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地图与清华学校早期地理教育

来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s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两幅清华学校时期学生绘制的地图,并在2019年展出。本文介绍和分析这两幅地图的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献资料,推测出这两幅地图是1916年清华学校学生在地理课上绘制的教学地图。根据20世纪早期欧美的地理教育手段和内容以及民国初期中国地理教育状况,分析了这两幅地图在当时可能的使用方法和目的,指出当时清华学校地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处于先进地位,与美国接轨。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地图上的重要元素文章进一步指出这两幅地图从物质层面证明了清华学校时期地理教学内容的非本土化倾向。
其他文献
东祁连山脉曾长期是中国西北边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多森林、草原,自清代中叶以来引发了一系列砍伐与开垦活动.民国时期,一种将山区森林草原视为下游绿洲水源地并要求加
北洋大学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大学,自诞生之日起,矿冶系就移植了西方大学学术研究的功能,并设立我国第一个工科研究所,开我国工程学科研究之先河.矿冶系师生的科学研究不仅早,而
近代矿冶类科技期刊是见证中国矿冶事业发展和矿冶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系统梳理了矿冶类科技期刊在近代中国的发行概况,采用统计分析法着重考察了《矿业杂志》《矿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