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说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arel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人很早就有吃花的习俗,“云南十八怪,四季鲜花开不败”,给云南人吃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乡野箐沟的咂蜜花,率先举出一树一树冲天辣一般的花蕾。洒过小雨,花蕾便向着天空“嘭、嘭、嘭”地张开小嘴,雨露就顺着花蕊灌满花筒,阳光一照,雨露就被酿成了甜甜的花蜜。这个时候,蜜蜂兴奋得睡不着觉,成天出出进进、飞去飞回,运气好的时候,一只蜜蜂往往需要三五趟才能背完这样一筒花蜜。铺岭盖箐的咂蜜花也让村里的孩子兴奋得吃不下饭,他们也跟村里的蜜蜂一样,追花追到山上,追花追到天黑,追花追到花谢。孩子们取下一攒一攒的咂蜜花,放入嘴里,咬断花屁股,吮吸花肚子里的花蜜。有时候,蜜蜂会藏进花筒里去吸食花蜜,让孩子们连花带蜂地取下来,放进嘴里,一咬两截,结果,“哎哟、哎哟”,又甜又痛,说不出话来。“喂——这里有一样好东西,快来看呐!”俏皮的男孩子“咣当、咣当”地晃摇着装满花蜜的肚罐,想尽办法也要将心仪的女孩子骗到咂蜜花树下,趁其不备用力将花树一摇,花蜜如雨,露湿了头脸。傍晚时分,一头花粉的孩子们将开成团的咂蜜花给折下来,扯一根放屁藤,坐在草甸上将花团穿编成辣子串串一样的花环,挂在脖子上,领着一群蜜蜂回了村。
   高岗上的棠梨花开了,地头上的白刺花也开了,庭院里忙着绣花的妯娌婆媳们再也坐不住了,她们将手里的花针藏进绣到一半的花朵上,腰间揣着花篓,成天往山上去采花。她们将蕾蕾烁烁的棠梨花和白刺花掐下来,清水一焯,焯去苦味,或自家人炒吃,或带到集市上卖钱,或留到有客人的时候一起享用。花开时节,云南乡下的山街小镇,都有卖花的姑嫂,她们头上裹着开满鲜花的头巾,臂弯里挽着花篓,花篓里放着一只用来撮花卖的碗,用花开一样的声音吆喝:“买花喽,买花喽,两块钱一碗……”棠梨花微涩,白刺花微苦,两三块钱买一碗回去,清水一漂,荡去苦涩,或配以佐料凉拌,或油煳几个干辣椒,放一把腌菜进去翻炒,还真是开胃下饭。
   除了易采常吃的棠梨花和白刺花,云南可吃的花还很多:深山老林里的大白花,低热河谷里的攀枝花,房前屋后的棕榈花,高高山岭上的松树花,都是云南人用来开胃养颜的花食。云南是云南松的故园厚土,松花极为普遍,饥饿年代里,人们常常将松花粉和在玉米面里蒸作饭吃。蜜蜂断粮的雨季,养蜂人常常用松花粉来饲喂蜜蜂。无独有偶,苏东坡也常常将松花、槐花、杏花同饭一起蒸了吃,或者密封发酵之后酿出美酒。有一次,他喝醉了,居然挥毫将家传不宣的酿酒秘方写出来示人:“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齐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云南人不仅有吃花的习俗,更有佩戴鲜花的习惯,“云南十八怪”里就有“大姑娘把花戴”这一怪。踏春的时候,姑娘们都喜欢把最美的花枝折下来,插在发髻上戴着,更能给人楚楚动人的美。五月雨季,老人小孩都喜欢把清香四溢的缅桂花佩在胸前,从天亮香到天黑。过年前的三两天,山里人就会把含苞欲放的野山茶花折下来,一扎一扎地捆好,和青松毛一起背到集市上来卖,让城里人买去插在家里,感受年的花味。即使是在没有花开的季节里,妯娌婆媳们都喜欢把大红的山茶花和马樱花绣在帽子上戴着,绣在衣服上穿着,绣在腰带上系着,绣在挎包上挎着,绣在鞋垫上踩着,绣在鞋子上踏着……
   在云南,本土之花,都是本土疾病的特效药方。地埂上蓬生的小黄花,用开水泡起的水雾是治疗鼻炎的特效药;路边沟旁的粉色小花,掐一把嫩尖在手里用力搓揉,將黏黏的汁液擦在长脚气的地方,一次即能止痒换皮,根除脚气;金银花、柴胡花、野坝子花,都是极好的败火消炎凉药,闹“非典”那年,医院里、药店里的柴胡颗粒被抢购一空,所幸的是云南除了生长小柴胡之外,还一蓬一蓬地生长着金银花和满山满岭的野坝子花。栽秧季节,刺棚上、灌木上,一蓬一蓬地覆盖着金银闪烁的金银花。采摘金银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俯身、仰颈、跨胯和攀爬能力。金银花谢不久,野坝子花就开了,云南人将野坝子花连同叶子一起捋来,阴干之后泡水喝,俗称“野坝子水”,雅称“野坝子茶”。野坝子花清香宜人,具有解暑、清喉、通鼻和消炎作用,云南人常常用它来做蘸水底料,煮鸡吃,云南的宾馆饭店,只要客人往里一坐,主人就要沏一壶清香四溢的野坝子茶来招待客人。
   蜜蜂也会生病,不过,它们采食这种凉性之花,病也就不治自愈了。
其他文献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她尤其恋水亲水。   她居住的小城有百多年的历史了,一江秋水东流,爱情的漂流瓶随之飘飘悠悠奔向大海……   那一年,她22岁。   在诗人的笔下,她被写成江边远眺夕阳、晚霞满天的红衣女孩。   30岁的时候,从辽东回来,她对他说,我终于找到我的心灵归宿了,就是那片湛蓝湛蓝的大海……说这话的时候,她激动得眼里有海样的浪花。   有一天,略显忧郁和沉思的她,轻轻叹了口气,“
期刊
月光款款地走进我的卧室,悄无声息地旋转着,或爬上我的书柜,或钻入我的床底,或躲在我的门后,待一会儿,坐一会儿,看一会儿,便又不留痕迹地退了出去,静谧地光照着大千世界。   我不能没有月呀!既然今晚的月光牽动了我的思绪,拨动了我心灵的琴弦,引发了我美好的回忆,那么,我定是要追随这月光的了。这不仅因为美好的月光蕴藏了多少如水般深沉的柔情和爱意,在静静的夜晚化作涓涓细流流入人们的心田,去滋润、去抚平、
期刊
不知怎的,我总是怀念那些芦苇花,总会想起故乡小河畔那些芦苇林,一丛丛,一簇簇,一堆堆,它们老是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悠着……   大约是初春时分,芦芽从灰色的干枯的紧裹着的苇叶丛中心“冲”了出来,光着小小的脑袋,扑闪着天真的小眼睛,星星点点。苇芽好似一粒粒弹头,直指苍穹;又像一颗颗闪亮的翡翠珍珠,嫩白嫩白中透着淡淡的绿意。旁边枯老的叶片或是慈祥地站立着,宛如一个个善良的老人,伸出宽大的手掌替这小小的
期刊
大二那年,我喜欢上了我们系98届本科班的一个姑娘。她叫什么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她那美丽的眼睛和乌黑的长发,像羌塘草原上的花儿一样,永远开在我的心里。   为了靠近她,我悄悄地給她写过几次情书,一次次在她喜欢去读书的路口静静地等她出现。甚至为了创造与她亲密接触的机会,我们邀请他们的班主任也就是我们的树木学老师帮忙,精心策划了两个班在中秋节举行了一次联谊会。虽然我认真地准备了节目,但随着联谊会日
期刊
穷则思变,变什么?就是要改变自身山穷水尽的处境、朝不保夕的窘态。要改变这一切,不仅仅要付出血汗,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理念。  真正的强者,不是“神童”,也不是娇生惯养的人,更不是畏首畏尾的人,人生路上,也会遇到贵人,但不是去依靠谁。那些成功的人,大都是被某一种情况逼到绝境,后斩断了所有的依靠,独自突围,化险为夷。 如果太顺畅了,没有磕磕碰碰、起起落落,大多数人都会沦为平庸之辈。  只有
期刊
第一次去九寨沟的时候,我总是把高山顶上的海子说成湖。不过,这还算规范,如果一不小心说成了堰塘,那就让博学多闻的人发笑了。   九寨沟县有一百多个大小不同的海子。其中,五彩池与五花海只是其中的两块,其他地方的海子虽然不那么有名,但景色依然醉人。云顶的海子就是其中之一。云顶在山之上,云之下。上山的路必须先沿着河谷而行,之后再盘山而上。山下是水流湍急的河水,河水暴涨的时候常常冲毁路基,桥梁冲断了,还会
期刊
我从小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吃了很多红鸡蛋。每年一次的生日,两次的开学,都能收到这红红的祝福。   我曾问外婆:“为什么要煮两个蛋?”“因为好事逢双。”“那为什么要染红?”“红红顺顺,大吉大利。”“那为什么是蛋,而且是鸡蛋?”她一愣,煮红鸡蛋是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她只是保持这个传统,却不知道原因。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说:“别问这么多,你吃下就行了,反正吃了就是好。”   剛开始,我很讨厌吃红鸡蛋。
期刊
一直有这么一个人,不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扮演是好或是坏的角色。   还记得第一次喝可乐,是他来我家时带的两瓶,第一次见到黑色的液体,我惊奇居然能喝。我们坐在露天的院子里,边吃着晚饭,边喝着可乐。第一口下去,就跟现在喝酒一般,刺喉、难咽。他说,摇一摇可乐就会变得很甜。我听了并试着那样做,结果打开瓶盖可乐泡沫喷出瓶口,溅得满手黏滋滋的,我们相视哈哈大笑。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他和他的朋友打着
期刊
一   橘色的灯光里,我把针线盒拿出来煞有介事地缝扣子,有一件大衣和一件毛衣的六颗扣子松动了需要重新钉好。以前的主妇们都会有一个针线篮子,也还会有一个包了碎布头的包袱,但这些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了渐渐消失的旧物件。我的针线盒里面做针线活的家当很齐备,但是没有用过几次,往往钉扣子这样的活计都是让母亲帮我完成的。很多时候它是被人忘记了的物品,待在柜子的角落里静默着。   一枚亮灿灿的顶针,拿出
期刊
一个眺望的身影,如雕像一般,在暮色中,在晨曦里,浸染了我儿时的记忆。   母亲被一个同乡带到北方的时候,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正在肆虐,在那场饥荒中,为了生存,许多父母忍痛将儿女送往关外。一个19岁的南方少女身着单薄的衣衫,在风雪中像一片飘零的孤叶,全然不知方向地飘到一个北方的村落,在那里认识了爸爸。爸爸是那个村子里最穷的青年,一次见面后,他们就结婚了。   我至今无法想象那无助的漂泊和无奈的忧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