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思维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心得浅谈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比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本文从中国的哲学思维出发,结合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浅谈对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心得体会,为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哲学;德育工作;高中
  【中图分类号】G 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61-01
  1.中国哲学思维的启示
  中国的哲学思维来源于《易经》,《易经》的哲学思维来源于“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不谋而合。一切事物,有好的一面必然有不好的一面,好与不好我们要运用“合”的观点来看,不应该用“分”的观点来看;有看得见的部分,必然有看不见的部分。对于已经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德育工作不应该只是注重看得见的学生行为,更应该注重看不见的学生内心对于“德”的认知感受。德育的结果应该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按“德”的道路去走,而不是让学生由于怕被处罚而不得不去遵守一些行为准则。注重学生认知感受的德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德”的行为持久有效。下文将阐述相关的四点心得体会。
  2.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心得
  (1)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人
  学生是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属性,不同于机器。机器具有工具性,它只会按照人的操作来工作。而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人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会根据自身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这个调整的结果并非都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让调整的结果尽可能多的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走,而不是禁止学生作出调整。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结果是:有的学生没预习,有的学生按要求预习,有的学生不仅能按要求预习,还做了适当的调整——把相应的练习完成了。三种学生同时存在,这才符合“人”的特点。没预习的学生也未必是不认真学习的,或许是他听课能力较强,不需要预习,做了适当的调整——想着把预习的时间拿来多复习一些内容。我们所希望的无非是让学生认真的学习,这是我们需要引导的方向,至于学生如何调整,则因人而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要求学生做到“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就是不把学生当“人”来对待。只有意识到了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德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教育为主,惩戒为辅—讲道理
  一个人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只要是人就有可能会犯错,班主任的责任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留其善性,去其恶性,而不是摒弃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就必须跟学生讲得通道理。我們常常以“不讲道理”来批评别人,可见中国人是最讲道理的。但是跟中国人讲道理是最难的,因为每个人都只相信他自己的道理。只有当你讲的道理和他认为的道理相通的时候,对方才会接受。因此,在学生犯错之后,不能简单粗暴的指责其犯了错误,不能开口闭口就批评学生破坏了规矩。这样的做法容易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立起一道墙。一旦墙立起来了,即使班主任说得再对,道理也很难说通。较好方法应该是由情入理,先关心学生,再进一步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最后再跟学生阐述道理。在学生认同了老师说的道理之后,再作出相应的小惩戒。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帮助他、关心他、为他着想,而不只是为了泄愤。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比较容易达到。
  (3)德育教育要有理有据
  说服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有趣的故事,道理不明显,明显的道理却不有趣。道理就像一个礼物,故事就像这个礼物的外包装。拥有精美包装的礼物,学生才更愿意去拆开;但倘若拆开包装后,里面没有好的礼物,学生也会十分失望。因此,班主任在运用说服法时,应当拥有“合”的观点,把引人深思的道理和富有趣味的故事相结合。例如,谈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的“德本才末”时,可以通过讲述袁世凯复辟和汉奸汪精卫等故事,让学生认识的到只要“德”出了问题,再有才华,终究是会被历史所否定;跟学生说明一个领导宁可起用无德无才的人,也不会要无德有才的人时,可以用“曹操弃用武艺高强但是品德不过关的吕布”的例子。德育工作的“据”不仅仅是历史故事上的,还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上的例子。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机会教育,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德”的重要性。
  (4)造势—利用集体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他的行为是被要求的,他就会开始斤斤计较,甚至会有逆反的情绪;相反的,只要他的行为是自发的、主动的,他就会不遗余力的投入当中。因此,班主任与其不断地跟学生强调要努力向上,不如想办法让学生自发地努力向上。让学生自发努力向上的重要方法就是“造势”。用扫把扫走地上的积水,无论如何也扫不干净。其实只要把地面设计成一个小斜面,把地势造出来,积水不用人来扫也会自己流走。班主任要做的,不是去扫地上的积水,而是要去制作有小倾斜的地面。例如,可以在教室制作高考倒计时的牌子来激励学生等等。只要班级里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受到激励,自发的去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向善,那么良好的班风就会被营造出来,进而往好的方面去影响到另外一小部分的学生。
  3.结语
  班主任的工作智慧需要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一步步的积累、摸索和创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班级管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但是看不见的班级管理的原则如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人”来对待等等,则不能改变。只要我们坚守原则,真诚用心的对待学生,就一定能在班级管理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进而实现自身的育人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初中地理课堂不断追求高效,地理可视化教学应运而生,符合了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满足了教学实际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笔者从初中地理可视化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和探索。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深化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程度,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重建传统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因此,下文将具体分析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当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是新课改下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主要问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的策略进行探究,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引领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者之间属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多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练习能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开展适合学生们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属于语文教学中创新、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们阅读习惯及写作技巧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小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教学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全面發展能力。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能够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成为了需要具体分析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以"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从多个角度论述小学数学课堂研究的路径,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例研究;“分数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农村经济显著低于城市,城乡经济水平的不断拉大,其中,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镇的现象也开始增多,很多人都开始进城务工,因此增多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成为农村小学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面临着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严重阻碍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发展。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
期刊
摘 要:口算能力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不利用手动演算而直接动脑进行计算。这种能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学习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习惯的养成。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增进学生对数字、运算符号的敏锐度,促进学生口算水平的不断提高,继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口头作文训练,通过听读复述,看图片描述,实验描述,表演解说,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口头作文;听读复述;看图片描述;实验描述;表演解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145-01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作文教学做为重点,在我所教过的几届学生中同时进行了几
期刊
摘 要:长时间以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既和学生自身正确的审美意识相关,同时还包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科学的审美衡量标准、优质的审美取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熏陶学生的艺术涵养、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创新美、欣赏美、体会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期刊
摘 要:经调查发现,缺乏兴趣和爱好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为此,学校和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以快乐体育为核心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小学生的运动精神与运动理念,着重锻炼小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从侧面说明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在培养小学生兴趣与爱好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以快乐体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体育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