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代的驱动力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创新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经济低迷,如何使企业逆风飞扬,获得更优秀的业绩?资金紧张,有限的钱花在哪里,才算花在了刀刃上?
  “对我们来说,这个刀刃是创新。”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志忠说—2009年,安踏的研发费用上升至1亿元,这个数字是5年前的10多倍。由此带来的收益也非常可观:2009年前两个季度,安踏的订单数同比增加30%以上。
  


  “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这是珠海格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今年7月的一次演讲中,对创新重要性的一次精彩诠释。她所领导的格力电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宅用空调生产商,拥有2000多名研发工程师和国外专家,每年投入1.5亿美元以上做研发。危机时期,格力电器没有减少对创新的投资,用领先的技术获得了30%以上的高增长。
  
  创新对抗低迷
  
  在“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的评选和采访过程中,《经理人》发现,“经济越低迷,越要在创新上着力”,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领袖和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共识!不少明星企业一方面想方设法开源节流,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努力研究客户和市场,用最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人们的青睐。
  这是《经理人》第三个年度评选“最具创新力公司”。经济危机横扫全球的大背景,使此次评选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这些经我们历时半年,千挑万选后最终上榜的企业,无一不是在恶劣环境中,借创新逆风飞扬,快速成长的企业。自然,他们也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和佼佼者。2008~2009年度,他们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在产品、技术、文化、制度、战略、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协作等几方面(特别是产品、技术和文化),做出了典型的、在中国企业界有标杆示范意义,并且推动企业逆势高速成长的创新。而多年来倾心打造的创新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的DNA,它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工作氛围,不仅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也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员工的生产活动,使他们面对恶劣环境,依然能推出骄人的创新成果。除此之外,他们还关注环保,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是优秀的企业公民。
  


  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这个数字超过了日本松下和飞利浦。2008年,这个以核心技术傲视群雄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了18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净利润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而他的竞争对手认为是糟糕的2009年,华为预计销售额将增长30%,达到300亿美元。
  声称要“用创新打破传统格局”的比亚迪,则秉承“技术为本、创新为王”的经营理念,不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而且通过垂直整合,获得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改写汽车业的价格底线。2008年,比亚迪汽车全年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80%,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匹黑马。
  他们用创新对抗低迷的外部环境;而创新驱动,又使他们在逆境中更显英雄本色!
  本次评选,《经理人》除着力打造“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这个主榜外,还首次推出了“2009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创新力10强榜”,使中国境内经营的跨国公司的创新努力和优秀成果,有了亮相的舞台;并重磅打造了“2009中国金融业创新力10强榜”,让用创新的理念和策略,在金融危机中游刃有余、稳步而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企业也当上明星。
  
  动荡时期企业创新力的着眼点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大大小小的中国企业都上了一课,使企业家们对于创新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入和透彻的认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全球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那些多年来依靠贴牌生产,没有核心技术,以低价或者打价格战占领市场的出口型企业,因为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而举步维艰,甚至破产倒闭;而那些注重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注重品牌打造,以核心技术占领市场,对客户需求给予高度关注的企业,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要么很快就走出了危机,要么受危机的影响非常有限。
  “当我们身处经济动荡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怎样去创新。这往往是拉大你和竞争对手差距的绝佳时期。”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Andrew J. Razeghi说。
  那么,经济低迷期,企业创新的主要着眼点在哪里?
  着眼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历史的经验证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科技革命,是创新型企业赢得市场的大好时机。民族汽车业的旗舰—奇瑞汽车,面对国际汽车大鳄或破产倒闭,或缩减投资,依然投入13%的销售收入做研发,其刚刚推出的6速高端自动变速箱,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中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不但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而且能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
  着眼消费需求的变化。这是许多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主要着眼点。危机时代,不少创新型企业更加乐意倾听市场的声音。消费者荷包缩水,开始缩减开支、追求实用第一,消费电子等行业便刮起了简单主义旋风,于是,简单实用的上网本风靡全球,使华硕、惠普等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产品做不好,没有独特于竞争对手的东西,是不可能赢得客户的,不管价格多么低廉。”在董事长徐航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引下,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对技术创新孜孜以求,把多个领域由国外巨头占据的中国市场第一的桂冠抢到了自己手中。
  着眼内部管理和降本增效。白电巨头美的集团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制造管理系统,在制造工厂大力推行精益生产系统,并通过大力宣传推导,让精益管理理念深入到各事业部和基层员工的心中。另外,还通过协调各事业部间的利益分割与内耗,减少成本与定价上的扯皮现象,提升了运营效率。今年上半年,仅库存一项,就下降了50%以上。
  着眼客户服务。经济低迷时期亦为企业提供了巩固与顾客关系的良机,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在经济萧条时期,顾客跟你一样焦虑,此时继续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长时间记住你,也会继续为你的产品打开钱包。”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Andrew J. Razeghi说。
  面对终端客户时如此,面对企业客户亦如此。中兴通讯以关注客户需求为己任,不仅关注客户现在的需求,也考虑到客户未来的需求变化,不仅关注已经显现的客户需求,还深入分析、了解客户潜在的需求,以主动服务策略、高品质服务流程,与客户实现持久双赢。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
  协作创新。经济低迷期,这一创新思维在中国企业界充分演绎。中小企业互利共赢,抱团取暖;行业领军企业则着力于与上下游打造战略产业链。钢铁航母宝钢股份与产业链下游企业海尔电器、上港集团、中国船舶相继牵手,共同对抗危机,增强企业竞争力。
  
  CEO们的创新思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经济持续低迷,从普遍意义上说,企业的创新比以往面临更大的困难,譬如资金问题。即便如此,仍然没有阻止CEO们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再难不省研发。“再难不省研发,再忙不减培训。”这是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的理念。奇瑞这样的大企业如此,不少中小企业亦不例外。“不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东莞一家制造型企业的CEO周凌对《经理人》说,“只有自主研发,打自主品牌,才能在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尽管资金短缺正成为这家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周凌仍然决定,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获得资金,进行创新投入。
  艰难时期的创新更具价值。经济不景气会使消费者捂紧钱包,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产品也可能降价销售,但是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购买意愿和价值观念似乎没有明显的改变。这正是CEO们下大力气开发创新产品的重要原因。“经济不景气时期的创新过程更容易管理,也更具有成本效益。”崧顺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平说。
  创新还是企业在不景气时期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说:格力电器逆势增长的原因在于重视强身健体,在经济低迷期间亦苦练内功,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另外,格力电器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从不吝啬,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是中国家电行业投入最高的企业。
  创新是个综合体系。IBM公司创新和市场观察部副总裁爱德华 • 贝文(Edward Bevan)认为,“创新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商业模式和工作流程的综合体系,这些全都要融合在一起,任何人都很难独立完成。”实际上,就单个企业来说,创新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基于产品、技术,基于流程、文化、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创新上的投入亦是如此。哪一方面产生优于竞争对手的突破性的创新成果,都有可能使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是CEO的核心职责。与入选“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的CEO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经理人》发现,他们无不将创新视为自己核心职责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不仅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从更宽广的层面来审视公司的各种创新活动,同时,也把自己定位为整个企业创新的“领头羊”。
  另外,这些企业的CEO们普遍意识到,只有获得从高层到基层再到外部合作伙伴的共同认同,企业才能将创新进行到底。如果只是高管层有创新意向,员工的不作为会让创新险阻重重;而合作伙伴的不认同,更会使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险恶境地,巨额的创新投入很可能就会打了水漂。而寻求创新认同的惟一绝招就是沟通,只有公开透明反复不断的沟通,让所有人员都清楚创新的缘由与预期结果,才能在内部营造强大的创新执行力,在外部营造和谐的创新配套力。
  
  附文:
  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评选说明
  这是《经理人》杂志第三个年度评选“最具创新力公司”。
  本次评选从2009年3月开始,入选主榜的30家企业是按照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从数千家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中,通过一套严密的评估体系精心挑选出来的。根据我们的评选体系,他们创新的综合得分,在中国企业界名列前茅。
  30家企业都具有明显的创新特征:他们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他们坚持不减创新投入,仍然依靠创新推力逆势成长;2009年,在某方面做出了令业界非常瞩目的创新举措;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他们的创新具有持续性,成为支撑企业未来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关注环保,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是优秀的企业公民。
  《经理人》从产品/技术/服务、创新文化、战略、制度、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协作/整合,共8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的创新力,根据行业的不同,每个维度又被赋予不同的分值。按照国际价值导向,我们的评估指标侧重企业的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即产品/技术所占的权重最高,两者高达45%。
  我们综合各行各业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以及各行业具体创新能力等设定了一个复杂函数,来计算企业的创新得分。为了使不同行业间具有可比性,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经理人》以国外相关行业的创新能力作为基准数,把各企业的创新力进行了相除并赋予系数,最终得出创新力指数。创新力指数最高的30家企业,入选“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TOP30”。
  入选主榜的30家企业以制造型企业为主。除主榜之外,《经理人》还针对金融业和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各推出了一个副榜,这些企业的创新特征与主榜的企业没有大的可比性。他们的创新力指数,亦为参考分值,与主榜不可比。
其他文献
用创新管理消除库存和应收账款    青岛海尔中报显示,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下降7.66%,但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6亿,同比增长21.3%。  取得这样不俗的业绩,源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企业创新的深刻洞察。“所有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的就是两个问题,一是库存增加,二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海尔提倡‘冬泳’,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提高到可以消除库存,消除应收账款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期刊
即使贷款,也要做研发    金融危机对于成立仅12年的奇瑞汽车是不折不扣的考验。  但奇瑞的成绩单却是非常亮丽的—今年1~5月份,奇瑞销售突破17.9万辆,创历史新高,销售量同比增长65%!并连续第10年蝉联国内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逆势下,奇瑞成长的秘诀在哪里?      坚持不懈技术革新    奇瑞每年都会有10%的新产品推出,而且紧跟时代潮流。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对《经理人》说:奇瑞不是为了
期刊
拥有独特研发创新体系    “经济萧条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一轮的增长。”谭旭光的这番话,正在他所领导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真实地上演。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潍柴动力逆势而上,生产订单纷至沓来,2009年1至3月,各类发动机订单月均递增50%,3月份产量突破4万台,产出接近3.8万台,创造历史最好水平。这一切都离不开潍柴动力“内外兼修”的独特研发创新。    完善研
期刊
创新完全基于消费者需求    今年夏天,全球健康卫生护理领域的行业领袖金佰利公司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采用环保包装的“舒而美小Q包”护垫新品。这款以天然玉米材料为原料的包装是国内个人护理产品领域的第一款可降解包装,也是金佰利全球第一款可降解包装。    这种新型包装袋在特定条件下,能被自然环境快速消纳,三个月降解率即超过20%,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除此之外,可降解包装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普
期刊
将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战略目标    2009年8月,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增发A股股票1.891亿股,投资者愿意集万千宠爱于美的一身,看中的不仅是它现实的盈利回报,更在于它持续创新所带来的几乎触手可及的未来盈利潜力。  作为中国的白色家电龙头企业,美的也遭受到金融危机不小的冲击,但坚定不移的创新,使其从容地化“危”为“机”,借助低迷期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了自己的行业地位—在国内市场,美的家用空调市场
期刊
弄懂中国CEO真正价值  部分80后崭露头角,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标杆,而在职场的最高权力位置,70后与60后正迅速进行权力更替。  从《经理人》新一期杂志的《2015~2016年度中国最具市场价值CEO TOP100》评选活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年龄分群,还是具规模的企业中,一批70后CEO已经获得了企业管理权。这部分人群比之前一代CEO而言,更多出现在门槛更高的行业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
期刊
答案永远在现场    一人若从外部接受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思想,必定把自己的思想挤压得缩成了一点点;一人若从自己的体证中得到一些简单常识,常常会成为点醒他人的神灵。2009年过半,两段因缘改变了我对人生和企业的认识。      “现场神灵”降临    人通过接触有判断力的人来提高判断力,使自己对事物洞若观火。  2009年6月,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来北京访问。稻盛和夫是我一直敬仰的经营之圣,他的哲学和
期刊
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慎重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创意时代在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  “不创新就死亡”这句美国企业界的名言,已经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所接受。  不过,在经济危机的席卷之下,市场与资金紧紧压迫着企业的生存神经,此时创新该如何继续推进下去?有没有切实可行的独特突破路径?    升级创新思维    以往,中国企业的创新往往都是单个
期刊
许多企业在成本与创新间首鼠两端    金融危机盘桓头顶,中国企业的创新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双重矛盾性的。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成为创新的动力之一,因为它激发了更多企业的创新意识,让CEO们进一步认识到创新的核心价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创新视作摆脱危机的关键因素。但金融危机同时给企业创新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消费萎缩、市场疲软、资金紧缺、信心受挫等,对企业创新进程而言都是不小的障碍。
期刊
他们基本上控制了香港的命脉    历史上的潮州商帮,是现在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区商人的总称,这三个地区有着相同的民风民俗和语言环境,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潮州商帮以海洋为通道,不仅往来于中国沿海各省,更远航至东南亚诸国,以海上贩运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后来逐步拓展成为明清时期中国重要的商帮之一。    强悍的商帮    潮州商帮做了很多的商业,这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其发展过程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