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与不嫁 年龄就在那里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1006065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整整“火”了一年。剧中面容姣好、却年过三十尚未“脱单”的“大龄剩女”桃子,历经坎坷,终于和自己相爱的人一起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这一幕使电视机前无数“剩女”如痴如醉,深陷剧中无法自拔。但剧情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剩女”还是要生活的。二话别说,继续相亲吧。比起这些“苦战”在相亲一线的“黄金剩斗士”,更加心急的莫过于千千万万个像“桃子妈妈”一样的“剩爸”、“剩妈”:自己家的闺女相貌不差、学历不低,收入和人品都不错,可就是一直没嫁出去,如今为了婚事还经常与家人闹矛盾,这可如何是好?
  为啥被剩下原来都是挑花了眼
  最近,某网站做了一个调查,很多人认为“剩女”是个伪命题,男人找不到媳妇那是真被剩下的,女人却是自己不愿意嫁,并非真被剩下。有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男女择偶心态方面的差异:
  女人走进一栋大楼,这里只能上楼却不能往下走,除非找到一位合适的异性做伴侣,然后两人结伴走出大楼。第一层里的男士都很帅气,于是女人上了第二层楼,发现二楼的男士不仅帅气而且很有钱,于是女人不假思索地上到了第三层,这里的男士又帅又有钱,还情感细腻懂得浪漫又体贴。女人觉得上面一定还有更好的,于是到了第四层,四楼里没有男人,全是愁眉不展的女人,她们都是上楼来找更优秀男士的,结果全被困在里面。
  另一栋大楼里也是同样的游戏规则,却发现几乎所有男性,都是一进大楼就在第一层找到了中意的女孩,没人再往楼上走。
  其实,不少大龄剩女就是这样被剩下的。与其说是被动剩下,不如说是生存环境改变的结果。很多白领上班紧张忙碌,下了班又没有其他业余生活,虽然网络发达,覆盖范围广阔,社交圈却日渐缩小。
  除了社交圈过于狭窄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分工的变化。随着时间迁移,男女社会分工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男人承载着守护和耕种的社会分工,女人则承载着哺育后代和料理家务的社会分工,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所谓“男耕女织”,需要两类不同分工来完成一个家庭整体功能。
  而现在却大不同,男女社会分工不但可以互相替代,并且还能请其他人来完成,例如请保姆或者小时工料理家务,或者出去吃饭,也都是比较容易的事。
  况且如今,女性不但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有些妻子与丈夫赚得一样多,甚至比丈夫收入还高。这完全打破了过去男女社会分工模式,也就是说,大家对另一半的需求程度都没有过去那样急迫,即使不结婚,自己也能够完成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这其实是造成大龄未婚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从艾森克的心理发展理论来看,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不同任务,每个阶段需求也不同。上一阶段任务未完成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阶段。所以,还需要想办法尽快消除影响。
  非诚勿扰“脱光”要趁早
  据调查,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若要追溯这次大范围单身的开始时间,恐怕至少要到2006年下半年以前,那会儿,“剩男剩女”的叫法已经开始流行,光棍队伍悄然壮大。
  本来是少数人的个体行为,现在一跃成为群体现象,并且近些年大龄未婚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尤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也许正因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未婚者底气越来越足,相亲找对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继婚介所和婚恋网站后,电视台的婚恋节目也为这些单身男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面对全国的“剩斗士”们,又实在不解渴。所以,说到解决婚姻的根本问题,关键还是放平心态。
  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大龄女要想成功出嫁,结束待字闺中的生活,真正救星还是自己,而首先要做的,便是消除心理障碍。如果作茧自缚,自己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只会让生命之树过早枯萎。笔者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放低对对象的资源要求。这里的资源指的是经济条件,即不再强求非要寻找经济基础比自己更好的男士,也不要太强求对方的地位和家庭。
  二是放低对对象的年龄要求。不要过分限制对方的年龄。如果遇到很爱你,也愿意和你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士,即使他年龄比你小一些,也可考虑。
  三是放低对对象爱情浓度要求。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很多到了一定年龄还没结婚的女生,其实都有爱情梦。她们还在期待对方上赶着对自己呵护备至的那种感情。但问题是在黄金择偶末期的女性,如果还想找到伴侣的话,就一定要丢掉公主梦。


  四是放宽对对象的婚史要求。到了一定年龄,你就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过去。而且你应该用一颗更宽容的心来包容对方的过去。女孩子到了快30岁未婚,比你大一些的男士基本都已经结婚或者有过婚史。好比你下班去超市买菜,过了八点半,剩下的要么是枯枝败叶,要么是别人拿走了却临时放弃,扔在结算口的一两捆。所以放平心态,不要觉得水灵灵的菜们还码着堆在等你。咱们就静下心来,挑一捆看上去相对好一些的吧。
  以上四点,只要做到其中两点,就很容易找到对象。当然,你要是执意等个十全十美的伴侣,也不是不可以。至于等不等得到,等到的几率有多少,就得看天意了。
  要相信大龄女性也是花,虽然开得迟一点,同样拥有开花的权利。缘份未到时,静静等待,缘份到来时,不要错过。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婚姻是过日子,而不是每天都有风花雪月。脚踏实地地择偶,不要在梦中浪费青春。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使用,给人们带来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并发症”——颈椎病。过去,对于颈椎病主要强调老年性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等发病原因,并把其列为老年病之一。如今,关于年轻人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引起颈椎病、颈椎出血,甚至瘫痪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此本刊特采访武警总医院疼痛科李战武主任为大家详解颈椎病。  《养生大世界》:颈椎有病,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战武:颈椎病又称颈椎综
期刊
对于“疼痛”,我们并不陌生,小到蚊虫叮咬,大到手术创伤。大家都认为疼痛仅是一种伴发症状,其实不然,“疼痛”本身有可能就是一种疾病。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疼痛治疗科主任孙永海,孙主任就疼痛诊疗的话题进行了剖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疼痛。  《养生大世界》: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身体的疼痛,但对此并不十分了解,请问疼痛是一种疾病吗?  孙永海:疼痛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大家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症
期刊
孙大爷于3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左前胸部隐痛,因害怕是心绞痛发作,于是到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劳累所致,嘱咐要规律睡眠,并开了一些促进睡眠、营养神经的药物。但一周后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现象,严重影响睡眠,给孙大爷的心理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痛苦不已。辗转几个科室后至疼痛科就诊,经过询问孙大爷治疗的经过和仔细检查后,医生告诉孙大爷这是肋间神经痛。治疗可以选用针对病
期刊
几个月前,邻居王阿姨找上门来,要我给她想想办法。她愁眉苦脸地问道:“天气稍一变冷,肩膀就痛得要命,而且僵硬,梳头、晾衣服都感觉很困难。吃药、贴膏药、针灸,疼痛稍有缓解,但仍然不能干基本的家务活,该咋办呢?”听了王阿姨对于其症状的详细描述,检查其体征,我知道她患上了肩周炎。  肩周炎的医学全称叫“肩关节周围炎”,是因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
期刊
1462天,35088个小时,2105280分钟的等待,让人望穿秋水的世界杯啊,它终于要在6月拉开帷幕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打了二十几年光棍的汉子,突然坠入了爱河,激动,兴奋,难以言表。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有欢喜也有忧愁,最要命的问题就是——时差,多少人打满了鸡血,却遗憾地没能熬过那个激动的夜晚。  喜也世界杯 悲也世界杯  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这样一条消息让许多人震惊不已:43岁的魏
期刊
在台湾民间流传着一种纯天然的消炎药品——绿豆黄,其曾被广泛使用于食物中毒、疮疡肿毒,甚至美容养颜等诸多方面,堪称是最天然的抗生素。由于制作过程繁琐,又碍于自然环境因素,产品的质量极难掌控。除了乡间农家有条件得以私自制作外,是很难大量生产制造的。能被制作出来的珍贵成品,多半是民间私家使用。近年来,随着养生意识的与日俱增,人们开始重视纯天然的食品、药品,绿豆黄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制作极其不易,真
期刊
当今时代,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但是对于癌症,仍然有很多人不去正规医院求医问药,而是寄希望于各种旁门左道得来的偏方。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流传一些关于肺癌的说法,果断而坚决地说:“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所需要的。你的一次转发将有可能会拯救无数个家庭。所以,我们微不足道的善举却是在为他人雪中送炭。”  言之凿凿,但未必全部可信,是雪中送炭还是无用之言,请看下文。  讲科学 微
期刊
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街道的一座宁静的院子里,时常看到一些年轻的部队官兵和青少年学生来这里和一位慈善的老人交谈。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97岁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在这里生活了30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对附近学校的孩子和部队官兵充满了深深的感情。  记者曾多次拜访这位共和国的传奇将军,并与他结为忘年交。看到老将军健谈的身影与和蔼可亲的笑容,记者牢牢记住了老将军叮嘱过的一句养生心得
期刊
笑意盈盈,一袭白色中式布衣,黑色布鞋,低调内敛却掩盖不住浓浓的艺术气息。他就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刻苦钻研石雕篆刻艺术和砚文化的艺术家——陈文武。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1973年,陈文武生于江西玉山。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境贫寒,14岁便辍学进入砚台厂当学徒,16岁开始浪迹天涯,遍访名山大川,观摩历代石刻作品,刻苦钻研石雕篆刻艺术和砚文化。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刚刚二十出头的他就
期刊
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深受世界人民爱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逝世,享年95岁。曼德拉是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政治家之一,他带领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走向多种族的民主制度。1993年,曼德拉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达到他传奇人生的巅峰。这位命运坎坷、饱受牢狱之灾的老人,竟然活到95岁的高龄,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那么,他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