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父亲的战争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C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红,养父可以放心大胆带她认亲,不过是个名。生父也无需争“父”之衔,也不过是个名。可黄英出息大了,父亲们的心思也就不同了。
  
  
  今年6月24日,一篇题为《生父养父争夺战》的报道,将2009快乐女生第三名获得者黄英再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人们这才知道,“映山红”有着谜一样的身世——对外宣称“孩子是亲生”的黄庆华竟是她的养父,一度未露面的赖一荣才是生父。接下来“剧情”更跌宕,生父曝光后,黄庆华改口称“孩子是火车站捡来的”,赖家遗弃了女儿……
  真相在风中飘。不过口水战迅速升级为渠县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双方亲友各执一词,不可开交。
  黄英沉默。和所有原本寂寂无名、因选秀一夜走红的少女一样,她在微茫的发片希望中等待成为第二个李宇春、周笔畅。没想到,等来的是两个父亲间的剑拔弩张。
  
  两个父亲
  2009年6月,黄英报名参加了快乐女声。谁也没对这个个子不到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的小妮子抱太大指望,结果她一路过关斩将,冲进了前10强,最后摘取探花。
  成名意味着背上放大镜。黄英的身世在渠县并非由媒体曝光,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随着她一步步冲进“快女”三甲,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据黄英之前单位、彩虹艺术团团长寇红介绍,2008年下半年的一天,团里去宝城演出,黄英突然提出要“看个人”。他没多问,“姑娘家要看人,可能是男朋友吧。”
  晚上,黄英提了只烤鸭,要分给团员吃。有人打趣,“哟,从你老汉那里过来呀?”黄英笑着点点头。
  寇红疑惑了。黄英的父亲黄庆华家住火车站,离宝城很远,再说,他也不卖烤鸭啊……原来,当家花旦在有庆镇还有位父亲,叫赖一荣,以前是做裁缝的,2008年起改行卖烤鸭。团里很多人都知道。“她还找她老汉(赖一荣)打过5件演出服,布料不好找,父女俩一起去广安买的。”
  这事倏地过去了。谁也没把它当一件大事,一件不可声的丑事,“抱养、送养,在农村很普遍,何况是计划生育实施不久的(上世纪)80年代。”只是谁也没想到,这段看似寻常的身世,会在某一天引发巨大争议。更意外的是,顺理成章的父女血亲,要靠“争夺”才能正名。
  
  “快女”的身世
  自从黄英进入前十,赖一荣就成了小小的名人,周围的居民都知道,电视里的“映山红”不姓赖,却是他的亲生女儿。赖一荣自豪,每有比赛,都要准时收看,生意都可以不做。
  2009年8月的一天,赖一荣正在摆摊,隔壁摊主冷不丁问:“老赖,你说黄英是你生的,怎么黄庆华在电视上说,孩子是他亲生的啊?”赖一荣心头咯噔一下,第一反应是:黄英成了名,有人嫉妒,故意挑拨黄、赖两家关系。
  娃是自己生的,他不相信黄家能撒那种谎。
  1989年2月的一个深夜,赖一荣领着一群人走下重庆开往渠县的火车。他走在前头,中间是他二女儿和侄儿、侄儿女友。妻子雍尚珍走在最后,怀里抱着一个红扑扑的婴孩,才40天大。
  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神情。也难怪,第三次怀孕,雍尚珍跑到遥远的重庆肖家湾一民房躲超生,大家都期待这次能有一个好结果。名字都取好了,赖红军,一个英气的男娃名。1月孩子出生,却又是女儿,赖一荣的男丁梦破灭。
  带着三个女儿回到渠县时已深夜,一行人来到车站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店主引来一个叫黄庆华的,他晒得黝黑,热情异常,一见面就握住赖一荣的手,“大哥,你这孩子,我要定了!”
  女儿送人,赖一荣不是没考虑过。娃娃一生,重庆就有户人家找到他,还要给他3000元钱。“我没干,因为他说不能通走(来往)。”
  这次,赖一荣还是把“通走”放在首位,“不然我放她到这穷地方干啥,还不如给重庆那家。”
  “老哥,你放心,娃在我这儿带,你随时来看。你来不了,亲戚朋友也随时可以来。”黄庆华拍拍胸脯。
  之后两家口头约定,18岁前不说真相,赖家夫妇探望时自称“叔叔”“阿姨”。18岁后,黄庆华亲自带黄英上门认亲,但养父为大。
  如今,旅店店主夫妻双亡,车站旅馆只剩一个斑驳的空架子。一切都变了。
  
  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2009年7月,“快女”总决赛10进7正式打响前,黄家来了许久不见的稀客——赖一荣。
  尽管黄庆华“欢迎随时探视”,赖一荣还是甚少出现在黄家,“怕给黄英成长带来负担”。
  黄英6岁那年,赖一荣去看她,黄庆华指着赖一荣不屑地对她说,看,这就是你亲爸!“那意思我懂,说我不如他,娃娃即使知道了(身世)也不会跟我走。”赖一荣回忆说。
  小姑娘回房后,赖一荣和黄庆华争执起来,“黄老哥,你这样说要不得,她晓得了,你如何管教?她不听话你打她,跑我这里来怎么办?”丢下这句话,赖一荣负气几年都不登黄家门。
  2008年,黄英18岁了,黄庆华没领黄英来认亲。不过,黄英自己带了点东西,前往有庆镇探望二老,“街坊邻居都能作证”。赖家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妹,那天他们全家照了张全家福,老赖揣在包里,随身带着。
  黄英参加“快乐女声”比赛,看到黄庆华坐在演播现场亲友团的位子上,老赖有些酸。“娃娃有出息,我这个当爹的也想出点力嘛。”他找到黄庆华,要给黄英1000元钱。
  你别费心,我们不要。黄庆华婉拒了。赖一荣有点憋气。
  养母颜昌清在一旁发话:“老赖啊,当初黄英读书、害病的时候,你怎么一分钱不拿,现在她出息了,成名了,舍得花钱了啊?”
  赖一荣这下爆发了:“我把娃娃给你带,就是因为我养不起,未必我养得起,还要拿给你带呀?我给你了,她生病上学还要我出钱,我疯了差不多!”说完老赖一把抢过钱,气得直喘。
  黄庆华见状呵斥颜昌清:女人家少说两句!
  三个人不欢而散。
  这样的磕磕碰碰,在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经常发生,赖一荣见得不少,也并不放在心上。送出去的女儿虽然不跟着自己,生活该怎么还怎么,但身上流的终归是自己的血。
  黄英又不是敌特
   直到2009年8月,赖一荣亲眼在电视上看到了黄庆华说黄英是他生的。电视上,黄庆华坐在自家门前自豪地说:“她(黄英)嗓门大,遗传的我。”
  养母颜昌清附和,“她是我第三个娃,我还去亲戚家躲了超生的,罚了1200多块钱呢。”
  “他是不是人啊!”当时雍尚珍边看电视边骂。时隔一年之后,记者到渠县采访,赖一荣还是控制不住激动。他看完电视就给黄庆华打电话,黄庆华给出了理由:“晓得了身世,她要背菜背篼(丢工作)。”
  “她又不是敌特!”赖一荣不买账:“郁可唯(2009年快乐女声第四名)是单亲,观众也没为这个不喜欢她呀。现在科学发达,信息发达,人们马上就会了解真相。你这样搞才会影响不好!”他说,黄庆华后来承认,“连黄英看了节目也埋怨他,这样说是不对。”
  不久,听到风声的《渠县电视报》来了位记者打探黄英身世,思前想后,老赖决定为自己正名。然而,当赖一荣气呼呼地站出来说“我才是黄英的亲生父亲”后,事态却更严重了。
  他是想要分一杯羹吧!名没正成,反而,渠县城充斥着对赖一荣的恶意揣测。
  渠县是远近闻名的“黄花之乡”,又被本地人调侃为“稀饭县”——因为穷,成名引发的利益锁链愈发看得人眼花缭乱。报纸上“黄英出场费涨至10万元”的耸动标题;四面八方赶来黄家的记者……这些,都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而2010年6月,报上黄庆华“黄英是被赖家遗弃”的说法,让小县城的舆论更加热闹。有这种女儿,谁不想分一杯羹?他赖一荣就是个宝器,当时把娃丢了,现在悔了,又来认亲!在渠县采访时,记者听到有人高声谈论。类似的嘲讽网上更多。
  黄庆华在新疆探亲,记者采访了黄家老二黄国华。对大哥的说法,他坚决支持:“就是赖家丢的,我大哥心好,捡来养了。现在娃娃出息,他想来抢!”“周围团转都晓得。”黄的妻子在一旁附和。记者随机询问三户人家,一家人证实,当年扔孩子的事的确常见,也听说黄英是黄家“捡”来的。
  怎么抢,凭什么抢——我会不会恶得太傻?养父为大,这是习俗。赖一荣对记者说,又愤怒又无奈。他从没想过要把女儿“抢”回来,但坚持认为当初的约定“通走”是他这个父亲的权利,也是孩子的权利。
  
  黄英的选择
  黄英的现场表演,赖一荣夫妇只看过一次。
  2009年11月1日,快女成都巡演,黄英也在其中。赖一荣没找黄庆华,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两张演唱会门票,还买了两件“映山红”粉丝T恤。在那场演唱会上,赖一荣夫妻俩坐在最后面,远远望着坐在最前面的黄庆华夫妇,没打招呼,只是临别前给黄英的经纪人发了条短信:“叔叔阿姨来看黄英了。”
  赖一荣没有说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但那以后就再没见过黄英。“娃忙。”赖一荣解释。
  真相如何,似乎只剩心中的那杆秤了。而如何解决,却要取决那个至今未发一言的女儿。也许,最痛苦、最纠结的也是她。寇红团长在采访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娃娃出息,其实是件好事,但出息太大。
  赖一荣真希望故事凝结在2009年7月31日的某一刻,不要有后续。
  由于“10进7”前黄英排名靠后,渠县县委宣传部牵头,号召全县人民为黄英加油。人们奔走相告,最火的时候,加油队伍达到1000多人,警车开道,还有交警维持秩序。
  那可是为自己的闺女哇!赖一荣在电视前高兴地想。
  另一边,养父黄庆华,一个57岁的普通农民,第一次有机会“像领导一样”,当着众乡邻登台讲话。
  “我代表黄英,和我全家人,跟全县人民和在场的父老乡亲和各单位的领导,让我们深深地向大家鞠一躬。”他站在渠县最大的广场上,激动得语法都乱了,但所有人都表现出了谅解与感动。
  最后他鞠了一躬。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晚,大家都是开心的。黄庆华以女儿为荣,赖一荣也以女儿为荣。■
  
  TIPS:
  生养父母的抚养费之争
  李丽是被李有华夫妇收养的孩子。2006年1月1日,李有华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并判令李丽由康文林夫妇(生父母)抚养,同时要求康家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用共计55000元。
  最大的悲剧是,最后,生父母和养父母都坚决拒绝接受这个孩子。
  
  突然冒出的亲生父母是陷阱?
  王先生夫妇40多岁那年,友人送来一个女婴。孩子长到18岁,王女士无意间得知孩子竟是同事家的。
  2006年女儿考入大学,王家希望亲生父母出点学费,对方拒绝,且否认孩子是其骨肉。养父母认为自己被设计,白养孩子18年,于是告到法院,要亲生父母赔偿23万元。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亲生父母补偿养父母3万元,另付费用5万元。孩子继续和养父母生活,直到大学毕业。
  
  黄英和养父母黄庆华夫妇。
  黄英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比赛。
其他文献
在好莱坞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影星比伊丽莎白·泰勒的私生活更传奇。爱情伴随了她的一生,也左右了她的一生,即便她的八段婚姻里充斥着背叛、欺骗、争吵、痛苦,这个女人也从未打消过对爱情的追求。      今年7月,78岁好莱坞影星“玉婆”——伊丽莎白·泰勒公开了与第五任、第六任丈夫之间的情信,引起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此前传出她“吃嫩草” ——与49岁的男友贾森·温特斯订婚的消息,倘若消息属实,这将是泰勒第九度
期刊
你以为碰到了天堂,到头来却不过是一片幕布。    牛云和沈福洋吵了一天,还是决定报案。他们到派出所的时候,是2008年6月25日凌晨,他们的儿子沈星是6月23日傍晚离家出走的。考上大学本是喜事,在沈家却酿成悲剧。  直到8月25日,沈星才回到家里。这时,他已经离家整整两个月。他没有告诉憔悴的父母,这两个月发生了些什么,他只是说,因为他要读书,所以要回家。  一个月,18岁的少年黑了,瘦了,更成熟了
期刊
杜布森博士 (Dr.JamesC.Dobson) :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他所创立的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如今是美国最大的婚姻家庭辅导专业机构。杜布森博士为本刊撰写家庭教育类文章。    他们有需要时,自然会吃饭,我敢保证他们不会饿死的!    餐桌很容易变成父母屡遭倔强儿突袭的战场,而且你们准赢不了的!倔强儿就好比老谋深算的军事将领,不断在寻索突击敌人的战略要地,而餐桌正
期刊
陈彤:著名专栏作家,现居北京。曾出版随笔集《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在中国谁能过上好日子》,长篇小说《灰姑娘》、《风情万种》等。文字以冷隽见长,作品以睿智机敏取人。    女人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男人成功,分享因为他的成功而带来的快乐,但男人为什么不可以呢?    她和他结婚时,两个人都年轻,都认为自己会有远大的未来和前程,都不计较生活的艰难和辛苦。那个时候,他们住的地方很偏僻,上下班要起早贪黑
期刊
都市放牛:专栏作家。独创菜刀门文学流派,用俏皮犀利的文字,专门把大家熟悉的语言拧弯了、揉烂了,对汉字进行二次编码重新搭配,达到错乱可乐的效果。    爱情的跋山涉水,永远敌不过幸福的门当户对。    影视剧很害人,总是让地位悬殊的男女主角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一起,然后用“剧终”二字助你打一个饱嗝。耶,爱情功德圆满,观众终于满足地舒了一口气。这种结局对生活却是一种非常可耻的暗示。事实上所有跋山涉水的爱情
期刊
那时候你们觉得彼此很相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可结婚之后,你们却总是争吵不断矛盾不断,常常痛苦。你问,是我变了,还是他(她)变了?还是爱情本来就是虚幻的东西,婚姻才是最现实最麻烦最无法成功的事?  当你发出这样的感叹时,请审视一下自己的婚姻吧。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是否相同?我是否愿意舍弃玩乐时间,把大量精力花在家庭之中?我是否真的了解婚姻,还是天真地以为结婚就是
期刊
毕淑敏,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有《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    幸福婚姻是智慧的结晶。    婚姻能否幸福,似乎没有蛛丝马迹可寻其趋势,竟如盲人摸象,永无程序可考。设想婚礼的筵席上,若有预告幸福指点迷津的权威术士,该是最受敬畏的上宾。   我不是权威术士,却也愿为幸福做个预报。  假如两个人智慧
期刊
在网友自拍流行的年代,芙蓉姐姐凭借她的“文舞双全”、“S形身姿”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最早的网络红人之一。在红人频繁更迭的网络江湖,引发网友持续关注至今的,似乎也只有芙蓉姐姐。      我是一个突出的女孩子,一头长发,皮肤白皙,五官清秀,凹凸有致的身材,那些胖、丑、想出名、脑子有病的词不应该用在我身上。    每个网络红人都有一段辉煌的时期。芙蓉姐姐风头最劲的是2004、2005年,从那之后关于她的
期刊
《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清演绎了不同的媳妇形象。被誉为中国第一媳妇的她,最珍视的身份,其实是父母最爱的女儿。    我就像炮仗,一点就炸,砰,就完了,没一点杀伤力。    最近,海清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回家敷上一脸面膜,懒懒地靠在母亲身上,和父母一起看《媳妇的美好时代》。剧里那个好得不得了的毛豆豆经常逗得二老笑开了花,“这是谁家的闺女呀,怎么看都觉得好看?”  这时,海清
期刊
亲爱的老婆:   你,在娘家还好吗?从我们怄气到现在你已经离家出走38小时零37分钟了,这距离你出走史上的最高纪录还差4个小时零21分钟。  我在家里一切还好,请不要惦念。虽然,你带走了存折,不过,你不用担心我的经济来源,因为我手里还有一张附属信用卡。信用卡用起来就是方便,我已经买了五件衬衣,七条内裤和十二双袜子,估计每天一套能穿到你回来了。  我的伙食问题你也不用担心,我已经到七家新开张的酒楼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