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毕达哥拉斯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當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柏拉图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其他文献
实现国家富强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现了国家富强,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才可能实现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和谐,才能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挖掘求深度】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把实现国家富强同自身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期刊
在线销售母婴、化妆、食品、家居、保健、厨电等产品的“红孩子”,其三位创始人(杨涛、李阳、徐沛欣)的股票平均,其决策机制趋于民主。但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在面临转型时,李阳认为应该专注细分领域,徐沛欣认为应该做综合品类,两人争执不下,最终,创始人分道扬镳、反目成仇,公司业务也因此一落千丈,后来被苏宁电器收购。  【挖掘求深度】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民主集中
期刊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赏析】   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诗人在南行途中曾路过鄂州(今湖北武昌),写下这首《晚次鄂州》,抒发了流离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乱不断的无奈感叹。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
期刊
公元前510年,在当时希腊的雅典,一位名叫克里斯提尼的政治家搞了一次民主改革。他在雅典成立了一个公民大会,大概有两万人。为了防止在十将军中有野心勃勃的独裁者出现,他还发明了一个“陶片放逐法”: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在一个能写字的小陶片上面写下希望被放逐的人的名字。这就造成只要是在雅典城邦有威望的人,就会有被放逐出去的可能,因为他们天真地认为这样就不可能有独裁者出现了。但就在这时,雅典出现
期刊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拥有了时代主动权。互联网企业健康成长,关系美好生活,关乎民族复兴。   縱观今时今日,从时间到空间,从生产到生活,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孕育了我们身边一批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不仅为人们创造了获取知识、表达诉求、交流情感的精神家园,也为发展打造了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的强劲引擎。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像水流一样互联互交、互通有无。
期刊
《朗读者》请过一位嘉宾,他叫吴孟超,是中国著名的肝脏外科医生。他读的是张晓风的那篇文章《念你们的名字》,是张晓风写给医学院的学生的:“你需要学习多少东西才能使自己免于无知,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医治过千万个病人以后使自己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其实任何职业都要提防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   我在2012年就遇到了这种所谓的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那段时间蛮痛苦的,就是所有交到你手上的节目,你觉得都是一样的
期刊
一位曾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商人想在中国上一个废铝再生产项目,他的儿子首选的城市是大连。可是这位商人直摇头,说:“大连我去过,那个城市太土气!”可是父子俩来到大连实地考察后,大连的变化使商人惊讶得瞪圆了眼睛,一遍遍地问儿子:“这是大连吗?”并当即拍板,在大连投资上千万元人民币搞项目。一位韩国客商本来准备向某一城市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的行道树坑保护罩,通过这一公益事业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宣传。可是,当这位
期刊
世人除了敬佩周恩来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明智慧和渊博学识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他仪表整洁,举止文明,态度优雅。他身为国家总理,但总是谦恭有礼,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起身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点头表示感谢;外出视察,每到一处,他总要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在公共场所他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遇见人民群众,他都要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次接见外宾,总是
期刊
夕阳斜照在穹顶之下,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点缀着落日的余晖,金灿灿的。青砖黛瓦下,一老者正饱蘸毫素,龙飞凤舞。须臾,铁画银钩,老者满意地提起狼毫,手却一颤,一滴浓墨从笔中沁出,开出一朵馨香淡雅的冰莲。我沉醉了。   “想学吗?”他饶有兴致地看着我。   他姓廖,我只知他退休之前在镇上一所小学教书。   我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继而又慌忙地摇了摇头。   “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书法活动,让我们随便练练。”我
期刊
文明就是造就文明的人。  ——羅斯金   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  ——康诺利   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狄斯累里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  ——爱默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