位、政府部门等多个行业、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广泛地收集信息,这就需要建立起动态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完成信息采集、更新,并及时地信息传送到网络中各个层面的每一个网结,每一个网点。该项工作主要是由两个网络完成,一个是组织机构和人员网络,主要由企业、监检单位、安全监察机构人员组成,完成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另一个是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完成数据信息的汇总,处理和传送。网络建设是实现动态监管的基本条件。
二、明确职责,反应敏捷,提高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加强防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安全动态监管体系的重要作用是对有关安全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使用中发现的隐患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做出快速反应,设备的使用单位应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时主动地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监检单位应做好技术支撑工作,确保定期检验工作的任务和质量,发现设备缺陷或事故隐患,及时将信息通知到企业和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机构应履行自身监督职责,随时掌握设备安全状况的动态变化,这是实现动态监管的基本要求。
三、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提高安全目标的统一性
安全为生产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也为社会稳定服务,这是安全工作的总目标。有了统一的目标,才能够使安全工作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包括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监检单位、安全监察机构等各方面形成合力。生产企业、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从思想认识上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自觉地做好安全工作,发挥企业安全工作的主动性,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监督检验是日常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检验工作要牢牢抓住为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的主线,确保定期检验率,保证工作质量监督检验要为安全服务,安全监察代表政府履行安全监管的职责,及时协调和处理有关问题。在安全工作的基本目标方面取得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这是实现设备动态监管的基本要求。
四、科学求发展,和谐保安全,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全监管的改革创新
推进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思想去解决一切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寻求动态监管的最佳途径,寻求动态监管的最有效手段,归纳起来就是探索安全与生产的最佳结合点,就是要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安全水平与安全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设备的安全水平要保障设备在正常的情况下安全使用,事故不能多发、频发。二是安全发展與生产发展想适应。安全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生产发展,也不能超载了生产发展,安全发展要动态地与生产发展保持平衡。三是安全监管理念与国情相适应。包括安全要求监管手段要符合国情,符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如安全监管方式要与生产水平相适应,安全投入与生产成本相适应,要遵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发展是动态监管的主要任务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