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395188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馆藏文献资源同质化和单一化制约着图书馆业务发展和服务创新。较之白色馆藏文献,灰色文献资源更能突显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文献价值。从建立主导机构、健全法律法规、构建收藏梯度、强化网络灰色文献收集、实现规范编目等五方面来解决目前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人来说,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本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
期刊
《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等4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从而简化了这种阐释所产生的复杂的“叙事层次”和“复合声音”。他们针对人称指代的模糊性,采取了3种处理方法明确“声音”与“叙事层次”,产生了3种叙事效果,表现了2种主题,塑造了2种人物形象,并结合不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不同强度的情感表达效果,从而丰富了诗歌的文本内涵,提供了新的鉴赏视角。
1948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侵袭,晋冀鲁豫边区灾荒接连发生,加重了边区人民的苦难,严重影响了边区的社会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灾荒,支持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重,切实开展救灾工作,实行了发放救灾贷款和粮食、疏河开渠、节约募捐、发展副业、以工代赈等救灾措施。晋冀鲁豫边区的救灾工作,不仅解决了边区人民生产生活困难、稳定了边区社会、进一步发展了边区生产力,而且为边区政府救灾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曹丕代汉开创了一套授受九锡、逼主禅让的王朝禅代模式,因其行之有效且深入人心,在其后七八百年间被不断复制及实践。周隋禅代、隋唐禅代,皆效仿曹魏代汉模式:先制作九锡文,使权臣得以建立独立于中央之外的藩国,迈出“去臣化”的关键一步;再制作禅让文书,描绘出前朝气数已尽的必然结果,宣示受禅者应天受命的理所当然;同时辅以一系列政治运作,如炮制符命图谶、营造朝野舆论、制定仪式仪轨、议定禅让事项等,为王朝禅代起到辨别敌我、炮制舆论的效果。这一系列禅代程序并非单纯的表面文章,而是伴随着权力向受禅者阵营的逐渐过渡,有利于新王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社会稳.乡村是我国农村的基础单位,乡村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深入贯彻落
期刊
相继形成于汉末和魏晋易代之际的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两个文人群体,分别代表了汉魏风骨和魏晋风度两种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主体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变化,旨在分析他们的群体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前者主要体现为以学优则仕为导向,积极关注社会和书写民生疾苦,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慷慨之格;后者则是追求遗世高蹈,诗歌中较少涉及社会现实,多表现个人的命运及内心痛楚,是一种抒发个人愤世尚隐的低沉之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明确提出到2035
期刊
网络信息技术的充分生活化塑造了缺场空间这一重要的生活空间。人际交往的复杂化及网络空间的丰富化,为“网红”的诞生提供了物理空间;而社会心态多样化与个人价值多元化的双重交织是“网红”形成的社会空间。基于此,以时间、空间的理论思维与实践逻辑为基础,以“网红”现象形成的群体心理因素为切入点,分析发现:“消费宣泄”的现实异化与“身份缺场”的欲望诉求是“网红”类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
回顾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基于该理论假设,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粗放性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是人口质量中“硬”的一面,体现了人的经济价值贡献,而人口“软质量”是精神资本,是决定人的经济价值贡献的内在动机因素。精神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人口质量因素,是人才质量的核心。基于我国人才理论寻找人才发展路径,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提高人才“软质量”来提高人口质量,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新增遗嘱信托制度,是对现实需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回应,具有现实意义和宣示意义。然而单薄的条文规定在实际适用中会存在法律冲突或解释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解释及立法完善加以解决。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明确界定遗嘱信托概念,将它与遗嘱及普通的财产信托区分开来,以更好地在实践中加以判别;在现行法的冲突问题中应着重关注遗嘱信托的成立和生效、遗嘱信托财产性质的认定及财产移转等问题;针对当前法律规定所缺失的关于受托人的选任和确定及遗嘱信托监察人制度,未来应在立法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