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穴位敷贴在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作用

来源 :内蒙古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穴位敷贴在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9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行常规西医防治,观察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行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1年内、治疗后1年内预防效果,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内,两组小儿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平均病程均低于治疗前1年内,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45)略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行穴位敷贴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儿疾病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并提升免疫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他文献
《金匮要略》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后世临床诊疗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其外治方剂苦参汤、雄黄、矾石汤、王不留行散、黄连粉、蛇床子散、狼牙汤等,在湿疹、带状疱疹、脓疱疮等皮肤疾病的外治中运用广泛,收效良好.然而,鉴于目前文献质量及经方推广的局限性,对《金匮要略》外治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研究还需不断总结和深入探索.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和急诊内科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各年龄段都可发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具有反复性、易诱发等特点,治疗难度大.若控制不力,会反复引起呼吸道感染、喘息咳嗽,严重者甚至诱发呼吸衰竭.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西医治疗哮喘的研究进行详细综述,以期总结经验,提高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
对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及机理进行探讨,指出中西医疗法已成为糖尿病肾病,尤其是早期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减少蛋白尿、延缓病情进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医家和患者的认可.但其治疗机理及中西药相互作用机理仍有待探讨.
目的:观察在为骨折早期肿胀实施治疗过程中化瘀消肿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折治疗并出现早期肿胀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乙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冰敷,甲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化瘀消肿散外敷.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可知,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1d、7d、15 d疼痛评分发现,甲组相对较低,P<0.05;比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可知,两组结果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红细
孙思邈作为我国隋唐时期道教医学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临床辨证中十分重视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变化.孙氏认为产后妇人多以元气亏损、五脏虚劳为根本,在《千金方》妇人病篇中专门列出产后虚损方证32方,并将道家思想与临床融合,以阴阳大理指导辨证及遣方用药,善用肉桂配伍地黄调补人身先天之阴阳,使得阳得阴助,阴得阳济,阳有所附,阴有所固,继而人身气血化生,达到道家所说“冲气以为和”的状态.孙思邈对于阴阳一体观念的把握及临床用药中阴阳既济的理念对现代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法方药方面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搜集整理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文献25篇.研究表明,DGP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糖尿病病程日久,导致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以痰浊、血瘀、气滞等病理产物阻滞为标,本虚标实,基于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研究表明,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中药+针灸治疗、中药+艾灸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对DGP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以期为DGP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愈后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减少MPP治愈后继发RRTI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维普、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中2010-2020年发表的中国儿童MP后发生RRTI危险因素的文献,提取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选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岁(学龄前期)(OR=2.28,95%Cl:1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我国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4月收录的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利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管理,两名研究员人工筛选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2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文献,总计12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药治疗月经不调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OR=6.01,95%CI[3.91,9.22],P<0.0000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治疗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医治疗的人体丹毒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时间为1990年1月-2020年10月,纳入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并按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量表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5.3 (ReviewManage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总计23篇,所有文献入组患者1535例,治愈538例,清热利湿法治疗组779例,治愈538例;西医对照组756
目的:评价头针长留针(留针时间大于3h)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早期帕金森(PD)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1例早期PD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运动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针长留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步态变化、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步宽、步长高于对照组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平衡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长留针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